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隨遇而安

關於隨遇而安

看了一本書——《隨遇而安》,乍一看書名,彷彿是一本很佛系的一本書,但看過之後,卻發現還挺有意思,並不像作者本人說的那麼平淡和枯燥。書的內容是作者的一些經歷,從童年到中學,再到工作,一路走過來的所見所聞,讀起來饒有興趣,彷彿自己也去過那些地方,經歷過那些刺激的事情一般。

001 每個人都有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孟非,很多人因為《非誠勿擾》而瞭解他,因為他的睿智幽默而喜歡他。(最初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是為了看臺上的男嘉賓和女嘉賓,看著看著發現喜歡上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他也隨著這個節目迅速走紅,大家都瞭解到,這個叫孟非的主持人很有趣。但更有趣的是他本身並非播音主持專業出身,也沒有學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卻成為了很受歡迎的主持人。

這讓我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現在人們有時候做事情都注重技巧而忽略意義,注重方法而忽視本質。

有很多朋友說想自律,想做好時間管理,買來這方面的書籍,在網上聽這樣的視頻音頻課程,一段時間後,瞭解到很多的方法,但仍然做不好時間管理。

有朋友說要減肥,這麼運動,該怎麼飲食才算健康,瞭解的一清二楚,但體重就是減不下來。

或許我們沒有必要把方法和技巧擺在首位,注重事物的本質和意義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書的半部分更像是一部遊記,寫的是作者作為記者,隨衛視到各地採訪的事情,雖然很多地方沒去過,但看著這些文字,就好像已經去旅遊了一番。

有西藏每逢節日載歌載舞的熱情;有新疆熱衷於喝酒的兄弟;有拍攝時的艱險;有在國外遇到的趣事…...

現在似乎明白一個人的一個人能說出什麼樣的話,他的語言表達,表達內容的層次和一個人的經歷和閱歷有關。

關於隨遇而安

002 去看看這個世界

看了作者的經歷之後,我發現做記者是一個挺好的職業,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接觸到各個層級的人,去體驗不同區域的,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品嚐當地的美食.......

前些年,有句話叫做:“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有時候發現與之前的生活相比,現在貌似少了很多的交流與樂趣。更多的是在網絡和平臺上建立的聯繫和透過屏幕感受到的外面的世界。少了很多的親身體驗與感同身受。

也許經濟狀況不允許,但我總覺得,一次旅行的收穫比旅途中的花費更有價值。

有句話為此做了很好的詮釋:

一個人去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人,決定了他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程度。如果你去過西藏,你會對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從歐洲遊歷一圈,你不會以為失去了一個前男友就失去了整個世界,如果你在美國住上一段時間,你就不會有狹隘的反美情緒或是狂熱的西方崇拜,懂得葡萄酒的產地和身份,看得出普洱的好壞和年份,說的出莫奈和梵高的區別,瞭解各國同性戀和安樂死的法案,不是為了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裝逼,而是在任何時候的你都不會過於大驚小怪。

關於隨遇而安

003 隨遇而安

很多發生的事情都不是我們能想到和預測的,要都能提前知道,那樣的生活似乎太枯燥,少了很多的趣味,正是由於充滿了未知,我們才饒有興趣的去探索,去改變,去適應。

現在覺得隨遇而安不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接受,而是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適應;隨遇而安不是一種為所謂的心態,而是對生活能屈能伸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