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從“燙手山芋”到“香餑餑”轉變的思考

如今春節躁動行情中,全球股市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最差的就是最好的。什麼最差,

之前的蘋果產業鏈個股,歌爾股份、歐菲科技等跌了1年多,依然新低;還有跌了一年多的鋰鈷等,寒銳鈷業、華友鈷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是典型,陰跌不斷。但結果都在春節後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有股民可能不理解,為何玉名要說這些基本面並不好的品種,是的,就在一週前,市場還是處於資金唯恐避之不及的狀態,而在地雷潮之後,馬上就成為了香餑餑,這就是資金因素。

個股從“燙手山芋”到“香餑餑”轉變的思考

如今甚至包括地雷股(康美藥業、ST康得新等),甚至退市股(如*ST長生都有漲停),那麼是基本面好了嗎?不是,僅僅是因為資金環境的不同;玉名認為這背後的核心因素就是資金環境和市場因素,市場強勢狀態,就會帶來一批個股活躍的賺錢效應,這就是常說的炒股不是炒個股,而是炒勢和風險收益比。勢在多頭都會過來幫襯,去做行情和個股,但勢散就猢猻散,之前最堅定的多頭就會成為最大的空頭

個股從“燙手山芋”到“香餑餑”轉變的思考

這樣的行情中,如何應對呢?包括之前幾次指數新低後反彈,的確是有一些規律的,玉名也進行了總結:無論是否是底部,對沒有選股或判斷熱點精力的投資者來說,一律從指數做起來,都是可以的。即歷次新低都的反彈,都是先從指數做起來,穩定的先從ETF做起來,把握大盤走勢比個股更簡單,畢竟市場的量能,以及漲停板數量等,好分析一些;激進的投資者還可以選擇分級B,行業分級B,博弈相對穩定的行情。這樣做得多了,就會對市場判斷更敏感了,然後再去做個股,又不一樣了。

個股從“燙手山芋”到“香餑餑”轉變的思考

包括之前給大家總結過,2449點一波反彈中,分級B普遍漲幅在30-60%;而本波行情反彈以來,分級B指數也有20-30%以上漲幅了,如果股民操作個股,還不如指數的漲幅,那麼就不妨考慮更換操作思維,甚至選擇2019年1月初提到過的那是定投50ETF或創業板ETF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無論從短期超跌反彈行情,還是從中長線來看,能跑贏指數的個股的確是不多,且對於投資者操作的要求較高。所以,一個思維模式改變,就能夠解決很多因素。同樣的道理,很多時候,股民總是在選股,但換個思維模式,變成擇時,一切就又不一樣了,接下來對此重點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