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培養農村定向醫學生,畢業生履約率接近100%

今年這個特殊的春節,嚴煥寒幾乎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作為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他全程參與了當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連除夕都沒休息,未能與家人團聚。

畢業於廣西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服務於鄉鎮基層衛生院,嚴煥寒在疫情期間肩上的擔子可不輕。防疫知識培訓、疑似病例診斷、走村入戶宣傳、指導學校應急演練、開學工作檢查等,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的。

“我們學院的畢業生,正成為基層醫院的中堅力量。”廣西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院長李慕軍說。紮根基層、技能過硬、服務百姓,該學院近10年培養的“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遍佈廣西各地,畢業生履約率達99.2%,成為廣受壯鄉群眾好評的“家門口”醫生。

這些全科醫生不簡單

在柳州融水三防鎮,當地群眾十分信賴鎮衛生院的梁小迎醫生,甚至本院醫護人員的親屬生病了,也會請梁小迎幫看看,他們都說:“找梁醫生看病,比較安心。”

梁小迎是2015屆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畢業生,畢業後回到柳州融水工作,如今已成為鄉鎮衛生院領導,曾任融水縣三防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黨支部書記,今年又調至融水縣汪洞鄉衛生院擔任副院長。

“得益於母校的悉心培養。”梁小迎告訴記者,在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學習時,老師一直強調“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重要性,讓她能夠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在實際工作中將公共衛生和臨床醫療有機結合起來。

目前,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的畢業生中,已有1人擔任鄉鎮衛生院院長,7人擔任鄉鎮衛生院副院長,8人成為臨床科室負責人,其他畢業生成為當地基層醫院骨幹的不勝枚舉。

作為首批招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地方醫科院校,廣西醫科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全科醫學院專門負責該項培養工作,不斷創新課程體系,將全科理念貫穿育人全過程,突出常見病、多發病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多層次接觸臨床,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院培養的全科醫生都不簡單。”李慕軍介紹,學院強化“以人為中心,連續性與全週期照顧”的全科理念,加強社會醫學、管理學能力的學習,學生經過三年半年的理論學習和一年半的醫院實習,臨床實操能力較強,崗位勝任力一直保持高位。

據介紹,報讀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的考生,不少只需達到“二本線”左右,而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招錄分數線一般高出“一本線”不少。招錄分數相對較低,培養目標要求相對更高。近年來,經過入校培養,該學院畢業生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均保持在90%以上,遠高於該項考試通過率平均水平,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

在鄉鎮衛生院,該學院畢業生髮揮著“帶教”作用,幫助基層衛生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梁小迎說,作為一名全科畢業生,把在學校和三甲醫院學到的規範診療、臨床思維言帶給基層醫院的同事,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理論基礎、臨床技能較為紮實,綜合素質高;有比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儲備,較好的醫患溝通能力;不僅解決患者的生理疾病,還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能為患者提供長期服務。”南寧市衛健委科教科科長朱春莉這樣評價該學院的畢業生。

梧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傳傑告訴記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這些全科醫生在基層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衝鋒在前,憑藉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技能做好本職工作,體現了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的品質。

引導學生紮根基層

“一定要在畢業前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更好地回到基層,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如今正在實習的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2015級學生黎敏,越來越堅定要回到基層工作的決心。她的這份堅定,既來自實習期間參與治病救人的觸動,更來自學院一貫以來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辦學過程中,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堅持以“三全育人”為抓手,通過“三課兩會”制度,講好新生入學一課、實習前一課、畢業前一課,開好“與院長有約”見面會、畢業生座談會,對學生開展職業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誠信意識。

“學院老師經常教導我們,一個好的醫生,除了要具備優秀的臨床技能,還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奉獻之心。”黎敏告訴記者,學院經常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中有一次開展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活動對她觸動很大。

“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大學生,畢業後沒有選擇繁華的大都市,而是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用自己的行動回報曾經哺育過她的家鄉,她的敬業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年人學習。將來的我們,也將回到基層工作,我們要學習她甘於奉獻的精神,讓自己青春無悔。”黎敏寫下這樣一段話來勉勵自己。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切合學生實際,力求入腦入心。”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範德勝說。學院在育人過程中,緊扣“基層”主題,堅持組織開展“尋找我身邊最美基層醫生”“走全科之路,唱基層之歌”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身邊基層醫生的身上,汲取醫者仁心的道德素養,堅定為家鄉群眾服務的決心。

2019年入讀該學院的學生楊玉瑩,如今已做好了5年後回到家鄉貴港市桂平市蒙圩鎮衛生院工作的打算,堅定了當好一名鄉村全科醫生的決心。“或許對於部分人來說,選擇了這個專業會失去了很多選擇未來發展的機會。但是,我願意做一顆星星,照亮我所在的那一方天空。”楊玉瑩說。

完美履約率背後的“秘訣”

近年來,廣西醫科大全科醫學院畢業生履約率接近100%。這一近乎完美履約率的背後,除了學院注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誠信履約、甘於堅守外,還有不少其他“秘訣”。

在管理上,該學院努力搭建溝通平臺,確保學生畢業後各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2011年5月,廣西醫科大學建立了農村訂單定向畢業生人才庫,開展職業發展的長期追蹤和評價。在此基礎上,該學院建立培養反饋優化閉環機制,搭建“學校—衛健委(局)—學生”三方溝通平臺,構建有效的學生、培養方、用人方“三方互聯”反饋機制。

每到畢業季,該學院都會堅持做一件“溫暖的事情”,即邀請廣西各地市的衛健管理部門來到學院,與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提前見面,讓各地衛健管理部門“認領自己的人”,回答畢業生提出的問題,打消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找到歸屬感。

“每到這個時候,各地市的畢業生與本市衛健部門的領導們座談聊天,還一起合影留念,儼然一家人,場面很感人。”該學院學生科科長、團委書記於佳說。

該學院還每年堅持開展畢業生跟蹤調研工作,由學院領導帶隊奔赴有關市縣,瞭解畢業生工作情況,協調、建議地方出臺更多激勵政策留住高素質醫療人才。

“我市全科醫生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全市有全科醫生790人。”李傳傑表示,基層全科醫生畢業後,會按規定安排他們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及時與他們簽訂聘用合同,明確服務期限,辦理入編手續,按規定落實他們的各項待遇,同時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他們紮根基層,積極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

“我感覺單位像家一樣溫馨。”該學院2015屆畢業生、現就職於南寧市馬山縣加方鄉衛生院的藍海峰告訴記者,畢業後回到鄉鎮工作,縣衛健局的領導親自到衛生院來詢問其工作及生活情況,住房、待遇等問題得到解決,讓他能夠安心工作。(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歐金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