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採訪陶勇醫生:即便遭遇過痛苦,但世間還有很多美好和值得

這一期的《朗讀者》,陶勇讀了宮城道雄的《音的世界》,他溫柔又堅定地告訴讀者,人間值得。


董卿採訪陶勇醫生:即便遭遇過痛苦,但世間還有很多美好和值得

1

懷揣善良與愛的人,內心也很強大。

陶勇被砍傷,這無疑對他職業生涯造成了致命打擊,這件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很難接受,但在鏡頭裡,我看到的是一個溫柔也很有力量的人。

在朗讀亭裡,董卿問陶勇,他為什麼還會在原來的辦公室門診。

陶勇說:“因為我覺得可以接受那裡。”他說得很從容:“你可能會覺得那裡會讓我想起很多害怕的事,但其實那個空間也發生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一個患者的媽媽奮不顧身地用手替我去擋,三個醫生也幫我去擋,當我想起這一切,我覺得很溫暖,我反而覺得那裡是最安全的。”

他不提別人如何傷害他,他只說別人怎樣奮不顧身地保護他。

我在陶勇眼睛裡看不到對生活的負能量,可能他也有過,但最後他整理好了一切情緒,依然熱愛自己的事業,依然愛這個世界。


董卿採訪陶勇醫生:即便遭遇過痛苦,但世間還有很多美好和值得

陶勇說自己很堅強,他讀過很多苦難類的書籍,有些甚至已經忘了主人公的名字,但主人公帶給他的力量已經不知不覺進入到血液裡,產生抗體,當在遇到一些人生的打擊、折磨、或者挫折的時候,那些力量就會湧現出來。

但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堅強,人之所以堅強,是因為有愛的人或事。就像他提到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他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愛,愛是人類的救贖,所以他在遭遇了一系列的打擊之後,依然能在集中營裡倖存下來。

2

陶勇是堅強的,但內心又很柔軟,他能設身處地想病人所想,王阿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阿婆是個孤寡老人,白內障晚期患者,駝背嚴重,腹部還有很大的腫物,站在醫生的角度,陶勇很明白生命垂危的王阿婆不適合做手術,但一句話讓陶勇下定了決心。王阿婆說,她想親手給自己做一件壽衣。

江西有個風俗,老人在去世後穿上自己親手做的壽衣,到了那邊,才會見到自己的親人。

陶勇說,王阿婆已經在黑暗裡度過了那麼多年,她不希望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這可能是王阿婆最後的一點心願。

手術成功了,王阿婆的視力恢復到了0.6。

後來聯絡員告訴陶勇,王阿婆在手術一個星期後去世了,那七天裡,她給自己做了一件壽衣,衣服上特別縫了口袋,而口袋裡放著的是丈夫和兒子的黑白照片,口袋的開口被縫住了,這樣,就再也掉不出來了。

阿婆請聯絡員告訴陶勇,這些年她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在黑暗中很孤獨,很想回家,謝謝陶勇,幫她找到回家的路。

陶勇的柔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醫者的柔情與勇敢,那份柔軟比理性地衡量應不應該來得太珍貴。

董卿:“即便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即便遭遇了很多的痛苦,但世間還是有很多美好和值得,需要我們用更清澈的目光去看待。”

陶勇:“我不太去想未來會怎麼樣,接受現在吧。”

董卿:“未來不就是現在積累而成的嘛。”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溫柔又堅定地去愛這個世界,不辜負每一個“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