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豬肉漲價,銀耳的降價讓許多耳農感到絕望

今年以來,豬肉的漲價讓許多中小豬倌“飛”了起來。以往被嫌棄的豬倌們,此時此刻在村裡都“揚眉吐氣”了一番。

隨著豬肉的漲價,臨近年底,許多豬倌們有惜售的情況,出欄豬毛重從原來的120公斤漲到了140斤,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想法,畢竟隨著大眾對豬肉漲價概念的普及,自發性的避開豬肉以及豬肉產品成為了常態。

相比豬肉漲價,銀耳的降價讓許多耳農感到絕望

就比如,早餐中常吃的肉包,因為豬肉漲價,從一個1.5元漲到了2元甚至2.5元一個,這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索性就不吃肉包,改吃菜包或者饅頭了。

再比如,豬肉上漲很多人選擇吃雞鴨魚肉,雖然有很多人反映雞鴨魚也漲價了, 但相比豬肉,還是能讓人接受的。

最後,隨著國家的調控,已經市場規律的自行調節, 豬肉降價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但本文著重講的不是豬肉,隨著物價普遍性的上漲,農產品中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號稱,平民的燕窩的銀耳,也稱白木耳降價了,降幅之大,讓耳農感到絕望。

相比豬肉漲價,銀耳的降價讓許多耳農感到絕望

筆者察覺到,今年以來,銀耳的價格一直在下降,從26元每斤下降到16元,降幅超38%,這讓很多耳農無法繼續種植生產,古田縣大橋鎮是生產銀耳的主力軍,這裡是全國銀耳的主要供應地,但現在很多耳農停止了生產和種植,因為價格已經低於成本價,耳農的生計受到了嚴重的考驗。

相比豬肉漲價,銀耳的降價讓許多耳農感到絕望

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那麼,造成銀耳降價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1.多年的市場供大於求,在今年終於顯現。

銀耳就如養生品,非必需品,消耗速度呈現不規律的波動,隨著現在食品多樣化,消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導致去化速度下降,但常年的生產供應從不停歇, 這就導致了供大於求,市場價格走低就自然而然了。

2.銀耳的品類多樣化,導致市場分化。

常見的銀耳是葉大,分散,而現在市場上又多出了醜耳這個品種, 比銀耳葉子更小,緊實。 新品種的出現,多少都讓原本市場分散了點。

由於價格急降,許多耳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產業,所以說相比豬肉漲價,銀耳的降價讓許多耳農感到絕望,這也告訴人們,任何一種產品都需要靈活生產,盲目生產將違背市場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