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丨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利用網購平臺與網絡支付,不出門即可買遍全球;出門不認路?打開地圖軟件即可輕鬆導航;外出旅遊時,在網上提前買好車船機票、預定酒店便可順利出行……互聯網更全面、更直接、更深入地走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以及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億萬人民得以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4月28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龐大的網民數量,再次凸顯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的重要性。

身為互聯網信息內容的受眾,我們每個人同時也會成為信息的生產者。抵制有毒有害信息的同時,也需自覺規範自身行為。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應當文明上網。在網絡世界裡,人與人之間往往是以虛擬身份交流,脫離了現實社會中許多倫理道德的束縛,容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忘卻社會責任,喪失道德感。謠言、汙衊等言論不斷出現,誤導了公眾輿論,甚至擾亂了社會秩序。

虛擬身份並不代表虛擬責任,不管在現實世界還是在網絡世界,同樣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自今年5月1日起,電子證據不被認可即將成為過去。包括髮布在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絡平臺的信息在內的各類電子數據,正式成為打官司時的“呈堂證供”。如果在互聯網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同樣會受到相應處罰。

不發佈和傳播虛假信息、低俗淫穢暴力信息,不通過發帖、評論等方式攻擊、謾罵他人,不在網上從事其他違背公序良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些都應該是享受互聯網便捷生活時應該遵循的底線。文明上網是一個人自身修養的體現,要樹立文明上網的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身為互聯網世界的參與者,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做起,正確使用網絡工具,文明上網、健康上網、適度上網,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綠色的網絡環境。(中國西藏網 文/歐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