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我才知道自己買錯了保險

宅在家裡不能出門的這段日子,很明顯感受到大家對保險的強烈需求,有很多人主動找我聊保險,有人是第一次投保,有人是加保。

不過,在聊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很大一部分人對價格特別敏感,往往只關心自己要交多少保費,在比較的時候,也喜歡選擇保費最低的,一上來就問“哪一款產品價格最低?網上買是不是比較便宜?”至於這份保險適不適合自己或者家人,反倒考慮不多。


其實從實際情況和長遠的角度來看,過分關注保費的高低,是有點本末倒置的,尤其是經歷這一次疫情衝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保險產品的價格是由保險責任的多少、保險額度的高低和保險期限的長短,這三大因素直接決定的。且這三大因素也決定了我們的保障是否已經做足、日後是否夠用。

所以買保險最應該關注的是保險責任、保額、保險期限這三大件,其次才是保費高低、免除責任、賠付次數、豁免等。


也就是說,買保險最核心的就是要解決這三個問題:


買什麼?保險的責任,即保險需求,是保疾病,還是保身故?

買多少?保險的額度,多少才夠?

買多久?保險的時長,短期還是終身?

保險責任:一個風險一份保障

都說保險姓保,保險的責任就是幫助我們抵抗人生的一些未知風險,比如生、老、病、死、殘,從經濟上對這些風險進行彌補或者補償,以減少對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影響。


不同的保險產品,對應不同的風險,承擔不同的責任,解決不同的問題。


疫情當前,我才知道自己買錯了保險

比如重疾險,主要為了應對重大疾病,解決治病費用、後續康復費用和收入中斷的問題,為患者和其家人提供雪中送炭般的經濟補償。


年金險,主要為了應對資金損耗,解決養老、教育和資產隔離的問題。

當然了,一款產品除了本身的責任,也可附帶其他責任,比如重疾險可附帶身故責任,意外險可附帶猝死責任。不過,附帶上了其他責任,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當我們買保險時,不妨回到初心,問問自己到底是為了應對什麼風險,然後根據風險的種類來匹配相應的保險產品。


比如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一般會面臨三個方面的風險:意外事故、重疾和大額的負債(比如車貸、房貸)。這時就要優先考慮意外險、重疾險、重疾這樣的保險產品。


曾聽到過有人說,既然壽險和意外險都保身故,那隻買意外險好了,價格便宜那麼多。


還真不是這樣的!


意外險和壽險,雖然同樣保身故和全殘,但意外險只保意外事故,不包含自然死亡、疾病身故、猝死等,責任範圍要比壽險少,保費自然比較便宜。


據理賠數據分析顯示,因“意外”死亡的比例僅有18.9%,而因“疾病”死亡的比例卻高達79.13%,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每100起身故案例中只有不到20起是因為意外造成的,所以單純購買意外險是無法解決身故風險的。


買保險與其單純看保費高低,還不如看責任、看風險。

保額:真到用時方恨少


我們都知道,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衝擊很大,這幾天微博上有一個很扎心的熱門問題:如果一直不上班,你的錢能堅持多久?

回到買保險上,其實我們也應該想想,面對生老病死殘的人生風險,需要多少錢才能應對?


比如一場重病,治療費用比較高,按照平均醫療費用大概需要30萬,且治療時間比較長,按照目前醫學上的標準是5年不復發,這個病就算治癒了,保額起碼得覆蓋三到五年的基本生活費用。


疫情當前,我才知道自己買錯了保險

因此,醫療險和重疾險的保額,基本得覆蓋50萬左右的風險缺口。


如果是身故,起碼得結合自身的貸款情況、家庭開銷、子女的教育費等去考慮,責任越大,保額越高。那麼,哪怕是普通家庭,意外險和壽險的保額,起碼得覆蓋100~200萬左右的風險缺口。

但很遺憾,今年初整理各保險公司理賠年報時,驚人地發現大家買的保險保額普遍偏低。


比如重疾險,獲賠保額20萬以下的佔57%,即有一半以上的人的理賠額遠遠低於重疾平均治療費用30萬。


試想一下,連治療費用都無法彌補,康復期的治療費和工作損失就更不用提了。


保額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大家願意出多少錢為未來的風險買單。在預算範圍內,我建議最好把保額提上去。

期限:終身為主,短期為輔

眾所周知,以期限為標準,保險產品可以分成兩類:保險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產品,比如意外險、醫療險,來年可以選擇續不續保;保險期限超過一年的長期產品,比如重疾險、壽險。

在保險期限的選擇上,很多初次接觸保險的小夥伴,尤其是喜歡網上購物的,往往很喜歡購買短期險來試水。


這些年隨著互聯網保險的興起,重疾險也推出了一年期的產品,憑藉價格優勢贏得很多人的青睞,於是很多人發出“短期險這麼便宜,為什麼要買長期險”的疑問。


買保險尋求的是一種保障,而很多風險,幾乎是貫穿一生的。


短期險發揮的只是補充作用,如果我們完全倚仗一年期產品,那麼未來因為年紀、健康狀況等遇到問題的概率就很高。


短期險和長期險搭配著配置,才是比較理想的。

總而言之,十個字概括就是“先保障充足、後性價比高”


購買保險,需要時刻記得自己購買保險的實際需求是什麼,保險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不要在各種價格對比中迷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