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成癮!以為看別人能賺錢的生意,你花點錢就能幹嗎?》

1、有一種死,叫做“跟風死”。


沙糖桔在農業種植上算是個神話。在桂林荔浦市種植火爆了以後,幾乎所有的田地荒山都種滿了沙糖桔。從2011-2015年,因水果稀缺價格一直水漲船高,剛下樹果賣到了5-8塊一斤。凡是種植了沙糖桔的農民都開始一夜暴富,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


荔浦地道農民阿湯,前幾年看見自己的朋友種沙糖桔賺得盆滿缽滿,也租了幾十畝地來種植。沒想到3年後收成的第一批果,竟然都沒有果商來收購,直接虧本好幾十萬。

“跟風”種植後,整個廣西地區幾乎都種滿了沙糖桔,據可靠數據統計:目前整個廣西年產沙糖桔總量,需要全中國的人每人吃100斤,才能消化得完。

2016年開始因為產量過剩,價格暴跌至2.5左右。2019年更是創價格新低,新年前後收果價格低於兩塊,甚至更多。農民的種植成本都收不回來,辛苦一年賣果還要倒貼錢,種得越多,虧得越厲害。

“跟風”的人都以為自己投機取巧搭上了快速致富的列車,所謂的“財富爆點”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挖的“財富陷阱”。做生意,最忌諱“跟風”,“跟風”就是對創新者最大的打擊,“跟風”人越多,經濟越失去活力。

有這麼一條經商法則,就是少有人在做的時候,那就很可能會是大生意;很多人在做的時候,那一定不會是什麼大生意,經商盲目“跟風”,終究會一事無成。

《“跟風”成癮!以為看別人能賺錢的生意,你花點錢就能幹嗎?》

2、為什麼現在的人做生意都愛“跟風”?

李嘉誠曾說: 做生意有三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改進,三是“跟風”。

創新吃的是“一招鮮”,雖然不易,一旦使出來,卻費力少而收穫大;改進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雖不易造成轟動,後勁卻很足;跟風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這樣做起來較容易,風險雖小,但跟吃別人的殘羹冷飯差不多,收穫有限。

01、愛“跟風”是因為看見別人賺錢心癢

在我們身邊,做生意愛“跟風”的大有人在。看見別人做生意做出了點名堂,客戶滿堂有人氣能賺錢,心理就像是被十萬螞蟻大軍撓得心慌發癢,恨不得馬上想自己也開個同樣的店。當自己開業幹了一陣以後才發現,其實根本不是想象中那麼好賺錢。

與此同時,另一批“跟風”軍已經蜂擁而上,在同個類型生意上互搶客戶,相互撕扯。

原因就是原來一個饃饃一個人吃了,現在是叫你們幾家分開吃了,都吃不飽了。

你以為你的商業嗅覺很敏銳,其實是在為自己的“跟風”種下惡果。賠錢賺吆喝,苦果只有自己吞。

02、愛“跟風”是因為是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華所在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高度的覺知和自己的天賦才華降臨的。很多人因為無知,把自己的天賦才華放在了揹簍,在人云亦云的世界裡,“跟風”去賺讓自己吃力又不討好的錢,並不是每一份生意,都是你的“天賦才華”。

拉·烏盧·胡說:“你一直認為可以依靠的,其實在你過往人生中從未依靠過;你不能相信的,這輩子卻一直試圖去相信;你一直相信的,從來就不是你;而你一直忽略的,始終都是你。試著去相信真正的你,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

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特長,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天賦才華是持久專注做一件事情,並且在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濃厚的興趣在裡面。

持續做的動力不是被迫無奈,而是這件事對你本身有足夠的吸引力,自己心甘情願去做;對此事的態度是自覺、自律去堅持,並且在這個領域收穫到肯定和好評,最終收穫成就感、滿足感。

這種愉悅和滿足感,真正滋養著你的靈魂。並不是“跟風”去做一份生意,賺不屬於你自己天賦才華的錢,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

03、愛“跟風”是因為是從眾的依賴心裡,缺乏思考

網絡調查還顯示,40%多的人認為“跟風”因為人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很多人不但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且面臨決定的時候,許多人會產生一種依賴集體的心理,會不自覺地去找個標準作參考,這時候你可能就要從眾了。

在很多情況下,人由於不熟悉情況或者缺乏知識,那麼最簡單的途徑就只有參照他人的行為。

如果做什麼生意都從眾,自己缺乏獨立思考,人會失去主動性,讓自己變得沒有個性,變得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這門生意是不賺錢的,一味從眾,那麼將直接造成經濟的巨大虧損,盲目“跟風”也會讓事情從好的一面往糟糕的方向發展。

《“跟風”成癮!以為看別人能賺錢的生意,你花點錢就能幹嗎?》

3、瞎“跟風”做生意會造成什麼結果?

01、“跟風”做生意難賺錢

幾年前,情趣內衣和賣假髮生意在跨境電商零售市場生意火爆,很多企業一邊倒蜂擁上“跟風”去售賣。同類型產品和店鋪太多,低價幾乎成了惟一的競爭方法,眾多公司無利潤而無法生存倒閉。

商機無處不在,關鍵在於發現。在市場拋棄你之前,你必須懂得首先鬆手。

02、“跟風”只看表面,沒有學到本質

《粥左羅寫作訓練營》作為“東半球”最好的寫作訓練營,口碑輸出極好。

所有的課程都是粥左羅老師根據自己多年自媒體運營寫作經驗編寫及授教。課程火爆以後,眾多競爭者潛伏在群內學習、模仿、借鑑,然後“跟風”做出了類似的寫作訓練營。

因為在這個時代,知識輸出是無法被代替的個人IP,“跟風”只能模仿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獲得自我創新。

所以才會有那句:“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讓為了賺錢而盲目“跟風”人,無法望其項背。

03、跟風營銷,賠了夫人又折兵

被“跟風”的不僅開同一種類型的店,做同一種生意,還有“跟風”營銷的。

微信自媒體廣告推文興起那會兒,很多餐廳做文案推廣活動喜歡用“轉發和積贊免費領禮品”來吸引顧客到店。剛開始運用的那一批商家,利用消費者愛佔便宜的小心理,成功營銷了自己的店鋪。

後來居上“跟風”者,用別的商家玩過的招數再拿來過,消費者們已經不買賬了。

生意的大門總是向有心人敞開的。如果在競爭中,你輸了,那麼你輸在時間;反之,你贏了,也贏在時間。

《“跟風”成癮!以為看別人能賺錢的生意,你花點錢就能幹嗎?》

4、不跟風,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01、找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賺錢的

一個人能否成功,有時要看他對事物的感受能力。隨時留意身邊有沒有生意可做,才會抓住時機把握升浪起點。

做生意,要想賺大錢,要敢於冒險,但又不能盲目冒險。尤其是在選項目上,最忌諱的就是選那些看上去很賺錢但你卻全無瞭解的生意。

一味盲目跟風,成功率往往會很低。找項目,就要找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賺錢的;

你適合搞服裝生意,就老老實實地在服裝業紮根,而不要“跟風”,看人家餐飲賺錢就去搞餐飲;

你適合裝修,那就踏踏實實地做裝修生意,而不要“跟風”,去做看起來賺錢的文化創意行業。千萬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不要想著賺快錢,更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02、標新立異,選項目要有新意,永遠不做大多數

商人一定要不斷尋找新的或者未經開發的市場。

老祖宗曾經總結過做生意賺錢的十二字要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我特”,強調的就是標新立異。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這是經商做生意最忌諱的一點。

要想賺得滾滾財源,你的項目首先就要標新立異,要用新意吸引住顧客,具體而言,就是你的項目本身要具有新奇與稀有的特點,或者,你在經營這個項目時,經營手法很有新意,也是可以的。

03、調查瞭解市場需求,查缺補漏

不論做什麼生意,必先了解市面的需求。有人買就是市場,市民購買力就是市價。

李嘉誠是中國商界不敗的傳奇,縱橫商海七十餘載,創造無數奇蹟,被人們冠以“超人”之稱。縱橫沙場60年,投資項目卻從不失敗,他靠的是什麼?

李嘉誠說:在做任何一項投資之前,都嚴苛的做過市場需求調查。

不盲目“跟風”,向李嘉誠學習從商之道,調查瞭解市場需求,查缺補漏才能在所選擇投資做生意項目上,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跟風”是難免,你一定要做好自己,遠離“跟風”死。生意人須知,“積土成山,風雨能興;積水成淵,蛟龍能生。”

“西瓜”儘管大,但所需的成本大,競爭強手如林,很難搶到手;“芝麻”儘管小,然所求者寡,只要鍥而不捨,經營有方,同樣能打開財富之門。


《“跟風”成癮!以為看別人能賺錢的生意,你花點錢就能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