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靠,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年:63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孝恭(591年-640年)

二: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旧唐书》: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年50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杜如晦(585年—630年)

三: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优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年:46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魏徵(580-643)

四: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年:63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

五: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另说名玄龄,字乔 ), 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年:68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高士廉(575~647年)

六:高士廉(575~647年),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资治通鉴·唐纪七吧》: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年:74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

七: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传说他本姓胡。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元吉,后论功行赏,尉迟敬德被定为头等。显庆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下诏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

谥号为“忠武”,陪葬昭陵。传说尉迟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

八: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年过七旬从征高句丽,

死后陪葬昭陵。年79.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萧瑀(575~648年)

九:萧瑀(575~648年),字时文,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市)人。唐朝初期宰相,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弟,隋炀帝萧皇后之弟。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前朝宰相,只有萧瑀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在权力中心活动。但也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李世民作诗《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年:74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段志玄(598年-642年)

十: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名将。段志玄早年与父亲客居太原,后从高祖起兵,隶属李世民部下,随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护军。玄武门之变时,段志玄拒绝太子李建成的引诱,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

《旧唐书·段志玄传》:隐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竞以金帛诱之,志玄拒而不纳,密以白太宗,竟与尉迟敬德等同诛建成、元吉。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年:45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刘弘基(582-650年)

十一:刘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县)人。唐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新唐书·刘弘基传》:始,弘基病,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谓所亲曰:“使贤,固不藉多财;即不贤,守此可以脱饥冻。”余悉散之亲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屈突通(557年-628年)

十二: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全歼窦建德援郑大军,唐军主力旋即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被迫于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2000余人投降。此战的胜利,为唐最终统一全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屈突通论功第一,不久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年71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殷峤(?—622年)

十三:殷峤(?—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隋末为大谷长。李渊自太原起兵,召补大将军掾,从攻西河为渭北道元帅长史,与刘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内史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秦王李世民率八总管兵讨薛举战败,士卒死者十五六,被除名为民,后又从平薛举子薛仁杲,恢复爵位。年:不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柴绍(588-638年)

十四:谯国襄公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市)人 。唐朝初年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内部争斗,政局混乱,无力继续庇护梁师都。唐太宗即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等进屯朔方东城进逼。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柴绍率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 ,鲜卑族

十五: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 ,鲜卑族。唐朝初年外戚、将领,北魏太师长孙稚曾孙,北周秦州刺史长孙澄之孙,唐朝文德皇后长孙氏族叔。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起用长孙顺德为泽州刺史重新任职之后,放下架子认真办事,严明纪律。原先,一些官吏接受了百姓的贿胳,长孙顺德一一追究,一个人也不放过,于是被人称为好官。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都在本郡之内占有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上报并且追回来分给贫穷农民。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张亮(?-646年)

十六: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亮早年以务农为业,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勣部下,随徐世勣降唐。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张亮奉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以备局势变化。齐王李元吉得知,便到唐高祖面前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唐高祖命有司拷问张亮,张亮紧守秘密,最终得以释放,遣回洛阳。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张亮因功被封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郡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侯君集(?-643年)

十七: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张公谨(594年-632年)

十八: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武德九年六月(626年6月),太子李建成逼迫当时是秦王的李世民政变,以拥立自己成为皇帝。李世民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劝告李世民先发制人,进行政变自己当皇帝。李世民很犹豫,征求秦王府幕僚们的意见,大家都支持政变。李世民又命人进行占卜以卜吉凶,当时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张公谨从外面进来,便将占卜的龟壳夺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于是才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决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

十九: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显庆元年(656年)八月,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攻击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强兵二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奔二十里,斩敌一千五百余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

二十: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刘政会(?-635年)

二十一: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县(今河南省滑县牛屯镇)人。隋末唐初大臣。刘政会早年便追随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被派至太原,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为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3] 。唐朝建立后,他奉命留守太原,经营后方,颇得众心 。刘政会被刘武周俘虏后,仍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渊泄漏刘武周方面的情报。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俭(公元579-656年)

二十二:唐俭(公元579-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俭就任民部尚书。随从唐太宗在洛阳苑中射猎,一群野猪从林中冲出,唐太宗射出四支箭,杀死四只野猪。有只野猪跃起触及马镫,唐俭下马搏击,唐太宗拔剑斩断野猪,回头笑着说:“你没见过我上阵杀敌吧,为何这样害怕?”唐俭回说:“汉唐高祖在马上得天下,而不在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于一头野兽呢?”唐太宗为此而罢猎。下诏命其子唐善识娶豫章公主为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二十三: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经过一个多月等战斗,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等人持白幡投降,李勣以礼相待,而泉男建仍闭门抵抗。不久后,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秦琼(?—638年)

二十四: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但具体杀过哪些敌将,史书却无详细记载。与尉迟敬德被民间封为为门神。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全部24功臣图

此小编认为排名的先后是根据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个人的想法来排名,我们也不去讨论具体该怎么排名,毕竟这只是个形式。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各自的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