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沒有愛情,只是經歷的人多了,便有了感情。愛情本不會出現生活裡,只因為人多了,便出現了選擇的權利,假使這世上只有一男一女,是否還會出現愛情,所以愛情只是感官世界的一種選擇方法,我想要和你一直在一起的,直到慢慢老去,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搭夥夫妻”的“情”,在當今的社會,似乎總要戴著有色眼鏡去過度解讀,以凸顯愛情的高貴,愛情與生活的關係,是搭夥夫妻的“癥結”所在,又將如何的正確解讀?


“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愛情本是用來“娛樂心靈”,不應在現實的生活裡過度解讀

對於大多數的“愛情至上者”,愛情的本源來自於作家的“筆”與編劇的腳本,無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傷,《西廂記》張生與崔鶯鶯的圓滿結局,都是為了“賣座”,觀眾“感動了”,作家的利益就會得到滿足,倘若每一個普通人都日出而耕,日落而歸,春種秋收,南征北戰,或許愛情真的只會存在於,上流社會的閒情逸致,與深夜中虎頭蛇尾的美夢裡,每天都忙忙碌碌,哪還會有閒心“談情說愛”,若愛情的源頭需要一個確切的理由,或是“忙裡偷閒”更為貼切,哭了,笑了,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面對的不會是愛情而是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愛情本不是相互的,只不過習慣了就理所當然

愛情是兩個人習慣對方的過程,也許你愛著他,或許他愛著你,若愛情是公平的,就不會出現開心與悲傷,愛情應該在婚姻的生活裡“慢慢的沉睡”,如同潘多拉的盒子,希望永遠不會被開啟,愛與不愛都不重要,只要平穩能過完這一生足矣。難得糊塗,何必在乎愛與不愛,誰愛誰多一點,愛情在生活裡除了勾起慾望,或許就是離婚的理由,生活裡不需要愛情,需要的是親情。


“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陪我走過的日子是愛情,陪我們度過一生的是生活

人生大部分的歲月都是趨於平靜的,愛情出現在對另一半的幻想裡,幻想著以後過什麼樣的生活,在潛意識裡愛情的終點顯然是生活,若沒有做好停止幻想的準備,又何必娶妻生子,安居樂業。婚後的日子不僅是生活的開始,也會是一種責任,選擇好了就不要問為什麼,若愛情能通過辯論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就不會是心靈的認知,想好了就期盼白頭偕老,所以婚姻不是娛樂,是今後生活裡的一葉扁舟,隨時面對寥寥無幾的微波漣漪。


“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愛情與生活的結合,我們需要一個平凡的故事的論述

曾經的一個朋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來自城市的學者,戀愛結婚時前,末能遇上所期盼的愛情,婚姻是經人介紹的,與另外一個農村學者相識。在曾經的那個年代,農村與城市工作,是不同的收入,前者有保障,而後者卻沒有,兩個人結婚了,沒有人會考慮愛情的存在,婚後兒女雙全,家庭完整,如今城市的學者已年過六旬。曾經問過他“若愛情重新來過,還要不要重新選擇?”老人家沒有猶豫:“若愛情重新來過我也不要,親情重於愛情啊!”


“搭夥夫妻”有沒有“愛情”?看他們能否白頭到老。


結束語

生活若上升到靈魂的層面,證明物質基礎達到了一定程度,普通的夫妻愛情通常被稱作生活,為了物質而奮鬥,生活重點在物質,在金錢上,相互享受著物質所帶來的快樂,搭夥夫妻也便是快樂的,或許大多數的人們都如出一轍。倘若衣食無憂,人們會在乎精神的生活,就是靈魂感受,愛情是一種狀態,需要不斷的保持,若不去用心灌溉,愛情就會出現問題,愛不愛我,湊合過日子的問題就會出現,甚至懷疑到不幸福,當感覺到愛情如同嚼蠟時,最先要反省自己在愛情裡扮演著什麼角色,是否真的達到了衣食無憂,杞人憂天的狀態,否則愛情除了一廂情願的空想與毫無實際意義的期盼,真的在生活裡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