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三省赤水河畔這個地方,有株2200多年樹齡的植物界熊貓

銀杏樹(俗稱“白果樹”) ,屬落葉喬木,學名銀杏樹,又名公孫樹,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經查證,銀杏樹種被當代科學界稱為“植物界的熊貓”和“冰河時代的活化石”。在兩億多年前,銀杏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比恐龍還早一億多年現身地球。250多萬年前發生第四紀冰河時期,銀杏數量逐漸減少,臨頻滅絕的危機,而中國南部因地理位置適合和氣候溫和,成為銀杏的最後棲息地。至今成了寶貴的珍稀植物。地處雞鳴三省赤水河畔的敘永縣觀興鎮千年古銀杏樹,就是極為稀少的倖存者之一。

此株銀杏樹座落在聞名遐邇的雪山關右側,名貫西南的雞鳴三省岔河村左邊,嘩嘩流淌的赤水河北岸的敘永縣觀興鎮普興村一社(大地名小箐溝,小地名小彎子,原觀興鄉在青村)的山樑上。此株銀杏樹枝繁葉茂,樹根部虯曲多姿、盤根錯節,樹腰上有多隻樹乳,樹椏林密。古銀杏樹胸徑超過5米,胸圍有15.78米,要10多個人手拉手才能抱得完。樹中部以上現在已有大小椏枝近50株,其中,最粗的椏枝直徑已達60釐米以上,最高的7米以上,樹上每年產果實近三至四百公斤。遠遠望去,恍若一片樹林,呈現出千年古銀杏獨木成林的奇特景觀。上世紀90年代初,省林科院專家考察確認該樹已有2200多年的樹齡,它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守望著西南這方水土上勤勞純樸的老百姓,在當地村民的眼目中它是當之無愧的鎮山之寶,此樹全國實屬罕見。

雞鳴三省赤水河畔這個地方,有株2200多年樹齡的植物界熊貓

普興村距觀興鎮上7.5公里。東臨赤水鎮斜口村、南與貴州省七星關區生機鎮隔河相望,西靠紅軍長征博古交權、轉折中國命運的石廂子,北接觀興鎮木拉村。普興村地形東低西高,在兩座大山的中間的夾皮溝裡。這裡屬於雲貴高原的邊緣結合部,烏蒙山脈中部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年銀杏樹生長棟青小彎子的山樑上,樹前是一大山坡,朝山下約1000米就是從西向東緩緩流淌著的赤水河,這座無名山象一條長長的巨龍伏臥在赤水河北岸,龍頭臥撲在赤水鎮斜口村的石關樑子上,靜靜地望著清清的河水泛起的朵朵浪花,龍尾在石廂子左側的一平壩裡輕輕地搖擺著,這龍似乎在守護著什麼?要說的千年銀杏樹就生長在龍身後腰的右部上。這裡海拔1300米左右,常年光照很好,年平均氣溫30多度,年降雨量190毫米左右,無霜期200天左右。特別適宜千年銀杏樹的生長。

相傳與這棵千年銀杏樹遙相對應的貴州生機鎮香合村小地名張家衝處還有一根小一點的,樹齡也是千餘年的銀杏樹,兩樹隔河相望。1958年,全國鋼鐵大躍進時,普興村一社將這棵樹的上半部當腰砍伐,大根的拿來做燒鋼炭鍊鐵所需的工具——風廂,小根的燒為木炭,當時只留下一根樹椏。奇怪的是四川銀杏被砍伐後,貴州那棵銀杏就不生長,枝葉乾枯,春不發枝,秋不結果。樹身上到處有淡紅色的漿液順樹身流下,川黔結合部的老百姓就說這兩棵樹是夫妻樹,四川這棵是母樹受了重傷,貴州那顆公樹就在流著血淚。連續三年後四川這棵古銀杏樹又在被伐的地方長出了許多樹枝,貴州那棵才慢慢地恢復元氣,兩棵樹又繼續蓬勃地生長起來。

雞鳴三省赤水河畔這個地方,有株2200多年樹齡的植物界熊貓

說起這顆千年銀杏,還有一個鮮為人知而美好的傳奇故事,不得不讓人感到驚奇。傳說在明朝時期,一個名叫白秀君的英俊後生,進京殿試春闈,喜中狀元。金榜題名後,皇上派兵送文榜騎快馬千里迢迢,風餐露宿,將文榜送到該考生殿試時登記的敘州府河壩場小箐溝小灣子(現銀杏樹所在地)來尋找書生領榜,經過連續數月查找,卻始終找不到白秀君其人。直到看到這棵銀杏樹,送文榜的人才恍然大悟。白果樹與白秀君都姓白,難道這狀元是這白果樹的化身不成。反正也找不著人,送捷報之人就將文榜訂在了銀杏樹之上後就回京去了。至此,古樹化身考取狀元的故事流傳至今,而這棵銀杏樹,也就留下了“千歲狀元”的美名。九十年代初,敘永縣人民政府將銀杏樹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對象。

守樹人劉顯培說,千年古銀杏不僅生長得壯觀,枝繁葉茂,而且還很有靈性,可以根據銀杏的變化了解天氣情況。他說:“這棵白果樹每年葉子黃了就要落,如果樹葉子落完,一點都沒有了,就要下雪了,準的很。”春季,千年古銀杏樹樹幹上長出綠葉,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冠似一把巨傘獨立其山邊,讓遊人們遮風躲雨展示其和藹的情懷。秋天,千年古銀杏樹樹枝上果實累累,掛落枝頭,金黃葉落,遍鋪蓋地,樹象一個老人傲立在山頂,看眾村民撿拾果實露出微笑的面龐。

雞鳴三省赤水河畔這個地方,有株2200多年樹齡的植物界熊貓

古銀杏樹兩千多年來,迎著春天的太陽,夏天的風雨,秋天的烈日,冬天的寒風矗立在小箐溝巨龍後腰山樑上,抬頭遙望著滇池的魚躍美景,聆聽著赤水河咆嘯的濤聲,帶著歡笑的面容注視著袓國大西部開發的美好情景。讓人遺憾的是,由於在深山,2000年前省林業廳牽頭舉辦的“天府樹王”評選活動中,這棵千年古銀杏,最終無緣“樹王”之列,但它永遠是赤水河邊原生態的真實寫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