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網站文章截圖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作者:本·懷特(Ben White)

維多利亞·吉達(Victoria Guida)

馬修·卡尼辛內基(Matthew Karnitschnig)

譯者:郭笑多

法意導言

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全球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雖然各國在過去十幾年中為應對各類經濟危機已有相對有效的解決模式,但這次卻不同以往,疫情的持續時長,未來的不確定性均迫使各國考慮和制定新的經濟手段應對當前困境。《政客》(POLITICO)雜誌首席經濟記者本·懷特(Ben White),維多利亞·吉達(Victoria Guida),首席歐洲記者馬修·卡尼辛內基(Matthew Karnitschnig)發表文章《各國陷入避免再次經濟蕭條的全球競爭》(Inside the global race to prevent another depression),分析美國和歐洲兩大世界主要經濟體所採取的經濟措施,指出更大規模和更加激進的財政支持和激勵手段已是必然之舉,各國之後將如何採取措施值得拭目以待。

新冠疫情危機將改變未來幾十年各國的經濟行為

全球經濟“消防員”們正面臨著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惡性全球疫情帶來了飛速經濟崩潰,同時大幅震盪的金融市場又造成了損失的加劇。

從華盛頓到布魯塞爾(譯者注:歐盟總部所在地),到法蘭克福(譯者注:德國證券交易所、德國中央銀行等金融機構所在地,是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中心),到柏林等等,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官員們正在提出一些他們之前難以想象的最具衝擊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一些官員模仿前任官員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舉措,通過緊密合作應對風險,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主席傑羅米·鮑威爾和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這對搭檔。而處理過十年前開始的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經濟災難餘波的官員們——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新任歐洲中央銀行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正在努力修正他們的戰術,儘量避免那場衝突導致的分裂再現。

經濟學家、商人和一般公民都非常清楚,上述努力實際上不能抵擋新冠病毒。這場疫情引起了一場人類和經濟的世紀之災,而且短期內看不太到這場災難的結束。不同於一個月前全球剛剛開始大規模經濟關停時的預期,他們現在開始為更長時間、更深程度的經濟下行做準備了。

但經濟損失會從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向相對較小、欠發達和資源較少的經濟體輻射,而人們還沒有做好應對這種輻射所帶來後果的準備。

本週將舉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共有189個成員國參會。世界各國的財政大臣和中央銀行行長將以網絡形式參加會議。線上會議作為疫情期間的替代措施,取代了傳統的親臨華盛頓與會的模式。面對IMF成立75年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危機,會議首項議程就是要制定出抗擊全球經濟衰退的方針。

“這場全球經濟‘大戲’中,各大型機構‘參演者’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但這次的敵人前所未見”

“單從失業和產量下降兩方面看,這次經濟衰退的深度不及我們過去150年所經歷的,但唯一的問題是持續時間的長度。”哈佛大學教授、前IMF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在研究了近段時間各個經濟下行後指出,“我們使用的經濟工具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正深陷一場自然災害或戰爭,如何掙脫是當務之急。”

世界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通過大量注入資金刺激經濟的措施行之有效。但羅格夫認為,最終可能還需要採取一些新措施,

包括允許像印度那樣受到病毒嚴重衝擊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延期償還全球債務等。他同時指出,各國中央銀行(如美聯儲)可能需要為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一些史無前例的措施,如將利率降至零以下。中央銀行長期以來拒絕這一舉措,部分是因為這一措施的有效性存疑。

在這場全球經濟“大戲”中,各大型機構“參演者”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慣常於用鉅額財政支出計劃,和由借貸工具及中央銀行干預熬製而成的“字母湯”(譯者注:喻指一系列數不勝數的結構性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經常用首字母縮略表示)來為經濟運行撒上泡沫。就在上週,美聯儲和財政部宣佈將通過新的貸款計劃,向企業和市政機構發放超過2萬億美元的貸款。在這些貸款計劃之前,美聯儲已經承諾通過其他貸款和激勵計劃發放數以萬億計的貸款。

但他們面對的敵人卻是前所未見的。

最近幾十年發生的嚴重經濟下行主要是由於市場泡沫或是經濟政策失誤導致。從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惡性通貨膨脹,到90年代的儲貸危機和亞洲泡沫經濟破滅,再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8年金融危機皆是如此。

不過這次不一樣。

在這場“大戲”中,包括鮑威爾、姆努欽、拉加德和默克爾在內的“主演”大部分正使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各項措施,但很少有人提出更廣泛的解決方案來面對從根本上改變的世界局勢,以及新冠病毒終得控制後的經濟態勢。畢竟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控制尚未可知,這也不是經濟政策制定者們所能夠控制乃至影響的。

大蕭條改變了至少十年的經濟行為,在這期間,許多人始終沒能迴歸以往的行為模式。新冠疫情亦是如此,採取老辦法只是揚湯止沸,世界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們需要開闢出全新的路徑。

以描述大蕭條期間歷史的《金融之王:毀了世界的銀行家》(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一書獲得普利策獎的前世界銀行官員利雅卡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提到了美聯儲發放的數萬億美元緊急貸款和議會通過的規模達整個經濟體量10%的紓困計劃。他表示,“美聯儲和議會目前為止做得不錯。”

“至於這些措施是否已經足夠充分,我想還是要看它們需要採取多長時間。不過在一切結束之後,我認為我們需要捫心自問,究竟為何美國經濟在面對打擊時會如此難以穩定?” 艾哈邁德說,

“歐洲在面對這類問題時的處理機制比我們的好得多。看看失業救濟中心門口的長隊,所有這些都表明我們在面對此類衝擊時缺乏制度化的解決機制。”

讓我們看看美國和歐洲這兩大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最高層政策執行者們目前的舉措,並拭目以待之後數月乃至數年中他們將如何構思和計劃。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圖為政客雜誌(POLITICO)實體版

德國打破封印,解禁武器

三月初,默克爾的長期政治生涯迎來了意料之外的轉折。

在這之前,默克爾正平穩地履行其德國總理的職責,並預計在2021年正式退休。她的首要職責是斡旋解決土耳其希臘邊境不斷髮酵的難民危機,和不動聲色地為自己尋找一個接班人。

但3月8日意大利總理宣佈將隔離包括該國核心工業區在內的整個北部地區,這迫使默克爾轉移了她的工作重心。

隨著意大利感染和死亡人數呈指數級增長,默克爾認識到德國希望歐洲能夠免受經濟危機打擊的願景已經破滅了。

當晚,默克爾和她的同僚們在她巨大空曠的柏林辦公室裡召開了7小時的會議,她獲批數十億資金用於刺激經濟和採取其他措施來緩衝即將到來的經濟衝擊。

這只是第一步。隨著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影響越發明顯,默克爾的內閣沒過幾天就同意——按照德國財長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的話來說,“把底牌全部亮出來”。

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企業都可以獲得大規模稅收減免,除此之外內閣還同意提供價值近5000億歐元的信貸擔保。

“這是我們在目前為止的各類危機中提供的規模最大、最有力的擔保。”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說道。

阿爾特邁爾作為默克爾最信任的顧問之一,在幾周前還曾低估新冠病毒帶來的經濟威脅。但現在隨著整個德國經濟面對關停壓力,疫情風險已經很明確了。默克爾政府通過發放數千億貸款擔保來支持國家銀行,這是在重複德國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時所採取的老政策。

但這次,僅靠貸款擔保是不夠的。

隨著大量產業陷入停滯,德國政府需要為大批自營業者提供快速融資,併為醫院和支撐德國經濟的中小型企業注入資金。

即使是在緊急情況下,保證資金注入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打破德國經濟政策上最大的禁忌——財政赤字。默克爾在德國始終獲得支持的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她使德國自2015年起就一直處於財政盈餘狀態,也就是德國所稱的“黑零”(譯者注:黑零政策,也即平衡預算政策,保證財政收入和支出基本相當)。但根據經濟學家的預計,

這次疫情可能導致德國支出2500億至7300億不等的費用,這顯然使得默克爾和她的幕僚團隊難以繼續堅持黑零政策。

由於德國憲法中規定了“債務剎車”條款,政府若想要超出預算限制須經議會批准。這一條款在2011年寫入,其目的在於限制赤字支出(譯者注:“債務剎車”條款規定德國的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0.35%,用以維護平衡預算政策)。默克爾計劃為2020年申請1560億歐元的預算,這較之當前預算增加了近50%。另外,政府還計劃請求議會批准更大數額的貸款和信用擔保,使紓困計劃整體金額達到近1000億。對比德國4000億的經濟體量來看,德國這次的紓困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都可謂最為激進。就連美國佔其規模十分之一的紓困計劃也望塵莫及。

“隨著危機的日漸加深,很明顯無論歐洲央行(ECB)是否樂意,它都必須做點大動作了。”

德國議會,也就是聯邦議院(Bundestag)在區域債務危機時為是否要向希臘以及其他歐元區國家支付相對較小的一筆款項都會唇槍舌戰數月之久,現在卻被要求在數日之內批准德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紓困計劃。

而就在德國總理的團隊進入計劃制定的最後階段時,默克爾與病毒感染者的接觸拖緩了整體進程。3月20日,由於一名為默克爾接種預防針的醫生在新冠病毒檢測時呈陽性,默克爾須得居家隔離。

這意味著德國財政部長和副總理肖爾茨需要擔起大任,保證一切按時完成。

“我們現在要團結一致。”肖爾茨在3月25日告訴議員,而默克爾則在家看著這一切。

議員們同意了,他們以優勢票數通過了計劃。

歐洲(再次)就債務問題展開辯論,ECB重提“不惜一切代價” 政策

現在看起來,將提出整體的歐洲紓困計劃比想象中更難。

為抑制病毒的傳播,歐元區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意大利和西班牙將經濟基本關停,兩國首腦正指望著法蘭克福和柏林提供援助。

這兩國均沒有財政空間承受德國正在推行的激進刺激政策。

3月12日下午,拉加德召開常規大會會議,這些銀行家們稱為“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國家的疫情嚴重程度得到了清晰的展現。前IMF主席拉加德在11月接任歐洲央行行長,她對各國政府未採取更有力、更激進的財政措施以應對傳染病疫情非常不滿。她擔心歐元區19個成員國再一次要求歐央行執行資產收購計劃。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措施頂多不過是一項權宜之計。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G20德國漢堡峰會時的默克爾和拉加德

“我們要做的不是停止傳染病傳播,”拉加德告訴記者,她表示ECB不準備為控制歐洲南部國家的借款費用而干預市場,也不準備做“第二個’不惜一切代價’”的歐央行行長。

但很快,拉加德就走上了前任歐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的老路。他在2012年歐債危機的時候曾作出著名的承諾:“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歐元。

就在拉加德發表講話後不久,意大利國債遭遇了十年以來最大跌幅。這導致羅馬方面不斷髮出發出急切呼籲。雖然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律師,但拉加德是否適合擔任ECB行長一支受到了一些質疑。出於對市場反應的擔憂併為挽回損失,拉加德接受了CNBC的採訪。

她堅持將“承諾全力避免歐元區在這一艱難時刻出現任何分裂”。

但損失畢竟已經產生了。第二天,她在新聞發佈會上向歐央行理事會道歉。

“羅馬: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擔心他簽署的關停法令會讓整個國家陷入現金匱乏”

隨著危機的日漸加深,很明顯無論歐洲央行(ECB)是否樂意,它都必須做點大動作了。

之後幾天,在歐央行法蘭克福總部那棟鑲嵌著巨大玻璃的壯觀建築裡,拉加德和她的團隊設計了一項總計7500億歐元的資產收購計劃用以穩定市場。儘管銀行在之前也採取過類似策略,拉加德這次卻比以往更近一步。由於德國和其他歐洲北部的歐元區國家擔心歐央行會為維繫其成員國財政狀況而不加限制地發行貨幣,歐央行在歐元危機的時候曾對其債務承擔做過一些控制。但這次拉加德放開了歐央行對每個單獨成員國承擔債務的限制。

儘管不到一週前拉加德還堅持她不希望模仿德拉吉的老辦法,現在她卻開始說服歐央行理事會採取比德拉吉更進一步的措施。

在3月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拉加德告訴歐元區國家中央銀行行長,這次疫情導致“金融市場遭受巨大壓力”。

儘管ECB理事會的部分成員對放開債券購買限制表示保留,他們最終還是同意了這項計劃。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意大利總理孔特

拉加德向中央銀行保證,各國政府目前對在支出計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表現出了更積極的態度。

但仍需注意的是,歐洲南部國家政府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能力積極行事。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擔心他簽署的關停法令會讓整個國家缺乏資金,而這隻能依靠他富裕的北部鄰國的資助才能解決。

在3月26日的歐洲領導人線上峰會上,孔特再次呼籲所有歐元區國家統一發行新冠債券。通過發行這些債券可以幫助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的國家渡過難關。而且如果有向德國這樣的國家作為財政支持,那麼相比其他國家自己發行而言,債券利率將會下降很多。

“我們需要用一些全新的財政政策工具,”孔特告訴其他成員國。

歐元區債務共同化這一想法在希臘債務危機的時候也提出過。對德國、荷蘭以及其他歐洲北部國家來說,現在的狀況和當時一樣複雜。他們擔心新冠債券的發行會導致進一步的債務統一,最終使他們承擔歐洲南部國家的債務。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2月23日歐盟及英國的感染情況。

從左到右分別為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和康復病例

默克爾正在她德國的家中運籌帷幄統攬全局,她目前為止仍十分堅定地對歐洲盟國們說著“不”。這令南歐領導人們非常失望。

“你還不清楚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什麼情急情況嗎?”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在視頻會議上絕望地質問默克爾。

德國領導人堅稱她知道現狀。但即使如此,她仍不打算接受新冠債券。

這主要是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她所屬的黨派永遠不會接受一項要求德國承擔他國債務的計劃。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荷蘭財長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參與一場歐盟財務大臣的視頻會議

歐洲峰會在這一問題上幾乎是談崩了。孔特和桑切斯對不能達成協議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提出了警告。

各國政府首腦把這些個問題踢給了他們的財務大臣。上週,在經過一整晚的激烈辯論後,他們終於達成了一項協議,同意向財務狀況不佳的成員國們提供5400億歐元的信用貸款擔保計劃。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錢是否已經足夠。

深得特朗普信任的財長正和美聯儲主席聯手作戰

儘管美國財長姆努欽總是在公眾場合表現得冷靜而沉默,但他在幕後的活動卻非常積極。他作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經濟領域的主力軍,不斷與美聯儲主席、議會領袖以及白宮官員通過電話和會議的形式交流溝通。姆努欽可謂是少數幾位在總統任期期間為他維持自信的高級官員之一。姆努欽上個月在議會辦公室間以私人身份來回穿梭,在民主黨派眾議院議長和共和黨派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之間不斷斡旋,希望協商通過2.2萬億元的H.R.748(116)號法案。這項法案旨在援助美國主要產業,救濟小企業,讓大部分美國人獲得補助並提高失業救濟金。

姆努欽的舉措旨在應對美國整體經濟發出的嚴峻信號。僅最近3周,美國就出現1700萬新的失業申請,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還有可能再產生幾百萬。這次疫情的經濟後果到了災難性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在美國2008-2009年金融危機所導致18個月大蕭條整個過程中所能看到的。

在過去的兩週裡,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每天下午5點都會通信,電話由姆努欽和鮑威爾主持,並由其他高級職員參與。但其實姆努欽和鮑威爾每天都會用手機通話數次,甚至深夜還在通話。美國財長說,“有時候通話5次,有時候通話30次。”

“至少在金融市場領域,鮑威爾和姆努欽的強強聯合看起來效果不錯”

上週三,“電話熱”達到了高潮。當時,財政部和美聯儲準備趕在週四早晨又一個顯示了600萬失業申請的慘痛報告前聯合宣佈一項價值2.3萬億美元的中央銀行大規模干預計劃。

這項計劃包含了多項名稱複雜的措施,希望從千瘡百孔的經濟中榨出錢來。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第13(3)章,要使得這項計劃合法,需備齊所有必要文件並經財長簽署。週三,財政部和美聯儲的工作人員為準備文件工作到了深夜。

短暫休息後,文件工作自清晨5點繼續進行。直到週四上午8:30分那份可怕的失業數據公佈之前,鮑威爾和姆努欽一直在通過電話交流。

經姆努欽簽署的授權上述大規模干預計劃的最終文件直到上午7:55分才送到美聯儲。再晚5分鐘,中央銀行就打算給記者們一些留存的新聞稿,讓他們有時間準備上午8:30分那個準點發佈的大新聞了。

這樣的積極努力很大程度上轉移了失業信息所導致的市場衝擊。CNBC立刻將報道重點從失業新聞轉向干預計劃的細節。投資者們也忽視了週四公佈的失業申請數據,轉而為美聯儲的舉措歡欣鼓舞,使得股指上升了幾個百分點。

至少在金融市場領域,鮑威爾和姆努欽的強強聯合看起來效果不錯。自3月23日跌入谷底後,股市指數反彈可觀(特朗普週五對此表示祝賀)。儘管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相較於2月最高點仍下降了約18%。

這讓人想起前任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財長亨利·保爾森(Hank Paulson)及蒂莫西·蓋特納(Tim Geithner)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合作。伯南克一開始和保爾森,後來和蓋特納經常在週日亞洲股市開盤前掐點放出公告,其目的就在於穩定低迷的市場和搶在負面新聞之前宣佈信息。

在嚴重分裂時代裡與民主黨斡旋

姆努欽努力和民主黨構建實質關係,可以說是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合作促成者。而這是他從特朗普上臺以來最大的經濟立法,即2017年稅收減免(H.R. 1 (115) )中認識到的。

在這項立法中,姆努欽從後座議員成為了首席官員(就像前任國家經濟顧問加里·科恩那樣)。據瞭解這名財長的人說,他從立法時黨派分歧嚴重的辯論裡認識到和國會山民主黨建立關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被認為能夠直接代表特朗普也是非常關鍵的。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除特朗普本人外,其他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在稅收改革後,他在徵得民主黨議員的關注方面總是表現得非常謹慎,當然他對共和黨議員也是如此。”一名姆努欽身邊的官員說,“坦率地說,在擔任財長三年後,他比初任職時更瞭解美國政治了。他已經懂得了如何操盤。”

“週四,姆努欽表示他認為五月經濟能夠重啟”

在多數情況下,姆努欽通過加強與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爾斯·舒默之間的關係,抓住制定紓困計劃的領導權。“我認為他們現在不會把他看成是一個政客,一個捧場者,”那名官員說,“他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我想民主黨議員們也應該發現了。”

另外一名姆努欽身邊的官員說,當國會會議討論雙方陷入黨派分歧時,財長經常是那個將討論重點拉回核心問題上的人。所謂核心問題也就是什麼樣的措施既能夠滿足民主黨要求,又能夠擴大紓困計劃。“他站在最獨特的位置來為特朗普做事。因為他既擁有特朗普的信心,又和其他人一樣知道特朗普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在熱火朝天的,經常進行到深夜的紓困計劃討論中,姆努欽身邊的人們說姆努欽依靠最多的是白宮立法事務主任埃裡克·尤蘭,副財長賈斯汀·穆奇尼奇(Justin Muzinich)和財政部總顧問布蘭恩·卡拉南(Brian Callanan)。其中副財長對華爾街事務瞭解頗深。儘管財政部有大量職員,姆努欽一直以來卻更傾向於依靠少數幾個值得信賴的顧問。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在某個新聞發佈會上陷入沉默的美國總統特朗普

週五早晨,通過姆努欽的斡旋,一項與舒默的協議達成了,這推動兩黨就下一輪國會對疫情的救濟措施展開談判。但是本週末兩黨在財政問題上的分歧再次加劇,現在還不清楚姆努欽能否在其中實際扮演調解者的角色。

儘管舒默抱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不和他溝通,而麥康奈爾一方則認為舒默沒有真誠協商,但基本上沒有民主黨人士對姆努欽有什麼怨言。同時,財長也不完全代表意識形態多樣的共和黨參議院議員,這就使得一些協商像是電話遊戲,上一秒達成了共識,下一秒又產生了分歧。

白宮內部有許多尚未定型的工作組致力於儘快制定經濟重啟計劃,姆努欽也是其中的關鍵一員。根據總統首席衛生顧問的建議,重啟經濟是特朗普政府在常規緊張態勢中提出的首要之舉。週四,姆努欽表示他認為5月可以重啟經濟。

在納稅人的支持下,美聯儲制定出了一個又一個爆炸性計劃

鮑威爾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的職員一樣在家辦公,而他在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打電話。他每天幾乎要打12個小時的電話,同時還要把電視頻道打開到CNBC,或者偶爾調到彭博電視(Bloomberg TV)。另外,他的通話列表裡塞滿了政策制定者的電話:他的職員們,美聯儲董事會成員,美聯儲大區分行行長,國會成員,其他國家央行的工作人員,當然還有姆努欽和他的副手穆奇尼奇。

鮑威爾現在用電話會議取代了現場會議。曾經廣受期待的公共活動現在都通過網絡形式直播。當然,他現在的目標觀眾也比以往的政策制定者和商人們廣泛的多。

鮑威爾的目標是通過美聯儲的內外工作幫助美國經濟度過危機,並保證中央銀行可以採取一系列有效舉措以應對外界對美聯儲資金實力的無盡懷疑。

“美國聯邦正竭盡所能幫扶民眾,當經濟復甦到來時,我們的政策將非常重要。它將使得經濟復甦呈更強勁的態勢。”美聯儲主席罕見地接受了電視採訪,並在NBC的“今日秀”節目上做出上述表示。

“許多美國中央銀行提出的計劃實際上是在重複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措施”

目前美聯儲和財政部共同宣佈了9項緊急貸款計劃,目的在於確保家庭和企業有能力借款,並保證市場不致分崩離析。

這些緊急計劃是政府經濟回應的主要支柱。國會劃撥給企業、州和市的5000億美元中大部分分配給了財政部,用於幫助彌補美聯儲因發放貸款導致的任何損失。中央銀行還宣佈將未議會紓困計劃中對小型企業的政府貸款項目提供3500億美元的支持。

在鮑威爾、蘭德爾·夸爾斯和萊爾·佈雷納德的指導下,美聯儲職員們承擔了大量設計貸款項目的工作。其中蘭德爾·夸爾斯是美聯儲監管副主席,而萊爾·佈雷納德是美聯儲理事會中唯一一名民主黨成員,她負責保證央行的財政穩定。

許多美國中央銀行提出的計劃實際上是在重複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措施。但是隨著央行日漸偏離其典型職責,財政部的介入變得愈發重要。目前央行做的不再是簡單地保持貨幣流通,而是轉向直接向特定部門提供貸款。美聯儲現在首先向國會特別指出需要幫扶的對象提供資金,也就是非金融企業和市政部門。

央行這次獲得了他們沒能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得到的回應。議員們對他們有力、先發制人的舉措標識了讚賞。

“美聯儲的大規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北卡羅來納州議員,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帕特里克·麥克亨利在一次採訪中表示。

議會把納稅人的錢批給財政部用以推進美聯儲的計劃,為美聯儲措施的執行早早掃清了障礙。“我們現在是財政機構較之中央銀行先行,”麥克亨利說,“這合法且合理。我們不希望中央銀行參與政治。”

中央銀行這幾周都在為“大眾貸款計劃”做準備。大眾貸款計劃主要針對的是中型企業,這一計劃可能還要再過幾周才能面世。美聯儲還沒有放開企業信貸計劃,在信貸計劃下,美聯儲會購買大企業發行的債券。不過僅現在公佈的計劃就已經使得公司債券市場運行的順利很多了。

當然,美聯儲在使用貸款工具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中面臨著艱難的權衡。它要幫助的應該是那些只是需要現金(臨時週轉)以渡過接下來幾個月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因為疫情期間糟糕的決策而陷入危機的公司(如舉債過多)。

“美聯儲也在採取積極行動,保證美元在其他國家的流通。畢竟全世界的投資者們都在尋求美元避險。”

同時,美聯儲需不斷努力確保美國國債在市場中的適當運行。美國國債影響著整個市場利率,是一項全球性關鍵投資。

美聯儲正採取積極行動,保證美元在其他國家的通行。畢竟世界各國都使用美元交易、投資、借貸,全世界的投資者們都在尋求美元的庇護。美聯儲放寬了一些外國中央銀行將其貨幣兌換為美元的限制,防止在他國美元短缺時美元價值上漲,以免在美國境內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

但這樣的措施不能完全避免國內經濟不受長期外部不利環境的影響。所謂長期不利環境包括在疫苗大範圍可及之前,一些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抑制新冠病毒等。

“美聯儲現在是國際社會的最後放貸人,”斯坦福大學教授,擔任過三屆政府財政部官員的騰立銘 (Ramin Toloui)說,“但由於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所產生的現實經濟損害所導致的償付能力問題,可能超出了美聯儲的能力範圍。”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翻譯文章:

Ben White, Victoria Guida, Matthew Karnitschnig, Inside the Global Race to Prevent Another Depression, Politico, April 13, 2020

網站鏈接: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coronavirus-economy-inside-the-global-race-to-prevent-another-depression/?utm_source=POLITICO.EU&utm_campaign=b678%E2%80%A6

譯者介紹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新冠危機引發大蕭條,歐美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

郭笑多,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現為法意讀書編譯組成員。

新冠“大考”,歐洲緣何失敗?

拜登 | 我若當選總統,將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

《外交事務》| 新冠疫情是歷史的催化劑而非轉折點

技術編輯:周 露

責任編輯:Luna L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