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前

一通分析猛如虎,漲跌全看特朗普。市場近期似乎就在定價“川普輸、川普不一定輸、川普沒希望贏,川普看來還有一絲希望贏……”中跌宕起伏。主流預測大概率是拜登當選,且所在黨獲得參眾兩院多數席位,實現全面執政。雖說川普贏的概率小,但一向給大家驚喜的他,誰知道呢?

博主並不想加入“算命”大軍,畢竟,誰當選美國總統,並沒有市場想象得那麼重要。

核心原因是美國並不是由總統“統治”的。而這恰恰是美國民主政治的成熟之處。

制度框架上,美國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的體系。掌握立法權的參眾兩院,民選產生,有任期限制;掌握司法權的法官,總統提名,沒有任期限制,可終身任職;掌握行政權的各機構,實現“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分離,政務官任正職由總統任命,隨總統任期而動,而副職以下均為事務官,考試選拔產生,有獨立的晉升通道,不受選舉影響。政務官和事務官的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是的,首相》,非常有意思的一部政治類題材系列喜劇。

社會結構上,美國是由多元化制衡的精英統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聯邦黨人文集》,看美國的建國之父們,是基於什麼考量規劃的政府架構藍圖;也可以看看《誰在統治美國》系列著作,作者統計了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重要的職位,經追溯歷任者的背景,得出結論:那個時代的美國是由數千個上同類私立小學、中學,常青藤大學,在大學參加類似耶魯骷髏會等組織的“精英”統治。

選舉更多是精英的競爭形式,而不是選民“神聖”的權利實現。美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從來不去投票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關鍵投票》,感受下競選中的政黨和選民究竟是什麼關係。另外,強烈推薦《年度風雲人物》,講的是一個政治類脫口秀巨星,被粉絲起鬨腦門一熱決定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與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戰勝了傳統兩黨的候選人,當選了……。但事實上,他當選的原因並不是得到選民的認可,而是新的計票軟件設計缺陷所致。後來負責系統開發的公司有一名員工發現了這個bug。茲事體大,馬上跟公司領導彙報,於是全劇最精華的臺詞產生了,領導告誡:合法性的感覺比合法性本身更重要,只要選民“確認”自己投了一票,並且“相信”這一票已經計算進去了,民主就結束了。

民主的前提是“分歧”,但核心是“妥協”。如果特朗普跟拜登是雙胞胎,如果民主黨和共和黨綱領無限趨同,那就不用選擇,抽籤即可。之所以要選舉,就是因為“分歧”。身份不同,信仰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所以需要選擇。因此,選舉需要以彰顯分歧為手段,但選戰過後,裂痕需要彌合,輸者要優雅地認輸。但“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天經地義”。選舉後,有遊行抗議示威的,有小範圍暴力衝突的,甚至有種族滅絕的。有興趣可以看看記錄片《顏色革命的背後》以及《盧旺達飯店》。

因此,特朗普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敗選,是否會不甘心,引發後續衝突。如果是,那就真的會動搖美國民主體制的基礎,這或許才是市場該擔心的“黑天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