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痴情、她情痴,生不能同衾死同葬,高君宇與石評梅的現代生死戀

他痴情、她情痴,生不能同衾死同葬,高君宇與石評梅的現代生死戀

很早的時候,就知道北京陶然亭葬著一對戀人,男人高君宇是新中國革命者的領軍人物,不僅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亦是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鄧媽媽的媒人。

高君宇的戀人石評梅,是北京女子高等師範附中女子部主任兼體育、國文教員。

她在當時也有“北京著名女詩人”的美譽 ,她的作品大多追求愛情、真理 、以個性解放為主題 。

我願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 我的熱情怒濤洶湧 ,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絲的纏綿 ,就這樣悄悄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石評梅

然而,他們卻又是命運多舛的苦命戀人,如果不是一個叫吳天放的渣男過早戕害了石評梅那純粹又摯烈的情感,相信她的生命就不會在26歲定格。

而革命者高君宇也不會因為石評梅的遲遲不給回應,在經過長長的追愛之路後,最終因沒能締結蓮理而含恨九泉。

01

被渣男澆滅的愛情之火。

石評梅出生在山西平定 ,父親石銘是 清末舉人,因為晚來得女,他對這個女兒寵愛有加。而且頗有文采的石父給石評梅取了乳名叫元珠,學名汝壁。

石評梅在太原女子師範時,因為投身在學潮運動中,被學校開除。

後來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學府,開始接觸文學創作。

一個偶然機會,石評梅父親知道同鄉有個叫吳天放的青年和女兒同在北京,便找到他,希望吳天放能照顧出門在外的女兒 。

這個吳天放北大畢業,又長得一表人材,加上文采出眾,他深深吸引著石評梅。

這還不算,他浪漫多情、心思細膩,經常在石評梅眼前賣弄風情。

女孩都有英雄情節,這樣的吳天放,在石評梅眼裡,無疑像駕著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

石評梅對他的好感,他一一放在眼裡。

一個多情的男人,自然知道女孩子需要什麼,花空心思的去討女孩子喜歡。

有次,兩個人一起吃飯時候,吳天放拿出一沓精美的信箋,遞給石評梅,她打開一看,信箋的每一頁紙上都印著一朵梅花,因為石評梅喜歡梅花。

你看,這種細節最能打動一個女孩子,所以像石評梅這樣不諳世事的女孩,最容易落入圈套。

於是最終石評梅向吳天放打開了少女的心扉,兩個人談起了戀愛。

然而,令石評梅沒想到的是,吳天放是個有家室的人。

那天,石評梅閒著沒事,便去找石天放。以前都是他主動找她,而這次她想給對方一個小小的驚喜,然而,沒想到,驚喜變成了驚嚇。

給她開門地是一男孩,很禮貌地問她找誰,石評梅微笑著說,找石天放,沒想到那個男孩朝身後喊了一句“爸爸,有人找你。”

一句話,成功讓石評梅驚呆了。

這是吳天放的孩子 ?她仔細看了看 ,發現這孩子的眉眼和吳天放有七分相似 。

可這個男人分明在她面前說過是未婚,但面前這一幕,如同當頭棒喝 ,石評梅明白了這個性質惡劣的男人欺騙了她。

不一會兒吳天放身穿睡衣 、衣衫不整的從 屋裡頭出來, 後面還跟著一個和他年齡相當的女人 。

事實就擺在面前 ,吳天放還沒有來得及 解釋,石評梅就憤然 離開了 。

雖說吳天放也去求過石評梅回心轉意,但都被她拒之千門外。

這種打擊對石評梅來說是致命的 ,她幾乎為此失掉了半條命 。一個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女人,最受不了欺騙,而且是以愛的名義來欺騙她。

她覺得自己的心死了,從此再也不相信愛情 ,並且抱著的孤獨終老的信念。

德國的哲學家 伊曼努爾·康德說過,生氣 ,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而把被渣男傷害的痛苦,歸咎在未來幸福上面,無疑是愚蠢的 ,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他痴情、她情痴,生不能同衾死同葬,高君宇與石評梅的現代生死戀

02

愛就在身邊卻不自知。

石評梅與高君宇其實很早就認識 。

1920年 ,深秋的一個夜晚 ,北京宣武門外大柵欄的山西會館舉行的同鄉會上 ,高君宇和石評梅第一次相識 。

那天 ,高俊宇身穿灰色西服和紮腳馬褲 ,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 顯得俊朗又儒雅,穩健又豁達。

他正在做有關民主和科學的演講 ,號召同胞們歡迎新時代的到來。

石評梅微笑地注視著這位領軍人物。

高君宇出生在山西 婁煩縣(原靜樂)峰嶺底村,從出生到求學,一直在這裡生活到16歲 。

高天宇的父親高配天 ,祖籍陝西米脂,是17世紀末農民起義領袖高迎祥的後人 。

高配天雖然是一個商人 ,但在當地卻是比較開明的鄉紳,非常注重高君宇兄弟倆的教育 問題。

高君宇雖然聰明,但他也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 ,貪玩好動,爬樹上房,打鳥射鴉,樣樣在行 。

就因為他的貪玩 ,父親為他換了好幾位教書先生 ,有段化行、馮樂善、11歲時送到婁煩鎮馮善達先生門下 。

在馮善達先生的細心教導下 ,高君宇開始修身養性 ,這一階段 他進步很快 。

1909年秋 ,清廷被迫“廢科舉”“辦新學”的 清風吹到了閉塞的縣城 ,望子成龍的高父很快將 大兒子高俊德和次子高君宇送進了縣立高等學堂讀書 。

不過,高父也和所有的中國家長一樣,希望兒子早早成家立業 ,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

還沒怎樣就完成婚姻大事,讓剛剛18歲的高君宇在思想上毫無準備 ,就算他不願意 ,但那反抗是軟弱無力的 。

在鑼鼓喧天中 ,在喜慶喧譁中,高君宇和鄰村的李寒心 姑娘進入了洞房 。

也因為這場意外的婚姻 ,讓高君宇大病了一場 ,咳血兩次, 差點兒丟了性命 。

從一開始,高君宇就沒有承認過這場婚姻 。

1916年,高君宇在父親的陪同下 ,坐著火車來到了京城 ,在這裡 他考上了北京大學 。

當時北京大學的校長 是蔡元培 ,他是影響 北京大學近百年的關鍵人物 ,當時的校訓 是“兼容幷蓄, 思想自由 。”

在蔡校長的周圍,圍繞著一批有志之士,如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在新思想的影響下 ,有進步思想的高君宇,很快成了新中國革命的領軍人物。

現在,高君宇面對這個18歲的小同鄉,有種異樣的情緒在心中萌動 。

在高君宇面前的石評梅個子不算太高,臉色白皙紅潤,剪著一頭短髮,戴一副沒鏡框的近視眼鏡,眼神溫柔明媚,說一口略帶家鄉口音的普通話。

他們談文學、談世界文學、談中國古典文學、談古詩詞,越談石評梅越發現高君宇知識淵博。

這次之後,石評梅對高君宇那高高的個子,略帶磁性音質的聲音印象極為深刻。

愛情也許是要講時機的,雖然高君宇對石評梅產生了愛情,但以他當時的身份,做為正直的人似乎不願意魯莽行事,導致這場愛情從一開始就埋下不幸的伏筆。

他痴情、她情痴,生不能同衾死同葬,高君宇與石評梅的現代生死戀

03

一個求而不得,一個想愛卻矛盾重重。

高君宇因為在18歲那年的大病,導致他身體異常脆弱。

1923年秋,在北京西山碧雲寺養病的高君宇,從濃烈似火的香山採了一片紅葉,以“天辛”的名義題了兩句詩,“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寄給了城中的石評梅。

高君宇的情話雖然熱情似火,可是偏偏遇到石評梅剛經歷情傷,未曾痊癒,她心裡不是不感動,但卻又承受不起。

所以她把紅葉退回去了,並在後面寫了幾個字,“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或許並不是她不動心,只因為高君宇現在有家室,對於潔身自愛的石評梅來說,這無疑是對堅貞愛情的最大諷刺。

為了能和石評梅在一起,高君宇立刻回到家鄉去辦理離婚事宜。

高君宇寫了一封信給李寒心,信中他言辭懇切又堅決,說明兩個人在一起不會幸福,只會在時光裡蹉跎過去。

剛好李寒心也有心上人,這段婚姻終於畫上了句號。

離完婚,高君宇立刻寫信給石評梅,但她卻不願意將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儘管這樣,高君宇依舊熱情不減,給石評梅寫了一封蕩氣迴腸的情書,

“我是有兩個世界的 ,一個世界是屬於你的 ,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在另一個世界裡 ,我是不屬於你的 ,更不屬於我自己 ,我這是歷史使命的走卒。

假使我要為自己打算 ,就可以去做祿蠹了,你不是也不希望我這樣做嗎 ?

你的所願我將赴湯蹈火以求之 ;你的所不願,我將赴湯蹈火以阻之 。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愛你 !”

在她生日的時候,他買了兩個象牙戒指,小的那個寄給石評梅,他說為了記念如白骨般的生命!

也許是應了沈復那句話,“情深不壽。”

此時廣州大革命如火如荼,高君宇作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他日以繼夜的工作,終於累倒了。

1925年,他回到北京,住進協和醫院,那段時間,是高君宇最美好的時光。

石評梅陪在他身邊,給他織毛衣、為他的病房插上梅花,但晚來的愛情並沒有留住高君宇。

他還是在1925年3月5日,因為急性闌尾炎、併發腹膜膿腫、還兼之伴有氣管炎發作,雖手術成功;但術後出現心率衰竭,最終將生命定格在29歲。

還沒來得及感受幸福,高君宇就已經去了,這對於已經深愛高君宇的石評梅來說,真的是命運最沉痛的一擊。

他痴情、她情痴,生不能同衾死同葬,高君宇與石評梅的現代生死戀

04

思慮成為最大誘因,最終追隨而去。

高君宇死後,石評梅把他的早亡歸罪到自己身上 ,後悔又自責,整天思慮不已。

這之後,她便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一直在作賤自己的身體。

嘔心瀝血地工作,又加上壓抑思慮,幾年後,石評梅最終把自己熬倒了。

她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便寫下這樣的詞句,“

生前未能相依共生,願死後同葬荒丘。”

1928年9月30日石評梅因腦病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年僅27歲。

後來,他們兩個人的親友將他們葬在一起,墓址選在北京陶然亭葫蘆小島北部錦秋墩的北坡。

從此之後,明月夜,短松岡,無處話淒涼——但這裡也只屬於他們兩個人,在這神秘的夜幕下,風鳴是他們互相傾訴的衷腸。

因為被渣男傷害,就把心門緊緊關閉,這是不是讓我們這些現代人引以為鑑呢?

高君宇對石評梅的感情天地可鑑、昭然若揭,如果不是石評梅將心思藏在深如洋底的地方,他們或許就不會這樣遺憾吧?

所以人生只能向前求索,才會有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者是固步自封。

素材:騰訊文學、微信、網絡、

大風吹梧桐:一個愛文字勝過一切的頭條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