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一季度GDP-6.8% 為什麼有229萬新增就業?

文 |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超 執業證書編號:S1230520030002

全文約2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左右

內容摘要

>> 報告導讀

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因新冠疫情衝擊,我國GDP同比下降6.8%,但仍創造了229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還能對應約200萬的新增就業嗎?本文嘗試解讀城鎮新增就業數據背後的含義。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是登記概念,不等於淨新增的城鎮就業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是登記概念,各級政府機關負責登記統計並逐級上報。城鎮新增就業等於一年內的城鎮累計新就業人數減去累計自然減員人數,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也屬於新就業人數。舉例說明,若某員工在同一年度內經歷先失業再就業,該員工會被統計為城鎮新增就業,卻不能作為城鎮就業人口的淨增量。

因此,我國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不等同於淨新增的城鎮就業。實際上,淨新增的城鎮就業人數由統計局的抽樣調查推算得出,更能反映勞動力市場的真實供需情況。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更關注做“加法”,對失業情況有所忽略

城鎮就業人數的概念更關注有多少人加入或重新加入了勞動力市場,而對統計期內的失業情況有所忽略。從其定義可知,只要登記就業的人數大於自然減員人數,城鎮就業人數就是正數。從一季度的實際情況看,調查失業率上升約1個百分點,以我國城鎮勞動力人口推算,“城鎮新增失業人數”至少在400萬以上。因此,一季度淨新增的城鎮就業人數與GDP一樣,都是負增長。

>> 淨新增就業與GDP增長的關係更加穩定,未來調查失業率更加重要

我們從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相較於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淨新增就業與GDP增長的關係更加穩定

。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後的數據做迴歸分析可以得出,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0.56%的城鎮就業人數淨增長,與奧肯定律不謀而合。而城鎮新增就業因為未考慮失業端的情況,與GDP增長的關係有所脫節。實際上,從近幾年的時間序列看,城鎮淨新增和城鎮新增就業數量的差距逐步走闊,我們提示未來應該更加關注調查失業率的變化情況。

>> 1%的GDP帶動200萬的就業還可信嗎?

在經濟正常運行情況下,1%的GDP增長可以帶動200萬左右的城鎮新增就業,這是伴隨經濟總量擴大自然而然的結果。但在新冠疫情的外生衝擊下,為託底就業形勢,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非常規的手段創造一部分臨時用工需求,如增設保潔/保安/消殺等公益性崗位、在縣城和中心鎮建設一批城鎮基礎設施等,這些舉措雖不能保證經濟產出效率的最大化,卻能在短期內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因此這些新增的崗位不一定能提供正常狀態下新增就業所對應的產出水平。我們提示,要正確理解GDP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係,完成1000萬的新增就業不一定對應5%的產出增長。

風險提示

海外疫情防控不及預期,逆週期政策落地不及預期

浙商宏觀||李超:一季度GDP-6.8%,為什麼有229萬新增就業?

浙商宏觀||李超:一季度GDP-6.8%,為什麼有229萬新增就業?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