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赤水河畔这个地方,有株2200多年树龄的植物界熊猫

银杏树(俗称“白果树”) ,属落叶乔木,学名银杏树,又名公孙树,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经查证,银杏树种被当代科学界称为“植物界的熊猫”和“冰河时代的活化石”。在两亿多年前,银杏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比恐龙还早一亿多年现身地球。250多万年前发生第四纪冰河时期,银杏数量逐渐减少,临频灭绝的危机,而中国南部因地理位置适合和气候温和,成为银杏的最后栖息地。至今成了宝贵的珍稀植物。地处鸡鸣三省赤水河畔的叙永县观兴镇千年古银杏树,就是极为稀少的幸存者之一。

此株银杏树座落在闻名遐迩的雪山关右侧,名贯西南的鸡鸣三省岔河村左边,哗哗流淌的赤水河北岸的叙永县观兴镇普兴村一社(大地名小箐沟,小地名小弯子,原观兴乡在青村)的山梁上。此株银杏树枝繁叶茂,树根部虬曲多姿、盘根错节,树腰上有多只树乳,树桠林密。古银杏树胸径超过5米,胸围有15.78米,要10多个人手拉手才能抱得完。树中部以上现在已有大小桠枝近50株,其中,最粗的桠枝直径已达60厘米以上,最高的7米以上,树上每年产果实近三至四百公斤。远远望去,恍若一片树林,呈现出千年古银杏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上世纪90年代初,省林科院专家考察确认该树已有2200多年的树龄,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守望着西南这方水土上勤劳纯朴的老百姓,在当地村民的眼目中它是当之无愧的镇山之宝,此树全国实属罕见。

鸡鸣三省赤水河畔这个地方,有株2200多年树龄的植物界熊猫

普兴村距观兴镇上7.5公里。东临赤水镇斜口村、南与贵州省七星关区生机镇隔河相望,西靠红军长征博古交权、转折中国命运的石厢子,北接观兴镇木拉村。普兴村地形东低西高,在两座大山的中间的夹皮沟里。这里属于云贵高原的边缘结合部,乌蒙山脉中部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年银杏树生长栋青小弯子的山梁上,树前是一大山坡,朝山下约1000米就是从西向东缓缓流淌着的赤水河,这座无名山象一条长长的巨龙伏卧在赤水河北岸,龙头卧扑在赤水镇斜口村的石关梁子上,静静地望着清清的河水泛起的朵朵浪花,龙尾在石厢子左侧的一平坝里轻轻地摇摆着,这龙似乎在守护着什么?要说的千年银杏树就生长在龙身后腰的右部上。这里海拔1300米左右,常年光照很好,年平均气温30多度,年降雨量19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天左右。特别适宜千年银杏树的生长。

相传与这棵千年银杏树遥相对应的贵州生机镇香合村小地名张家冲处还有一根小一点的,树龄也是千余年的银杏树,两树隔河相望。1958年,全国钢铁大跃进时,普兴村一社将这棵树的上半部当腰砍伐,大根的拿来做烧钢炭炼铁所需的工具——风厢,小根的烧为木炭,当时只留下一根树桠。奇怪的是四川银杏被砍伐后,贵州那棵银杏就不生长,枝叶干枯,春不发枝,秋不结果。树身上到处有淡红色的浆液顺树身流下,川黔结合部的老百姓就说这两棵树是夫妻树,四川这棵是母树受了重伤,贵州那颗公树就在流着血泪。连续三年后四川这棵古银杏树又在被伐的地方长出了许多树枝,贵州那棵才慢慢地恢复元气,两棵树又继续蓬勃地生长起来。

鸡鸣三省赤水河畔这个地方,有株2200多年树龄的植物界熊猫

说起这颗千年银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而美好的传奇故事,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奇。传说在明朝时期,一个名叫白秀君的英俊后生,进京殿试春闱,喜中状元。金榜题名后,皇上派兵送文榜骑快马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将文榜送到该考生殿试时登记的叙州府河坝场小箐沟小湾子(现银杏树所在地)来寻找书生领榜,经过连续数月查找,却始终找不到白秀君其人。直到看到这棵银杏树,送文榜的人才恍然大悟。白果树与白秀君都姓白,难道这状元是这白果树的化身不成。反正也找不着人,送捷报之人就将文榜订在了银杏树之上后就回京去了。至此,古树化身考取状元的故事流传至今,而这棵银杏树,也就留下了“千岁状元”的美名。九十年代初,叙永县人民政府将银杏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守树人刘显培说,千年古银杏不仅生长得壮观,枝繁叶茂,而且还很有灵性,可以根据银杏的变化了解天气情况。他说:“这棵白果树每年叶子黄了就要落,如果树叶子落完,一点都没有了,就要下雪了,准的很。”春季,千年古银杏树树干上长出绿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冠似一把巨伞独立其山边,让游人们遮风躲雨展示其和蔼的情怀。秋天,千年古银杏树树枝上果实累累,挂落枝头,金黄叶落,遍铺盖地,树象一个老人傲立在山顶,看众村民捡拾果实露出微笑的面庞。

鸡鸣三省赤水河畔这个地方,有株2200多年树龄的植物界熊猫

古银杏树两千多年来,迎着春天的太阳,夏天的风雨,秋天的烈日,冬天的寒风矗立在小箐沟巨龙后腰山梁上,抬头遥望着滇池的鱼跃美景,聆听着赤水河咆啸的涛声,带着欢笑的面容注视着袓国大西部开发的美好情景。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在深山,2000年前省林业厅牵头举办的“天府树王”评选活动中,这棵千年古银杏,最终无缘“树王”之列,但它永远是赤水河边原生态的真实写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