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例簡說》第一:《周易》卦爻的時間含義(上)

​本文共3390字,閱讀約需5分鐘。

提 綱

一、先後之義

二、順逆之義

三、始終之義

四、循環之義

五、時機之義

《易例簡說》第一:《周易》卦爻的時間含義(上)

研究《周易》,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卦爻當中所蘊含的種種象數義理的例行性的規則很難掌握,這些例行的規則古人稱之為易例。


易學史上,關於易例的爭議由來已久,個別易例從未得到普遍的承認,但經過漢儒的傳承及後來儒者的發揮,總體上還是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規則,這些規則是我們研讀《周易》經傳的必備知識工具。


今天先說說《周易》卦爻中的時間含義。


一、先後之義


《周易》認為,天地萬物交互感應的過程總是呈現為一種的時間流程,從宇宙意義上來講,這個時間流程既沒有一個開始的起點,也沒有一個結束的終點,所以古人常講宇宙無始無終,無窮無盡。


但是在這個時間流程中,事物感應變化的現象之間畢竟有著一種相對而言的一先一後的基本秩序,比如誰也不能將昨天變成明天,將今天變成前天。


基於此,《周易》中的每卦六爻,從下到上依次代表一種從先到後的時間意義上的順序,最下一爻是第一爻,依次往上便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爻。就現實的現象界而言,這個時間意義上的先後順序是不可逆的,這是最符合人們常識的一種時間含義。


因此,無論是解讀卦爻之辭,還是運用易理推斷事物發展趨勢,在現實事物發展變化的時間流程的取義上,就要遵循有先有後的時間秩序,不能顛倒。這個先後又叫做前後,比如前天、前年,後天、後年,都是從時間意義上而言的,而不是從空間意義上而言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分辨。


正是在此意義上講,宇宙人生的時間秩序是一種從先到後的單向流程,所以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其中自然也包含著一種時間流逝的最基本最淺顯的含義。


尤其是對一個個體的人的生命歷程而言,過去的就再也不可能重複出現了,所以《周易》告訴我們,人一定要珍惜光陰,及時有為,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前提而提出的。


比如《乾大象傳》所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中就包含有最淺顯的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時間意味。


二、順逆之義


這種時間流程上的先後意義,進一步引申,那麼每卦六爻從下往上就代表順時而動,從上往下就代表逆時而推。


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能順著時間的單向流程而行動,誰也沒有辦法把手伸回昨天去。但是在人們的思維活動中,則是可以藉助卦爻進行逆向推理,從而深入分析事物發展變化的初因,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總結基本的原理規則,進而反過來對事物發展變化的未來趨勢進行預測預判,從而做到趨吉避凶。


順時而動也就是一往無前,即順利朝前發展,那麼逆時而推就是逆向推理,以預知未來趨勢,所以《說卦傳》中就講:“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這裡的往來指的正是時間意義上的往來,而順逆則已上升到人的智慧判斷。就是說《周易》中用數字標示每卦六爻的順序,乃至由八卦之數演化至六十四卦,這是順著事物往前發展變化的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的時間順序而來的,這就叫做“數往者順”。


同時我們還要發揮由表及裡、由粗到精的逆向推理思維,善於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找到事物發展變化的根原,那麼就可以基於這個根原而預知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叫做“知來者逆”。這是《周易》提供給人們的一種最重要的方法思路,就好像倒著數數一樣,所以就說“《易》逆數也”,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逆向思路。


現實當中,很多人分析看待問題總是喜歡順水推舟往前看,結果越看越糊塗,那麼這個時候最好是逆向推理往後看、往裡看,反而會看得更明白一些。


相對而言,順著看問題比較簡單,逆著看問題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這就需要我們加強道德的修養和智慧的開發,所以仁智並重是《周易》思想精神的重要特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時間意義上的往來,這個往,有時指已往,有時指往前;這個來,有時指未來,有時指原來。中國文字一字多形多音多義多用的現象極為普遍,這也是今天的人們之所以感到古書難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繫辭傳》中所講的“神以知來,知以藏往”,這個來指的是未來,而這個往指的卻是已往,意思是說聖人的精神大用可以預知未來之事,其智慧見識則蘊藏著已往之理。須知《周易》中的一切道理,都是上古的聖人基於觀天察地、驗諸心身特別是總結已往歷史經驗規律而來,所以這個已往就不僅僅是指歷史知識,主要是指從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道理。


可見已往的過去並沒有真正的消失,它可以以歷史智慧和經驗規律的形式蘊藏在人們的心中而影響著當下;未來雖然還沒有來到,但是人們可以基於歷史智慧和經驗規律提前知曉,以便當下做出應對準備。


但不管往和來二者在時間上代表何種意義,從已往到現在、再往前到未來,都屬於時間上的順向而動;從未來到現在、再往回到原來,都屬於時間上的逆向而推。實際上已往也就是原來,往前也就是未來,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語境中特別是在《易經》卦爻辭中做出具體分辨。


往來除了時間上的意義之外,還有空間變換、地位升降、行動方向上的意義,這些我們以後再談。

《易例簡說》第一:《周易》卦爻的時間含義(上)

三、始終之義


儘管在宇宙意義上的時間流程是無始無終的,但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做一件事,無論是齊家之小事,還是治國之大事,終究還是有一個從頭到尾、從始到終的相對意義上的時間區分。試想我們做事如果沒頭沒尾,那就成了沒頭蒼蠅了,豈能把事做好?


因此《周易》中的每卦六爻,最下面一爻便稱為初爻,代表事物發展的初始或開頭;最上面一爻便稱為終爻,代表事物發展的終結或結尾;中間四爻便代表從頭到尾、從始到終的發展變化過程。


那麼進一步引申,初爻還可以代表人們做事的最初動機,終爻還可以代表人們做事的最終結局。不過《周易》卦爻辭中通常將終爻稱為上爻,這則是從空間方位意義上而言的,我們後面專門再講。


人們做事一開始的動機即初心如果不端不正,那麼最終的結果往往就會凶多吉少,即便一時僥倖,也往往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因而《周易》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自始至終都要行的端、走的正、謀的準、做的實,這樣的話,通常既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所以《周易》通過卦爻所代表的始終之義,還告訴我們一個慎始慎終、善始善終的道理。《繫辭傳》中就講:“《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就是說易學的本質,正在於啟發人們做事時既要弄清事物發展初始的原因,還要進而把握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


但是相對而言,人們剛開始做事的初衷和謀劃則是特別的重要,最好是一開始就要有高度謹慎的態度和周密可行的計劃,這樣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有時還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開始粗心大意、謀劃不周,那就會要麼中途夭折,要麼就要耗費很大的氣力去糾正,有時候往往措手不及,最終就會陷入兇敗之局。


不過古人出於人文教化的目的,往往以最終結局的吉凶好壞來訓誡警示人們一開始就要慎始慎初,最終達到為善去惡、趨吉避凶的效果。《坤文言傳》就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所以在此意義上講,《周易》也是主張一種因果報應的思想,不過這是基於人道價值失得取捨的因果報應思想,《繫辭傳》中稱為“失得之報”,絕不是那種宿命論意義上的因果報應思想。也就是說善惡之報取決於人的道理修養和智慧見識,並不是什麼前定而不可改變的。


同時我們還要知道,事物發展變化的最初端倪特別是人心的最初動機,往往是比較隱蔽而難以知曉;等到發展到了最終結局,其結果也就比較顯現而容易知曉。因此《繫辭傳》中就講:“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就是指初爻所代表的事物及其意義,上就是指上爻所代表的事物及其意義,前者為本,後者為末,可見二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研習《周易》,貴在能夠隨時把握事物變動的端倪特別是人心的動機,這樣就可以儘早提防應對,從而力爭獲取主動,防止陷入被動。


事物變動的端倪特別是人心的動機,古人則簡稱為一個字“幾”。《繫辭傳》記載:子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就是說端倪或者動機,是事物或人心變動的微妙纖細之處,只要能夠儘早覺察,那也就可以說是吉兆先現、有吉無兇了。君子一旦覺察到事物或人事變動之幾,就要即刻作出反應,連一天都不能等待耽誤。


《繫辭傳》中還講:“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又講:“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這個幾,指的都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端倪特別是人心的動機。須知古往今來凡是大有作為的人士,他們之所以每每料事如神,關鍵就在於他們非常注重把握事物或人事的變動之幾。


當然這種知幾用幾的能力,不通過學習修養是無法獲得的,否則不但不能知幾用幾,很有可能變得疑神疑鬼,那就反而弄巧成拙了。(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