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

本週看點:

1.聚焦 | 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2.發佈 | 《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2019)》首次發佈

3.技術 | 中國信通院發佈《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

4.專家 | 王家耀院士:智慧城市建設絕不是一蹴而就

5.探討 | 科學評估城市安全風險,持續推進城市安全精細化管理

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縱向共性和橫向個性兩個方面建設特色小鎮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2018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中提到,要從各地區實際出發,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積澱和地域特徵,挖掘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產業。

天夏科技基於智慧城市大數據建設經驗,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創新以及5G相關產業研究和開發,從縱向共性和橫向個性上助力特色小鎮建設。縱向共性體現在天夏科技強化“智慧+特色小鎮”模式,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小鎮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智慧化社區,以數字經濟帶動特色小鎮經濟發展。橫向個性體現在天夏科技立足地區資源稟賦挖掘特色產業,以現有的小鎮文化為依託,發揮本地的人文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導入特色產業,構建科研基地、產業培訓基地、教育培訓園區等。

特色小鎮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天夏科技構建“特色小鎮+園區+農業”發展體系,重點以數字化方式建設智慧農業產業園,利用特色小鎮數字化產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2019)》首次發佈

——天夏科技在“智能+公共治理”方面成效明顯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7月9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互聯網協會聯合編制的《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報告2019》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正式向社會首次發佈。《報告》包括“智能+生活消費”、“智能+公共治理”、“智能+生產供給”三大部分。

天夏科技在“智能+公共治理”方面有著突出的成果體現,例如智慧政務方面,天夏科技從智慧政務系統的頂層規劃著手,優化智慧政務解決方案,構建涵蓋行政審批系統、網上政務大廳、電子監察系統、市民服務APP、決策支持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等一體化智慧政務雲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平臺,提高政府的業務辦理和管理效率。而在智慧城管方面,天夏科技構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體系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隨著5G技術的逐步商用,天夏科技研發的“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一體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將為市政基礎設施、車輛停泊、環衛、水務等智能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提供實時反應、高效聯動的解決方案。

中國信通院發佈《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

——天夏科技:搭建雲計算平臺是建設智慧城市重要支撐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雲計算標準與開源推進委員會等支持的“2019可信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信通院在大會上發佈了《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內容涵蓋雲計算的產業特點、技術熱點、開源現狀、安全發展、行業應用、發展建議等方面。

天夏科技基於智慧城市建設整體思路,以構建雲計算平臺為重要支撐,解決智慧城市中海量數據隨時更新和計算問題。

王家耀院士:智慧城市建設絕不是一蹴而就

——天夏科技創新應用為智慧城市添磚加瓦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近日,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院士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未來的智慧化城市裡,最大的就是惠民、利民、便民。建設中要強調以人為本,做好頂層設計,打造一個時空數據平臺作為城市大腦。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的戰略目標,絕不是一蹴而就。

天夏科技注重智能化技術給城市“人本”方面所帶來的推動作用,以群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將“技術”與“人”進行關聯互動,同時構建跨行業時空信息和數據共享交換的智慧城市公平雲平臺,實現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為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科學評估城市安全風險,持續推進城市安全精細化管理

——新時代下的城市安全管理有三方面新的要求

天夏週報 第八十八期:天夏科技以特色小鎮服務智慧農業

安全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也是事關城市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精細化,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城市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科學、規範、系統、動態的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機制,推進城市安全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水平,構建安全保障型社會成為重大而緊迫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管理思路必須由“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向“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轉變。對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標準,新時代下的城市安全管理應該有三方面新的要求:

一是安全管理工作評價應由考核事故發生量,轉向評價安全風險防控做得好不好。

二是要追問事件背後真相,探究事故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三是人民群眾對安全風險防控提出了“精細化、全覆蓋、無死角”的要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