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一、懂王的“海明威”式硬漢人設

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懂王狂噴拜登帶口罩

不久前美國總統大選第一場辯論會,懂王狂噴拜登帶口罩:“我沒有像他那樣戴個口罩,每次你們見到他,他都帶著口罩,就算在他離別人有足足200英尺遠的時候,他還是會帶著我見到過的最大號的口罩”。這段看的我一頭黑線!懂王真的是剛,戴口罩說明你拜登就是一個慫貨、膽小鬼,跟哥沒得比,哥天不怕地不怕,硬漢中的硬漢,什麼新冠病毒,哥根本就不虛好吧。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懂王不帶口罩也是為了向選民塑造他的硬漢形象(雖然後來被新冠教做人)。

等等,硬漢是個什麼鬼?我仔細想了一下,懂王2016、2020兩次總統競選的有一條隱秘的主軸其實就是塑造“海明威”式硬漢人設,懟天懟地懟空氣,不論是面對拜登、民主黨、俄羅斯、中國、自己盟友、媒體、遊行群眾還是新冠病毒感染,反正沒別的,就一個字“剛”!這事有點細思極恐啊,二戰至今,除了“好萊塢演員”里根、“越戰逃兵”克林頓、“鄉村律師”奧巴馬、“地產商人”懂王以外,美國13位總統9位都是軍人,你沒當過兵,如果不是“硬漢”人設,你別說選總統了,甚至可能被社會歧視。

二、美國是個硬漢國度嗎?

仔細想想,美國真的是個硬漢國度,在美國的社會文化中,男人必須強壯、陽剛、有攻擊性,學校裡最受歡迎的男生不是學霸而是橄欖球、籃球運動員。這種獨特的硬漢文化甚至說是硬漢群體性格真的是全球獨一份,硬漢文化充斥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持槍國家,一言不合拔槍就是幹!美國的體育比賽也是硬漢為主,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美式橄欖球、美式棒球、美式籃球、冰球,這幾項運動一個比一個殘暴,特別是美式橄欖球,算是美國獨有的運動,那是打仗還是打球?但美國民眾對這種充斥著肌肉與對抗的硬漢運動如痴如醉!美國是全球格鬥文化和相關產業最發達的地方,wwe的摔角文化世界獨一份,WBA、WBC的拳擊獨步天下,MMA綜合格鬥也風靡全球!再看看好萊塢,美國電影也充斥著各種硬漢形象,“第一滴血”的史泰龍、“終結者”施瓦辛格、“巨石”強森、還有各種超級英雄,一個比一個猛!美國還有很多小眾的硬漢文化,比如“哈雷機車文化”、“牛仔文化”等等。

三 美國硬漢文化的圖騰——海明威

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美國硬漢文化的圖騰——海明威

說到美國這種特有的硬漢文化,不得不說海明威,海明威應該是美國曆史上最受美國人民喜愛的作家。海明威一方面是硬漢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和他的作品又反過來塑造著美國人的價值觀與群體性格。可以說《老人與海》是美國硬漢文化的聖經,海明威是美國人的精神支柱。《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模仿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美國總統肯尼迪評價海明威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其實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美國的這種硬漢文化的,筆者以前讀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當時讀完一點感覺都沒有。就這?世界名著?就這一個才4萬字的小破故事就是世界名著?實在理解不了美國人民的審美,很快就把書丟到一邊去了。

按照海明威的著名的“冰山理論”來說,好的文學作品就像海上漂浮的冰山一樣,文字最多表達八分之一,有八分之七在水下。《老人與海》要結合海明威本人生平來配套閱讀才能理解,八分之一的內容在小說裡,另外的八分之七的內容融合在海明威的人生中,不瞭解海明威本人就讀不懂《老人與海》。海明威是典型的美國硬漢,參加過五次戰爭,經歷過四次車禍,遭遇過兩次墜機,但最終傳奇般的全身而退。

海明威是真正的人狠話不多,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小時候就顯示出彪悍的硬漢特質,明明弱視,但喜歡玩拳擊,一天到晚被人打的鼻青臉腫但樂此不疲,16歲和人打架差點打瞎了眼睛。長大了更一發不可收拾,一戰開打,中二青年不顧父親的反對二話不說提交了入伍申請,但因為眼病不能上戰場,就去了紅十字會開救護車,海明威是把救護車當坦克開,在一次任務中,遭到了迫擊炮和機槍掃射,一側膝蓋被機槍打碎,人都快被打成篩子,事後接受了幾十次手術,取出了227塊彈片,但還是挺過來了,居然把腿保住了,堪稱醫學奇蹟。二戰期間,海明威還是各種騷操作不斷,太平洋戰爭爆發,海明威開著自己汽艇,居然去跟蹤德軍潛艇,計劃用自己的船引誘德軍潛艇,再伺機炸燬。後來覺得美國後方不過癮,要去就去戰場前線,他又跑到英國前線,成了英國皇家空軍的戰地記者,說是記者,海明威也執行起了作戰任務,開著英國飛機炸了德國幾十次。到了諾曼底登陸,海明威覺得呆在英國沒意思,不等命令,就直接潛入到了敵佔區的法國,拉起了一支游擊隊,搜索德軍的情報,並且開始抓捕德國的情報人員,據說海明威的情報對盟軍解放巴黎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1941年海明威還曾來過中國採訪,受到了國府及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據說在重慶還秘密會見過周總理,並寫過6篇中國抗日的報道。在中國採訪期間,作為貴賓的他完全不用冒什麼風險,但海明威執意要上戰場,一次國府隨行人員帶著他巡查戰場,海明威潛入叢林,跨過日軍封鎖線,最後他單槍匹馬剪斷鐵絲網,悄悄接近日軍落單哨兵,突然出手,用粗壯的手臂捂住了日軍的嘴,並將之一刀封喉。

生活中的海明威也是硬漢,他在西班牙參加過多次鬥牛,他酷愛打獵,在非洲獵殺過熊、豹子、獅子等猛獸,還曾一天內獵殺過400只兔子,有一次他主動去挑釁一隻發怒的獅子,最後被抓的皮開肉綻;他酷愛釣魚,釣起過將近20000磅重的魚;他酷愛喝酒,從15歲開始喝酒,每天都要喝兩三瓶烈酒,以酒代水,醉生夢死。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的小說激勵了一代的美國人,海明威本人和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著美國人的價值觀與國民性格,可以說《老人與海》是美國硬漢文化的聖經,海明威是美國文化的圖騰。

三、美國版“吃雞遊戲”與“演化博弈論”

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美國就是“吃雞遊戲”地圖

很多小夥伴可能要問,美國這種硬漢文化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樣的機緣巧合在北美大陸形成了這樣的獨特的文化和群體性格?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作者開一開腦洞,從新的角度闡述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小夥伴們都玩過“吃雞遊戲”吧,最近幾年全球最火爆的遊戲非“吃雞遊戲”莫屬,“吃雞遊戲”的規則很簡單,每場100名玩家被投放到無人島,“開局裝備全靠撿”,慢慢發育,最後殘酷的競爭中活下來的人才能“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非常殘酷且變態的規則及設定。

我們開開腦洞,其實美國的歷史就非常像“吃雞遊戲”,無數的世界各地的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突然間“空投”到北美大陸這篇“無人島地圖”,當時這片大陸還是一片處女地,然後所有的玩家在這個新的地圖上展開無數次的對抗、競爭、合作、博弈、生存的遊戲,誰生存下來拿到戰利品誰就是遊戲最後的贏家。

美國這個“吃雞遊戲”有三個非常經典的地圖,首先、“新大陸”地圖;其次、“狂野西部”地圖,這兩個遊戲地圖都是大型地圖,非常耐玩。最後還有一個小型地圖“金山”,也是非常的傳奇經典。

我們就以“金山”這個遊戲地圖為例子看看當時的“遊戲”盛況,18世紀初,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基本除了一些印第安原住民外基本沒什麼人,但1848年一位叫詹姆士.馬歇爾的人在加州薩克拉門託山谷的河裡發現了金砂,這一發現引發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淘金熱”,美國沸騰,世界震撼,全世界無數的玩家懷著淘金的夢想湧入到“金山”這個遊戲地圖,甚至還有中國玩家不遠萬里的去淘金,“金山”這個地圖是典型的“吃雞遊戲”地圖,很多人初到這個地圖,基本什麼“裝備”都沒有,想在這個土地生存下來且贏得遊戲並不容易,當時基本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則、道德可言,金子誰挖到就是誰的,但是你挖到金子不代表你就能佔有,分分鐘可能給其他玩家做了嫁衣,畢竟成功的是少數,如何在這殘酷的沒有終點的無限遊戲中勝出,每個玩家都必須絞盡腦汁、竭盡全力。

在這無限且殘酷的“吃雞遊戲”戰場中,每一個玩家的基礎的博弈策略就是求存,生存是遊戲中的第一要務,也是玩家最核心的任務,只有生存下來才有翻身甚至贏得遊戲的可能,否則只能game over。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更好的、更低成本的生存,按照博弈論的模型,無數的玩家在反覆的對抗、競爭、博弈中,逐漸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且低成本的博弈策略,那個策略就是威懾!當時“狂野西部”地圖上的原住民印第安玩家就是因為沒有威懾,差點被種族滅絕。(其實我們中國建國後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也是通過威懾這個博弈策略保障了自己的生存)!

那什麼是威懾?從博弈論的角度說,威懾有四個要素,第一、玩家都是充分理性的;第二、我有實力摧毀你。第三、我有決心摧毀你;第四、你要知道我有實力和決心摧毀你。來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這四個要素。

首先,“玩家都是理性的”,這是當然,玩家不遠萬里的跑到美國西部來是為了發財,都是生意人,沒得感情的賺錢機器,怎麼做才能收益最大成本最小,我想每一個玩家都會反覆和衡量,總體來講,美國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國家;

其次,“我有實力摧毀你”,這個太重要了,這是威懾博弈策略的基礎要素,沒有這個要素威懾根本不成立,所以每一個玩家都要想辦法擁有威懾能力,在那個時代,什麼是最好且最低成本的威懾能力呢?那就是槍!當時槍支簡直就成了美國西部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何況是槍。有了槍每一個“玩家”就擁有了威懾的基本能力。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美國直到現在都不能禁槍,按照博弈論的理論,其實擁槍文化就是在反覆的“吃雞”博弈中形成的“納什均衡”,這種均衡甚至維持到了現在;

第三、“我有決心摧毀你”。終於說到重點啦,在“吃雞遊戲”中有沒有什麼東西能低成本的體現出這種決心呢?在漫長反覆的博弈中,玩家找到了一種最佳策略策略,類似於很多野生動物一樣,就是塑造一種“保護色”,這種“保護色”就是“硬漢人設”,硬漢的特點就是剛,“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一個玩家如果是硬漢的形象,其他玩家都會覺得還是不要輕易招惹這樣的人。

第四、你要知道我有實力和決心摧毀你。玩家如果要塑造“硬漢人設”,關鍵就是要向其他玩家展示你的這種硬漢形象,就不得不採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角色扮演需要舞臺,戰爭時代戰場就是舞臺,和平時代運動場就是舞臺。美國人民特別喜歡那種可以彰顯硬漢氣質的活動,比如拳擊、格鬥、橄欖球、冰球、籃球等,每個玩家都要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硬漢氣質,逐漸形成了很多美國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現象我們在今天的美國職業體育、好萊塢中都可以看到。

四、“納什均衡”下形成的美國群體性格。

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納什均衡,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什麼總是開在一起

好萊塢電影《美麗心靈》裡主角原型,普林斯頓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提出了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納什均衡”,這個理論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納什也因此獲得了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什麼是“納什均衡”,簡單的說就是如果博弈的各方都足夠理性,大家的博弈策略會逐漸形成一個平衡,誰都沒有單方面的去改變策略去謀求一個對自己更好的結果,甚至發展到最後所有的玩家的競爭策略會趨同。

舉個例子,比如說““肯德基”與“麥當勞”,兩家公司長期反覆博弈後,公司的競爭策略趨同,一樣的明星廣告、一樣的渠道推廣、一樣的店鋪選址、甚至連口味最後也變得趨同,可能除了品牌不一樣,其他都差不多了,這就是“納什均衡”。

回到本文主題,所有的玩家在美國這個“吃雞遊戲”戰場中,通過反覆長期的博弈,最終形成了穩定且均衡的博弈策略,最終這個均衡塑造了美國的獨特的硬漢文化和群體性格。

懂王為什麼這麼剛?——“吃雞遊戲”與“博弈論”

美國硬漢


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