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硫脫硝行業技術展望

1.脫除燃煤煙氣中SO3

目前,SO3有效去除的手段包括低低溫電除塵器、溼式電除塵和鹼基噴吹技術。低低溫電除塵將煙氣溫度降至酸露點以下,使氣態的SO3冷凝成液態的硫酸霧,系統對SO3的去除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5%,是目前SO3去除率最高的煙氣處理設備;溼式電除塵器除了可以達到其它除塵設備難以達到的極低的排放指標外,對於SO3、重金屬汞也具有脫除作用;鹼基吸附劑噴吹技術是控制SO3排放的主要技術手段,其原理是在鍋爐省煤器出口至SCR反應器一段低溫煙道內,噴入鹼性的吸收劑(鈉基或鈣基),發生中和反應降低煙氣SO3濃度,去除煙氣中的SO3,避免SO3與逃逸氨生成硫酸氫銨,減緩空預器堵塞和腐蝕,進而降低SCR噴氨溫度,實現脫硝裝置的全負荷運行。同時生成的硫酸鈣或硫酸鈉等顆粒物可通過下游除塵設備予以脫除,減少SO3排放造成的PM2.5汙染。國內絕大部分火電廠並未安裝專門脫除SO3的環保設施。目前有兩種改造方式都可以達到較好的SO3脫除效果:以低低溫電除塵器為主的協同控制方式和環保設施末端加裝溼式電除塵器。電廠可以根據燃煤煤質、場地條件、改造費用和廢水處理方式等選擇合適的改造工藝。SO3的控制技術是近些年來受到廣泛關注且進步很快的技術,高效率、低成本脫除SO3及其資源化利用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2.發展低成本、高效率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

當前燃煤發電在整個發電行業內佔比超過了70%,絕大多數的燃煤電廠採用“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工藝”對煙氣進行脫硫。我國相繼頒佈《火力發電廠廢水治理設計技術規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火電廠汙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提出火電廠廢水排放達標率實現百分之百,溼法脫硫廢水成為治理重點。然而,目前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流派多,且均處於試點、技術驗證階段,解決結垢堵塞、能耗高、腐蝕、成本高等難題是當下行業研究焦點。如何組合現有工藝,揚長避短,實現低成本脫硫廢水零排放,提高廢水和礦物鹽的綜合利用率,將是今後脫硫廢水零排放研究的重點。

3.開發(超)高硫煤煙氣超低排放技術

對於(超)高硫分高灰分燃煤機組,現有的超低排放技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漿液的pH值波動幅度大,難以控制;(2)中間產物—亞硫酸鈣的氧化效果差,石膏結晶困難;(3)吸收塔內的流場均勻性對於脫硫效率的影響大;(4)實現達標排放所需的液氣比很大,能耗高;(5)達不到超低排放要求。針對於高硫分高灰分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難題,可在現有超低排放技術的基礎上,採用多級洗滌工藝方案,實現煙氣中汙染物的高效脫除,保證超高硫分高灰分燃煤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採用漿液分區多級洗滌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脫硫效率,其中採用低pH值的漿液對煙氣進行一次洗滌,脫除煙氣中大部分的SO2,同時在該低pH區內實現高效氧化;然後,採用高pH值的漿液對煙氣進行二次洗滌,達到高效脫硫的要求。

4.治理燃煤電廠“有色煙羽”現象

“有色煙羽”治理技術可分為三大類:煙氣再熱技術、煙氣冷凝技術和煙氣冷凝再熱複合技術。煙氣再熱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煙氣冷凝技術對“有色煙羽”的治理亦有明顯的效果,且能實現多汙染物聯合脫除;冷凝再熱複合技術是煙氣加熱和煙氣冷凝技術的組合使用,綜合了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的特點,對於溼煙羽治理有更寬廣的適用範圍。隨著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的推進,有色煙羽治理將成為燃煤電廠環保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脫硫脫硝行業技術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