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圖書館對素質教育的幾大功能

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再也不能單純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單一的教科書為中心。中小學應提倡包括圖書館、閱覽室、網絡教育等在內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倡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尊重人,倡導培養人的個性,進而培養人的創造性。而圖書館是蒐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書刊資料,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圖書館的特點是以自學和閱讀圖書為基礎的教育結構和文化教育設施。圖書館的教育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方面,還反映出它在塑造人的靈魂的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學校是一個讀書的場所,是書籍的王國,所以中小學圖書館成為名副其實的學校心臟。

一、圖書館的名家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的最優秀最重要和有效的媒介。

書籍,特別是經過了時間沉澱和篩選而被後人認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的最優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圖書館中古今中外名著的容量大,它所反映的社會現實豐富而深刻,閱讀名著對於本身缺乏生活體驗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特殊的營養,對建構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心靈,人格的培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閱讀名著也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與人生、社會、自然、藝術和科學之間的聯繫,拓展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學性語言的機會和實踐領域。

二、利用圖書館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研究素質的養成。

目前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就是要教給學生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本領。研究需要資料和信息,而最直接,最方便的資料和信息來源,就是圖書館。是否能熟練地利用圖書館,體現了一個學生的自學資質和個人研究能力。例如《素質教育在美國》的作者黃全愈,也曾為自己的兒子所折服。兒子礦礦在學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搞“研究”了,他才剛能讀點稍厚的書,能寫出幾句簡單的文章。有一次孩子從學校圖書館帶回來了十幾本關於藍鯨和鯨魚的書籍,說要做關於藍鯨的研究。幾天後,由三張活頁紙訂成的研究報告呈現出來。封面上清楚地寫到,論文包括4個小題目:1、介紹,2、藍鯨吃什麼,3、藍鯨怎麼吃東西,4、藍鯨的非凡之處。從確定問題到作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收集材料,分析資料,取得結論,語言表達等一系列過程,兒子都始終處於一種獨立工作的狀態。幾年下來,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已大大增強。美國小學生的作文側重與收集資料,獨立探究問題能力和培養。美國的教育鼓勵孩子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鑑。因此,教會學生利用圖書館,也就是訓練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技能。圖書館是我們大腦的延伸和擴展,是我們終身的老師,當你去圖書館查閱圖書時,它將會激活你的思維,回答你的疑問。

三、中小學圖書館有著豐富的心育資源和巨大的心育功能。

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室和閱覽室有豐富的,科學性較強的心理書刊、資料,因為學校圖書館的建設一般都會遵循實用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採購書刊時會精心挑選科學性較強的正式出版物,圖書館中有關心理方面的藏書絕大部分都有較強的科學性,閱讀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的。廣大師生可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的,科學的心育材料進行自我教育。圖書館特別是閱覽室的環境幽雅,寧靜,舒適。在寬敞、明亮、寧靜,洋溢著積極向上良好的文化氣氛中讀書,會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放鬆,還會激發求知慾,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投入到求知者的行列中,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放輕腳步,壓低聲音,自覺排隊,互幫互助與督促……自覺接受圖書館老師的管理,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許多良好的心理品質,如自我教育能力自控能力、學習動機、興趣等會慢慢培養起來。圖書館教師優質的管理和服務,認真的工作態度,科學的工作方法起到榜樣的作用,圖書館老師輔導學生科學利用圖書館,影響學生的個性,行為和身心成長培養學生的終身自學能力。所以,學校圖書館是個巨大的心理教育資源寶庫。

四、書刊可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綜合能力。

到圖書館中去自由閱讀,未來的社會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以課堂教科書為單一的教學內容肯定不夠。隨著高考實行“3+X”改革,能力導向將替代學科導向,中學圖書館將由“課外”進入“課內”;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將晉升為“課堂”功能。學生通過閱讀了圖書室相應的綜合性的能反映學科間聯繫的圖書,使學生拓寬知識面,尋找和思考不同學科知識的聯繫,從中找到規律性,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總之學校圖書館是學校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學校教育、教學、教材、教研、科研、學生課外閱讀服務的任務,隨著科學發展,各學科間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在科學分化的基礎上,日益綜合形成了許多綜合性學科和邊緣學科。學校圖書館選書藏書要把握時代脈搏,要入藏各種知識,各學科圖書資料,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符合時代特點的大量多方面資料圖書,是學生獵取知識,充實自己,提高素質,將來好投身現代化建設,使學校圖書館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真正成為學校書刊資料情報中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