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北京對外文化貿易協會副秘書長嶽夢雲/文


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日前,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田林農業合作社,一場北京市大興區融媒體中心舉辦的以助農“蘑飯”為主題的視頻直播,將小小赤紅菇打造成了網紅產品。在一個小時的直播期間,就吸引了16餘萬人觀看,觀看直播的觀眾們熱情高漲,成交訂單100多筆,成交額上萬元。視頻直播+烹飪科技,成為幫扶大興農戶解決赤紅菇滯銷難題的好辦法,也為消費幫扶和烹飪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找到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大興區龐各莊鎮田林農業合作社的赤紅菇豐收了,往年這個時期正是赤紅菇的銷售旺季,但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酒店、食堂訂單大幅減少,原來的訂單也已經全部取消,幾萬斤赤紅菇銷售進入了困境。大興區龐各莊鎮田林農業合作社有蘑菇養殖基地20多畝,今年赤紅菇產量近5萬斤。資料顯示,赤紅菇是一種食用菌,營養豐富,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適合老人孩子食用。但是跟松茸一樣,赤紅菇產品的保存期短,赤紅菇在3月初開始採摘,採摘期只有1個半月到2個月的時間。所以,一旦錯過保存期,將會給當地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傳統的銷售渠道由於疫情影響已經走不通了,為了減少種植戶的損失,必須另闢蹊徑。受到視頻直播帶動農產品銷售的啟發,田林農業合作社在今年春節期間決定與大興區融媒體中心合作,打造一個屬於赤紅菇的視頻直播——助農“蘑飯”,通過北京大興客戶端和新浪一直播同步進行視頻直播,為大興滯銷農產品拼單!


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為了全方位打造“網紅蘑菇”,主辦方將眼光落在了赤紅菇的烹飪方法上。為此,專門邀請了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王雲現場製作赤紅菇菜品,演示了“黃油煎紅菇片” “雞柳熘紅菇片”、和“香炸紅菇”三道菜餚,既助力農產品銷售,又向用戶傳授了烹飪技能。

大興區融媒體中心編髮二部副主任房曉鵬介紹,本次直播有兩個亮點,一個是在融媒體中心專業主持人的帶領下,鏡頭走進園區,身臨其境地帶著觀眾採蘑菇、品蘑菇、買蘑菇,形式活潑,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另一個是通過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王雲老師現場製作赤紅菇菜品,將“黃油煎紅菇片” “雞柳熘紅菇片”和“香炸紅菇”三道菜餚的色香味透過屏幕傳遞給了觀眾們,最直觀最大程度地充分展示了赤紅菇的美味,激發了觀眾們的購買慾,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銷售成績。


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房曉鵬表示,作為知名的“烹飪科技助理精準幫扶”的踐行者王雲老師一直活躍在京郊和全國各地,通過其率先提出的“烹飪科技助理精準幫扶”和“明明白白消費扶貧”理論,在各種平臺運用烹飪科技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工作。今年是脫貧攻堅年,不幸遭遇“新冠肺炎”肆虐,王雲老師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春節剛過,王雲老師就多次冒著疫情來大興區龐各莊鎮田林農業合作社考察,在基地給種植戶演示“黃油煎紅菇片”製作,教給種殖戶如何利用“吃”促銷售。王雲老師根據自己對紅菇的理解並結合大興區的農產品特色,以及春夏飲食特點,設計了“雞柳熘紅菇片”、“春筍燒紅菇”、“奶油紅菇湯”和“香炸紅菇”等四道菜餚,並詳實的寫出製作細節,發給合作社與融媒體中心,反覆切磋直播細節。直播當天,雨後的大棚經太陽暴曬溫度很高,烹飪條件極其簡單,但是為了眾多的關注者,王雲老師還是一絲不苟的操作,在一個小時的直播裡將赤紅菇的優勢發揮的淋漓至盡,通過直播加烹飪科技,公益助農。

直播+烹飪科技 小小紅菇成為助農模範

鏈接:

王雲,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疫情期間,為中國老年大學編寫了《冠狀病毒預防飲食保健食譜50例》,撰寫《每日一健康養生菜》,意在指導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的人們通過兩、三道菜達到“膳食平衡”,強壯身體戰勝疫情;與此同時結合疫情發展態勢分別撰寫了《面對疫情,王雲老師談飲食》、《面對疫情,王雲老師說春季飲食保健》、《面對疫情,王雲老師談分餐制》、《面對疫情,王雲老師說膳食平衡》等文章,均已發表。在此期間,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並結合長期的扶貧工作經驗,在《烹飪科技助力精準幫扶》理論基礎上,經與多位著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反覆推敲,寫出《烹飪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和《扶貧:從“天下第一菜”說出發》等文章,已被多家報刊和網絡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