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我才知道自己买错了保险

宅在家里不能出门的这段日子,很明显感受到大家对保险的强烈需求,有很多人主动找我聊保险,有人是第一次投保,有人是加保。

不过,在聊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很大一部分人对价格特别敏感,往往只关心自己要交多少保费,在比较的时候,也喜欢选择保费最低的,一上来就问“哪一款产品价格最低?网上买是不是比较便宜?”至于这份保险适不适合自己或者家人,反倒考虑不多。


其实从实际情况和长远的角度来看,过分关注保费的高低,是有点本末倒置的,尤其是经历这一次疫情冲击。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保险产品的价格是由保险责任的多少、保险额度的高低和保险期限的长短,这三大因素直接决定的。且这三大因素也决定了我们的保障是否已经做足、日后是否够用。

所以买保险最应该关注的是保险责任、保额、保险期限这三大件,其次才是保费高低、免除责任、赔付次数、豁免等。


也就是说,买保险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买什么?保险的责任,即保险需求,是保疾病,还是保身故?

买多少?保险的额度,多少才够?

买多久?保险的时长,短期还是终身?

保险责任:一个风险一份保障

都说保险姓保,保险的责任就是帮助我们抵抗人生的一些未知风险,比如生、老、病、死、残,从经济上对这些风险进行弥补或者补偿,以减少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不同的保险产品,对应不同的风险,承担不同的责任,解决不同的问题。


疫情当前,我才知道自己买错了保险

比如重疾险,主要为了应对重大疾病,解决治病费用、后续康复费用和收入中断的问题,为患者和其家人提供雪中送炭般的经济补偿。


年金险,主要为了应对资金损耗,解决养老、教育和资产隔离的问题。

当然了,一款产品除了本身的责任,也可附带其他责任,比如重疾险可附带身故责任,意外险可附带猝死责任。不过,附带上了其他责任,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当我们买保险时,不妨回到初心,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应对什么风险,然后根据风险的种类来匹配相应的保险产品。


比如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一般会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意外事故、重疾和大额的负债(比如车贷、房贷)。这时就要优先考虑意外险、重疾险、重疾这样的保险产品。


曾听到过有人说,既然寿险和意外险都保身故,那只买意外险好了,价格便宜那么多。


还真不是这样的!


意外险和寿险,虽然同样保身故和全残,但意外险只保意外事故,不包含自然死亡、疾病身故、猝死等,责任范围要比寿险少,保费自然比较便宜。


据理赔数据分析显示,因“意外”死亡的比例仅有18.9%,而因“疾病”死亡的比例却高达79.13%,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每100起身故案例中只有不到20起是因为意外造成的,所以单纯购买意外险是无法解决身故风险的。


买保险与其单纯看保费高低,还不如看责任、看风险。

保额:真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冲击很大,这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很扎心的热门问题:如果一直不上班,你的钱能坚持多久?

回到买保险上,其实我们也应该想想,面对生老病死残的人生风险,需要多少钱才能应对?


比如一场重病,治疗费用比较高,按照平均医疗费用大概需要30万,且治疗时间比较长,按照目前医学上的标准是5年不复发,这个病就算治愈了,保额起码得覆盖三到五年的基本生活费用。


疫情当前,我才知道自己买错了保险

因此,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保额,基本得覆盖50万左右的风险缺口。


如果是身故,起码得结合自身的贷款情况、家庭开销、子女的教育费等去考虑,责任越大,保额越高。那么,哪怕是普通家庭,意外险和寿险的保额,起码得覆盖100~200万左右的风险缺口。

但很遗憾,今年初整理各保险公司理赔年报时,惊人地发现大家买的保险保额普遍偏低。


比如重疾险,获赔保额20万以下的占57%,即有一半以上的人的理赔额远远低于重疾平均治疗费用30万。


试想一下,连治疗费用都无法弥补,康复期的治疗费和工作损失就更不用提了。


保额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大家愿意出多少钱为未来的风险买单。在预算范围内,我建议最好把保额提上去。

期限:终身为主,短期为辅

众所周知,以期限为标准,保险产品可以分成两类:保险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产品,比如意外险、医疗险,来年可以选择续不续保;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长期产品,比如重疾险、寿险。

在保险期限的选择上,很多初次接触保险的小伙伴,尤其是喜欢网上购物的,往往很喜欢购买短期险来试水。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重疾险也推出了一年期的产品,凭借价格优势赢得很多人的青睐,于是很多人发出“短期险这么便宜,为什么要买长期险”的疑问。


买保险寻求的是一种保障,而很多风险,几乎是贯穿一生的。


短期险发挥的只是补充作用,如果我们完全倚仗一年期产品,那么未来因为年纪、健康状况等遇到问题的概率就很高。


短期险和长期险搭配着配置,才是比较理想的。

总而言之,十个字概括就是“先保障充足、后性价比高”


购买保险,需要时刻记得自己购买保险的实际需求是什么,保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不要在各种价格对比中迷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