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疫情過後,我們的農業改革出路在哪裡?

新文化街男孩


不管有沒有疫情,農業的改革一直在路上!從國家政策方向三大利好: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戰略。同年12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基本原則給農民吃了一個定心丸,那就是:土地承包權再延長三十年。直至2018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連續第十五年聚焦三農,同年6月,設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說明國家對農村農業的發展一直是重視並出臺了多樣化的扶持政策,鼓勵從事農業相關的個人或集體,所以農業未來可期..疫情也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我們的國家,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所以是暫時放慢改革的步子,不管國家付出多少代價!所以讓我們感覺到生在中國是多麼的幸福。因此疫情是暫時突發的一個公共事件,影響不了整個農業全局的發展。


蜜斯梅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作為出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業改革的出路是非常關注的。也有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和想法,下面我就把它說一說。

1、產業振興

過去農民背井離鄉全部成了農民工。今天如何讓土地增值讓農民回到家鄉,變成農業工,形成真正的農業產業,把農村鄉鎮現代化做起來,這既是問題的所在,也是最大的出路。我比較看好農產品深加工這一塊,農民種出的糧食,不再是以前的老模式,直接賣掉,而是把它再加工的細一點銷往各個地方。現在的物流也很方便,原產地直接發貨就可以。

2、人才振興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就像現在的短視頻行業,平臺給的機會很多。農村又是一片廣闊的天地,素材多樣化。如果有這樣的一批隊伍回鄉創業,還愁沒有出路嗎?

3、生態振興

把農村人的居住環境整治好,推進農村廁所改革,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把農村的學校利用起來,在這樣的好環境下,人們才能安心創業。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看法,感謝大家觀看!


山東農村高姐


農村改革出路在哪裡?

該問題問的有點大,回答起來有難度。試著回答一下。

無論有沒有新冠病毒疫情,改革都在進行時,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而生產關係具有滯後性,所以,只有不斷完善生產關係,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否則就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我們說的改革,就是對生產關係的完善。農業要發展,必須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使之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農村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一、深化農村改革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目前農村的生產關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確立起來的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在農村改革以前,農村的體制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大”是指人民公社規模大,規模大小相當於現在的一個鄉鎮,且人口多,經營範圍也大,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公”是指公有化程度高,三級所有,生產隊為基礎。正因為如此,在公社內部,公社社員沒有生產積極性,因為人的勞動付出和勞動報酬脫節,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削弱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我國長達二十多年農村經濟緩慢發展的根本原因。

農村人民公社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僅僅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生產力快速發展,就解決了農村包括城市人民的溫飽問題。以河北省為例,1979年我國糧食還定量供應,城市人均定量男36、女34斤,粗細糧比例分別佔比70%和30%,到1981年,僅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口糧敞開供應,無粗糧細糧之分。這就是改革的力量。所以那年那月我們才聽說農村有萬元戶,就能聞名全國。

可見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我國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而目前我國農村的生產關係,已經落後於生產力的發展,如不改革,將制約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農村建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生產關係,進一步改革,使之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村推廣,因此,中共中央近幾年連續頒佈關於深化農村改革的一系列決議,就在於推動農村體制改革,解決三農問題。2014年,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五年內完成承包經營權確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決定,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農村改革四十年後

二、全面推動土地流轉是農村改革的主要動力

我們知道,目前在農村,大多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立起來的以家庭為單位,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分散,經營分散,各自為戰。這種單家獨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當時推動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可是,四十年過去了,新的科學技術發展了,比如滴灌技術、飛機播種施肥噴藥、人工干預天氣、農業智能技術等等,但由於是單家獨戶經營,由於資金和土地分散,新的科學技術無法在農村推廣和使用,所以,必須進一步改革農村的生產關係。

另外,由於我國社會發展迅速,絕大多數農村青年進程務工,導致農村生產力嚴重不足,所以,只有在農村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才能進一步把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增加農民收入,也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三、大力推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農村發展的根本途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還是其它,都是如此。生產工具現代化是生產力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農業要發展,必須採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大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推廣和應用,對於提升農業發展水平,解決三農問題,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那麼,有哪些先進科學技術需要在農村推廣和應用呢?

網絡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就是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過程。

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目前正是第四次革命的關鍵時期,有人說,2020年是第四次革命的元年。但不管如何,農業發展,必須同現代社會接軌,農民致富,也必須網絡化信息化。無論農林牧副漁,還是農業專業化,都必須網絡化信息化。

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進入普通百姓家,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所以,為了推動農村改革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把人工智能技術作用到農業生產中,已經成為可能。

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村推廣

還有其它一系列先進科學技術需要普及和推廣,不再一一贅述。

四、提高農民科學技術素質是農村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沒有農民自身素質的現代化,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因為農業不僅要依靠現代的工業裝備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還要依靠先進的管理手段在農業上的應用。而這些都要由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來實現。反過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必然要求農民素質的提高,以使之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即農業現代化與農民素質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

在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先進的生產工具、科學技術、靠人去摸索、管理經驗等等,都要靠人去總結提煉,先進的管理體制或運行機制也需要人去創新和完善。無論是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是生產績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下得以實現的。離開人,現代化是不復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因此,必須強化對農民專業素質、技術素質、科技素質進行全面的提高,這才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