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很好但績效等級C,只因KPI未完成":哥倫布式成功算不算?

年底了,又要到年度大考的時候了。KPI哪家強?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畢竟考核連著年度獎金,萬一考不好,這個年都不太好過。

浮雲君每半年度也會給團隊打績效,說實話,每次HR催促,都有一種頭大的感覺,總覺得要確保團隊每個成員的工作成果在績效等級中有一個公平的體現。結合浮雲君經歷了KPI,OKR等工具的使用,也有所得,今天分享給大家一個故事,以供大家思考,借鑑。故事來源於《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這本書被視為硅谷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安迪·格魯夫最具影響力的管理著作,推薦大家學習。

先提出問題:哥倫布算不算成功?

根據我們學習的歷史書籍,哥倫布是偉大的航海家,新大陸的發現者,航海歷史上偉大人物中必須要收錄的,這是成功,而且是偉大的成功。

但是以嚴格的KPI考核來說,他又算失敗了。因為西班牙女王給哥倫布定下的KPI是"尋找一條通往神秘東方的新航線"。很明顯他找到的是北美洲大陸,而不是到達了中國。按照我們現在的KPI的考核,是不是連及格分都沒有。

還原歷史,發現真正的目標管理

1,目標的設定

1491年西班牙王室在"年度計劃"討論中,發現一個問題:如果他們沒有辦法多弄點錢購買武器和火藥,他們將沒有能力打一場他們覺得非打不可的仗——將摩爾人驅逐出西班牙。這是女王伊莎貝拉的使命,但是她需要財源才能完成這件事。她認為大幅度促進對外貿易可以增加收入,所以找來了哥倫布來談她的目標,最後哥倫布提出了幾項建議,其中包括"尋找一條通往神秘東方的新航線",經過充分且廣泛的討論後,女王和哥倫布決定要賭就賭一個大的,就此確定:

女王:充實王室財庫。責任人:伊莎貝拉女王,評價人:王室內閣。

哥倫布:尋找到東方的新航線。責任人:哥倫布,評價人:伊莎貝拉女王。

2,目標的過程管理

哥倫布開始忙著計劃如何才能達成KPI以及尋找達成KPI所需要的東西。哥倫布由此開始設定他在達成目標沿途必須要驗收的成果,進一步分解了KPI,諸如建立船隊,訓練水手以及試航等等,並明確制定了每項KPI需要達成的成果,時間以及進度。

3,目標結果考評

女王的目標和哥倫布的目標之間關係很明顯。我們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層級關係:當下屬哥倫布達成目標時,上司女王的目標同時達成。

雖然哥倫布成功的將一項又一項的過程KPI進行了驗收。但是最後還是可能無法達成目標。建立船隊、訓練水手等對哥倫布而言並非難事。但眾所周知,他最後沒有找到到達中國的航線,他並沒有完成他的KPI。所以,以嚴格的目標管理標準來說,哥倫布的表現到底是好是壞?他畢竟發現了新大陸,且為女王帶來了不計其數的財富,上級的KPI達成了。

如果你是女王,你怎麼考評哥倫布?

浮雲君思考:

工作中這種情況很常見,尤其是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很多項目都是"哥倫布式的成功"。因此,即使一個下屬沒能達成既定所設定的目標,他的績效仍有可能被評為卓越。實際上,格魯夫提出了一個關於目標的論述,他說目標管理的用意是讓人能按進度行事,就好比拿著秒錶卡點,自己評估自己的表現。目標管理並不是人事部門的工作手冊,可以用來決定獎懲,它只是衡量績效的方法之一而言。

如果上司只有目標管理(KPI)來決定下屬的績效結果,晉升等互動,以致於下屬只專注於制定好的目標,錯失了其他可能,難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不是很專業的做法。

結合浮雲君這幾年打考核績效的經驗,建議大家在年度考核中,將KPI完成情況只作為來源之一,更要關注他的實際工作與團隊整體目標的完成情況,還可以從他周邊上下游工作的同事反饋作為依據之一。

這樣較為全面的評價一個人,既是對團隊負責,也是對個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