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020鼠年春節,新型冠狀肺炎讓過年不再“熱鬧”。隨著武漢疫情的持續發酵蔓延,全國各省淪為“新冠紅海”。

截至目前,全國超過2萬人確診,近500人死亡。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各地陸續“封城”,全國數億人都宅在了家裡,通過微博宣洩無處安放的情緒,包括焦慮、恐慌、謠言、問責、祈福等。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為什麼疫情全面爆發前沒能及時預警?


通過與非典對比,我們發現二者的預警發佈前都有大概1-2個月左右的空窗期。

2019年12月初,武漢市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而直到1月20日左右,多條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後,這一輪傳染病爆發的輿情才真正開始發酵。

2002年11月16日,廣東省出現了第一例非典感染患者,而到2月份,這種“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才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發酵。


非典過去17年了,但為什麼在我國各項醫療水平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

突發病毒的疫情防控水平似乎並沒有太大進步?

國家傳染病上報和監測預警現狀

我國於 2008 年 4 月在全國 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就運行了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同時,我國在除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外,還相繼建設了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其核心子系統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NNDRS)。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在一些建設較好的省份可以支持半自動和手工兩種傳染病報告上傳方式。

診治醫生可通過醫院 HIS 系統在填寫電子病歷的時候自動彈出傳染病報告上報,上報後的傳染病報告卡通過四級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對數據格式和完整性補充後(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病歷)最終採集到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NNDRS)中,而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通過這些傳染病報告卡,採用固定閥值法和時間模型法(移動百分位數法、累積和控制圖法、聚集性疫情法)以日為單位計算和監測分析 39 種傳染病疫情情況並向基層醫院和 CDC 預警。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也能看到,我國的傳染病監測體系已從舊的人工上報方式發展到 IT 化和信息化的上報方式,基本實現全國範圍內 39 種傳染病數據的匯聚和監測,相比 2003 年非典時期已是進步巨大。

如此健全的預警系統,面對就此次的新冠疫情為什麼會 “失聰”?

該系統對於已知傳染病例,國家可以收到自下向上的數據回饋,進而能及時響應並調配資源進行防治。但面臨未知傳染病例時,該系統較為明顯的缺陷就暴露出來:


1.數據提報層層審批,週期長且受人為干涉

層層上報一定程度上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避免某個環節人為出錯造成後續連帶性不可挽回的影響,但太多人工干預和審核機制會大大降低上報效率,並且同組織的審查問責制度會降低臨床醫生上傳病例的積極性。畢竟面對數據結果負責的壓力時,大多醫生可能會選擇不報。

2.醫院之間存在數據孤島

為了保護病人隱私和病例數據,顧及一定的利益相關鏈條,大多醫院並不會同步共享病患數據。這就使得未知病毒出現時,醫院單方面盲目性低估其破壞力和影響,無法在跨組織間獲得自下向上的決策督促推進。

3.國家疾控中心完全中心化的決策機制

由於傳染病定性非同小可,在數據模型給傳染病毒定性之後,當地政府需提報上層國家疾控中心,國家疾控中心在收到數據反饋後派專家前往核查確認。整個過程下來,犧牲了時效性,不利於危險性新型傳染病種的及時披露和防控。


疫情的蔓延速度和主管部門的審批決策效率進行賽跑。

這是一場疫情與預警制度的較量。

想勝出就得優化和調整當前疫控上報組織架構體系。

從技術上來說,區塊鏈具有“分佈式”、“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等諸多特性。近一年來,國家也將區塊鏈技術升級到核心技術突破口的戰略高度。針對當下疫情,應用區塊鏈技術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地方與國家疾控聯盟鏈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基於區塊鏈的開放性數據原則,可以考慮以省為單位,由當地疾控中心主導,聯合當地省、市、區、縣級的大小醫院建立一條“地方疾控聯盟鏈”

1. 每一次新數據提交後都會向全聯盟鏈的各大醫院發送廣播,各個醫院都設定專人負責審核上鍊,實現跨醫院交叉驗證。

2. 一旦一項新數據上鍊成功後,就會被加以時間戳。之後新產生的上鍊數據,只要病例相似度高達N%以上就會自動歸類成塊,達到一定數量後,疾控中心可協調當地政府力量進行匹配的防控舉措。

建立一個以省級疾控中心為聯盟鏈主體單位的“國家級疾控聯盟鏈”。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地區在採集到異常數據並進行相應預防措施之後的同時應將當地的傳染數據情況統一彙報給國家級疾控中心,並在鏈上進行廣播,以便其他各省市地區能及早高度重視並做好預防防護工作。

此外,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追責機制,給老百姓提供一個透明化監督和事件追責的數據依據。因而可以考慮,疾控鏈上的數據初期只對聯盟鏈的成員開放,一旦達到一定的傳播閾值之後再接入權威媒體進行透明化披露展示,讓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和恐慌情緒滋生。

以上僅為區塊鏈應用於疫控預警場景中的一些思路,未來實際疫控預警技術和制度的發展相信會越來越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面對疫情,區塊鏈能為疾控預警做些什麼?

加強個人防護,共同戰勝新冠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