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自幼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聰明鑑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進而結為姻親。晉陽起兵後,前往謁見投靠,跟隨唐太宗征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年:63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孝恭(591年-640年)

二: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舊唐書》: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鎮遠,築宅於石頭,陳廬徼以自衛。年50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杜如晦(585年—630年)

三: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陽縣尉。晉陽起兵後,成為秦王李世民幕府謀臣,跟隨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叛亂,積極運籌帷幄,為時人所敬服。房玄齡善於謀劃,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同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卻是不一樣的。房玄齡擅長給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個問題,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採用哪個好,於是這時候杜如晦將房玄齡的主意加以分析,選出一個最優的辦法,讓李世民採用。年:46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魏徵(580-643)

四: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年:63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

五: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 ,(另說名玄齡,字喬 ), 齊州臨淄(今相公莊鎮房莊)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年:68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高士廉(575~647年)

六:高士廉(575~647年),本名高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資治通鑑·唐紀七吧》: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年:74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

七: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後世誤載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傳說他本姓胡。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後論功行賞,尉遲敬德被定為頭等。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遲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唐高宗下詔追認他為司徒、幷州都督,

諡號為“忠武”,陪葬昭陵。傳說尉遲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據《西遊記》一書,尉遲恭與秦瓊因保護唐太宗李世民免於龍王鬼魂之犯,成為兩位道教傳統門神。尉遲恭年少時曾為鐵匠,後世鐵匠常奉之為守護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

八: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年過七旬從徵高句麗,

死後陪葬昭陵。年79.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蕭瑀(575~648年)

九:蕭瑀(575~648年),字時文,南蘭陵(今江蘇武進市)人。唐朝初期宰相,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西梁靖帝蕭琮異母弟,隋煬帝蕭皇后之弟。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前朝宰相,只有蕭瑀一人直到貞觀二十年還始終在權力中心活動。但也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罷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貶出京。武德九年(626年),諸皇子間明爭暗鬥,李淵偏向於長子李建成,對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蕭瑀不顧個人得失,堅決支持李世民繼位,李世民作詩《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年:74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段志玄(598年-642年)

十: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齊州鄒平(今山東濟南)人,唐朝名將。段志玄早年與父親客居太原,後從高祖起兵,隸屬李世民部下,隨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護軍。玄武門之變時,段志玄拒絕太子李建成的引誘,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舊唐書·段志玄傳》:隱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競以金帛誘之,志玄拒而不納,密以白太宗,竟與尉遲敬德等同誅建成、元吉。太宗即位,累遷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食實封九百戶。年:45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劉弘基(582-650年)

十一:劉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縣)人。唐朝名將,隋朝河州刺史劉升之子。《新唐書·劉弘基傳》:始,弘基病,給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頃,謂所親曰:“使賢,固不藉多財;即不賢,守此可以脫飢凍。”餘悉散之親黨。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屈突通(557年-628年)

十二:蔣國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唐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全殲竇建德援鄭大軍,唐軍主力旋即回師洛陽,王世充見大勢已去,被迫於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2000餘人投降。此戰的勝利,為唐最終統一全國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屈突通論功第一,不久拜陝東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年71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殷嶠(?—622年)

十三:殷嶠(?—622年),字開山,雍州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人,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隋末為大谷長。李淵自太原起兵,召補大將軍掾,從攻西河為渭北道元帥長史,與劉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內史衛文升之兵,賜爵陳郡公,遷丞相府掾,從秦王李世民率八總管兵討薛舉戰敗,士卒死者十五六,被除名為民,後又從平薛舉子薛仁杲,恢復爵位。年:不詳。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柴紹(588-638年)

十四:譙國襄公柴紹(588-638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市)人 。唐朝初年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二年(628年),突厥內部爭鬥,政局混亂,無力繼續庇護梁師都。唐太宗即命柴紹與殿中少監薛萬均率軍攻打梁師都,同時又遣劉旻等進屯朔方東城進逼。柴紹軍在離朔方數十里處與其遭遇,柴紹率軍奮勇出擊,大破突厥軍,乘勝包圍朔方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長孫順德,河南洛陽人 ,鮮卑族

十五:長孫順德,河南洛陽人 ,鮮卑族。唐朝初年外戚、將領,北魏太師長孫稚曾孫,北周秦州刺史長孫澄之孫,唐朝文德皇后長孫氏族叔。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起用長孫順德為澤州刺史重新任職之後,放下架子認真辦事,嚴明紀律。原先,一些官吏接受了百姓的賄胳,長孫順德一一追究,一個人也不放過,於是被人稱為好官。前任刺史張長貴、趙士達都在本郡之內佔有數十頃好田,長孫順德一齊上報並且追回來分給貧窮農民。後來又因犯法而被免官。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646年)

十六:張亮(?-646年),鄭州滎陽人(今河南鄭州),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早年以務農為業,後投靠瓦崗,隸屬於徐世勣部下,隨徐世勣降唐。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張亮奉命到洛陽,秘密聯結山東豪傑,以備局勢變化。齊王李元吉得知,便到唐高祖面前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唐高祖命有司拷問張亮,張亮緊守秘密,最終得以釋放,遣回洛陽。不久,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登上帝位,是為唐太宗。張亮因功被封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侯君集(?-643年)

十七: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貞觀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公謹(594年-632年)

十八: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曾在唐與-厥的戰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門之變中輔佐了日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武德九年六月(626年6月),太子李建成逼迫當時是秦王的李世民政變,以擁立自己成為皇帝。李世民幕僚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勸告李世民先發制人,進行政變自己當皇帝。李世民很猶豫,徵求秦王府幕僚們的意見,大家都支持政變。李世民又命人進行占卜以卜吉兇,當時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張公謹從外面進來,便將占卜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在事情並無疑難,還佔卜什麼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於是才堅定了李世民政變的決心。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

十九: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顯慶元年(656年)八月,程咬金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攻擊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強兵二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迎衝擊,西突厥大敗。唐軍追奔二十里,斬敵一千五百餘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

二十: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劉政會(?-635年)

二十一:劉政會(?-635年),滑州胙城縣(今河南省滑縣牛屯鎮)人。隋末唐初大臣。劉政會早年便追隨太原留守李淵(唐高祖),被派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為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3] 。唐朝建立後,他奉命留守太原,經營後方,頗得眾心 。劉政會被劉武周俘虜後,仍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淵洩漏劉武周方面的情報。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儉(公元579-656年)

二十二:唐儉(公元579-656年),字茂約,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齊尚書左僕射唐邕之孫,隋朝戎州刺史唐鑑之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儉就任民部尚書。隨從唐太宗在洛陽苑中射獵,一群野豬從林中衝出,唐太宗射出四支箭,殺死四隻野豬。有隻野豬躍起觸及馬鐙,唐儉下馬搏擊,唐太宗拔劍斬斷野豬,回頭笑著說:“你沒見過我上陣殺敵吧,為何這樣害怕?”唐儉回說:“漢唐高祖在馬上得天下,而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於一頭野獸呢?”唐太宗為此而罷獵。下詔命其子唐善識娶豫章公主為妻。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二十三: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為“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連陷十六座城。經過一個多月等戰鬥,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等人持白幡投降,李勣以禮相待,而泉男建仍閉門抵抗。不久後,僧人信誠開門接納唐軍,李勣趁勢進攻,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秦瓊(?—638年)

二十四: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據新舊唐書記載,秦瓊每次隨李世民征伐,敵陣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強馬壯的武將,李世民就讓秦瓊前去,單槍匹馬常將敵將斬殺於萬眾之中。但具體殺過哪些敵將,史書卻無詳細記載。與尉遲敬德被民間封為為門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全部24功臣圖

此小編認為排名的先後是根據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個人的想法來排名,我們也不去討論具體該怎麼排名,畢竟這只是個形式。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各自的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