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人,關於地震不知道的歷史!泰安也發生過房倒屋塌的大震!

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巨大能量,通過斷層運動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釋放出來,從而引起地面振動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主要以彈性波的形式從震源向外傳播能量,使大地搖晃,造成嚴重破壞。地球上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地震,對於今年來說,事事不尋長,不知怎的那莫名的震響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不查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根據對泰安地震地質構造的勘測,泰安市位於“郯城——廬江”“聊城——蘭考”2條強震帶之間,境內地質結構複雜,發育有泰山山前斷裂、泰山西麓斷裂、夏張——安駕莊斷裂、肥城斷裂、羊流店斷裂、蓮花山斷裂、櫻桃園斷裂、儀陽斷裂、鄭家斷裂、長清斷裂和蒙山山前斷裂等20多條斷裂帶!


泰安人,關於地震不知道的歷史!泰安也發生過房倒屋塌的大震!


泰安歷史上發生過31次地震,建國後有3次,最高3.5級

不少市民都認為泰安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大的地震,其實不是這樣的。泰安歷史上共發生過31次地震,其中建國前史料記載泰安發生過29次地震,建國後泰安發生3次地震。

根據《泰安州志》、《泰安縣誌》、《重修泰安縣誌》、《山東省地震史料彙編》等史書資料記載,建國前泰安歷史上曾發生過29次地震,

其中康熙年間發生的泰山大地震更是導致房屋建築幾乎夷為平地,人員傷亡慘重。

根據史書資料記載,建國前泰安歷史上曾發生過29次地震,具體如下:

夏帝發七年(約前1650年),泰山地震。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齊國嬴、博之間地裂,並現湧泉。漢元鳳三年(前78年),泰山萊蕪山巨石自立,高丈五尺,有白頭鳥數千集聚其旁。漢建初元年(公元76年),東平地震。漢桓帝末期,東平國無鹽縣山中有大石自立。漢延熹四年(161年),泰山及尤來山(徂徠山)發生強烈山崩。元至正四年(1344年),東平地震。至正六年(1346年),泰山連續七日地震。至正七年(1347年),東平地震。至正十八年(1358年),萊蕪地裂,大飢,死者枕藉。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泰安州及萊蕪等縣屢屢發生強烈地震。

嘉靖二年(1523年),肥城黑風暴雨,間有地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新泰地震。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泰安地震。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泰安地震。隆慶三年(1569年),泰安地震有聲。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新泰地震。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新泰地震。天啟二年(1622年),東平、新泰地震。四月,東平又震。清順治四年(1647年)六月,泰安見白氣(北極光)沖天。十一月,泰安、萊蕪皆遭地震。順治六年(1649年),新泰地震。康熙七年(1668年),泰安發生強烈地震。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泰安地震。十月,新泰地微震。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東平、肥城、寧陽等縣地震。翌年閏四月,三縣又震。十一年(1831年)新泰再震。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六日,東平、肥城地震。翌年三月八日兩地又震。咸豐十一年(1861年)同年,新泰地震。光緒十四年(1888年)五月,泰安、肥城、萊蕪地震。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閏五月、十二月,萊蕪地震。宣統元年(1909年),泰安數次地震。

根據記載,泰安歷史上的強烈地震有2次。其中,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發生的泰山大地震破壞性較大,根據記載,城垣房舍幾盡。東嶽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牆垣坍塌。城西南故縣地裂,城東梭村地裂出水。地震時岱頂廟中鐘鼓自鳴有聲。地震波及寧陽、東平、肥城、萊蕪等州縣,多有房屋倒塌與人員傷亡。


泰安人,關於地震不知道的歷史!泰安也發生過房倒屋塌的大震!


另外,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泰安州及萊蕪等縣屢屢發生強烈地震,“震聲如雷,泰山動搖”。四月,禮部又上奏:“泰山為五嶽之宗,一二月,間搖動者四,災尤異常”。朝廷遣使告祭。此時,憲宗貴妃萬氏謀廢太子朱佑樘,因泰山震作,卜者聲稱“應在東宮”,憲宗心懼,遂止廢立之事,太子因此而得固位。 根據泰安市檔案局提供材料,建國後泰安境內發生3次地震,其中1969年7月11日6時9分,泰安發生3級地震;1978年6月1日14時,東平湖發生3.5級地震。1994年3月20日13時44分,新泰西南發生里氏3.3級地震,有感面積330平方公里,宏觀震中區在劉杜鎮至程家樓一帶。

除了這3次地震,建國後還有5次外地地震波及泰安境內,震感明顯。這5次分別是1966年3月8日河北邢臺地區發生的6.7級地震,1968年7月25日莒縣、郯城間發生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1983年11月7日,菏澤呂陵附近發生的5.9級地震,1995年9月20日山東省蒼山縣發生5.2級地震。據老人回憶94年地震,老市委院裡站滿人 !1997年,泰安市對泰安及近郊活動斷裂調查發現,穿越泰安城區的泰山山前斷裂為晚更新世晚期活動斷裂,構成強震發震構造,泰安也被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確定為上限6.5級地震潛在震源區。


泰安人,關於地震不知道的歷史!泰安也發生過房倒屋塌的大震!


地震大小的相對量度用震級來表示,通常用字母M表示。中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為9個等級。震級每差1級,通過地震波釋放的能量約差30倍,每差2級,能量相差約為1000倍。根據《中國歷史地震目錄》記載,泰安歷史上發生過的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831年的“泰山震”,震級為6級;此後,公元前284年,發生過5級地震;公元1485年,發生過5級地震;公元1668年,新泰發生過6級地震;公元1774年,發生4.5級地震;公元1831年,發生5級地震進入近代以來,泰安市至今未發生破壞性地震。據統計,自1970年至2013年12月,泰安市共發生449次1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發生約10次。其中震級在3級以上的地震共有11次,最為嚴重的一次是1985年6月25日,在新泰與平邑交界處發生的4.1級地震作為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目前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


泰安人,關於地震不知道的歷史!泰安也發生過房倒屋塌的大震!

地震臺網是監測預報地震的基礎。泰安市地震監測臺網中心於2005年初建成並投入使用,最初由泰安基準地震臺、新泰測震臺和東平測震臺組成。後來泰安市逐漸加密臺站,新建2個測震臺和5個強震臺,實現了每個縣市區建設1處測(強)震臺的建設目標。2012年,在對市地震監測臺網中心進行升級完善的基礎上,建立了岱嶽區、新泰市、寧陽縣、東平縣4處縣級地震監測中心。目前,泰安市臺網包括5個測震臺、6個強震臺的同時,又把省內20餘個重要地震臺站信號收入網內,安裝了JOPENS系統,具備波型顯示、自動定位、地震報警以及人機交互分析等多項功能,有力提升了我市的地震監測能力,使泰安的地震監控能力達到2.0級。所以說大傢伙還是可以放心的!一來有先進的科學,二來我們還有泰山老奶奶的保佑!我們都會風調雨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