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導語:教師是一份職業,但更多是在做一份功德,因為我們是在用生命提攜學生的人。我總是會想起一首歌叫做《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多年以後,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在這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祝願我的恩師們,教師節快樂!也祝所有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1934年,張伯苓在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提到:“人常說,學生們是國家的主人翁,主人翁是享福的嗎?主人翁是受罪的。”因為做主人就要獨立、要自主、要負責任。張伯苓先生提出的問題,仍然適應我們的當下,大家想想,我們現在的學生和老師是怎樣的關係?學生們能認識和接受自己身上的“不完美”繼而改變嗎?

所以人為什麼接受教育、上大學,因為這是一條“精神自己”的路。做主人翁是操心的、受罪的,要有自己的思想,而這也是老師這份職業的使命,成全學生的自我。好的老師是用自己生命提攜學生的人,學生的生命軌跡裡因此永遠鐫刻著老師對自己的成全。

老師是用自己生命提攜學生的人

高中的時候,我在四中讀書。我一直說自己是“在好學校裡的差學生”,因為那個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很差,除了語文以外,其他各科成績也不算好。但是四中的老師教會了我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且在接受不完美的同時,努力去做一個美好的人。

每一位教過我的四中老師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我們那一年高考的錄取率是3.5%,可以說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學生們住校,老師們則是能陪我們多晚就陪我們多晚。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記得廖錫瑞老師上課的時候,常常用拳頭頂著胃,平常他需要吃那種大片的富麗餅乾,還要泡水,因為他的胃被切除了很大一部分。我們上晚自習的時候,他還會去給我們生爐子,怕我們晚上被燻著。

我是一個數學很差的學生,那時熊東仙老師不厭其煩地拿著卷子,追著我給我講數學,我還經常在操場上躲著熊老師。熊老師最累的時候,血壓高壓將近200,但是她還是天天在課堂上。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郭老師。有一天早上,郭老師在給我們上地理課,到兩節課下課時,他用特別壓抑的聲音說,就在前一天夜裡,他母親去世了。然而第二天他一堂課也沒有誤,照常來給我們上課。

印象中最嚴厲的老師是班主任趙如璋老師,每天都在訓斥說我們不抓緊學習。在我們畢業的時候,他跟我們說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孩子們,我是看不見你們成家了,以後談戀愛時記住老師一句話:結婚前,睜大眼睛挑,結了婚,就閉了眼睛過。”這句話在我做了老師後多次跟我的學生說過。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我那個時候除了語文好,別的沒有一科成績是好的。文科班有28個同學,我的總分從沒進入過前20名,但即使這樣,也沒有老師放棄過我,沒有同學嘲笑過我。我的人格啟蒙、對自我的認知和接納以及對我生命的全部自信,都是在那時找到的。

我的同學裡有很多位老師,包括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我深知老師對我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老師是用自己生命來提攜學生的一批人,教育就是用一個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

教育的本質是用來成全人的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在我看來,教育的本質就是用來成全人的。它是成全、培養一些人格健全的人,讓人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

所謂人格健全的人,首先應該有完整的知識結構,這裡的完整的知識結構指的是常識,指的是一個人身體和心理狀態的健康,指對公共規則的默契堅守,指一個人有科學素養,起碼他不會被偽命題綁架。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教育是做什麼的?教育是作為一個體系,給社會一種鼓勵性的人格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叫做成長。《禮記·中庸》開篇提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一個人是有他自己的本性的,人的天命就是本性,“率性之謂道”,做個“真人”就是修道,要合乎天地大道,不失赤子之心。而貼近大道需要教化,修道這件事就是教育的使命。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一百多年前,胡適先生曾在“少年中國會”的演講中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

胡適先生提出的問題,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當下的問題,所以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因為教育是一條通向自我的路。像梁啟超先生家,人人稱頌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們家九個孩子個頂個出息,學的專業也都不重複。他們並不是重複父親,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

教師節,感恩人生路上的每一位老師


在我大概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一直堅持給本科一年級上課,因為我要給孩子們一些習慣。我跟他們講,在一所中學裡,課堂上的標準答案越多說明你們的素質越高;但是在大學裡,標準答案越少,每個人都能夠說出自己的內容,才叫一個集體的素質。


我想,教育是給自己對文化的相信,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信任的“文”,去“化”孩子們的生命。我們的心定了,未來就亂不到哪裡去,我們給學生一些非標準答案,世界就不會綁架大家的判斷。老師跟家長們有溝通,家校形成一個穩定的價值判斷,我們的孩子就有最後的港灣,能夠助力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