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回憶起那時候剛剛起兵,辛棄疾的心裡充滿了壯觀。辛棄疾是赫赫有名的愛國人士,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但他為什麼能寫這麼大膽的詞呢?你覺得這一切都在你腦子裡嗎?事實上,當我們看到辛棄疾勇敢無畏的生活,我們可能知道答案。年輕的時候起兵,五十個士兵殺死五萬士兵。辛棄疾是文學,嚴肅的來說他是一位金人。即使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宋人,因為祖父總帶上自己。登高望遠,告訴辛棄疾,這是原本的宋人江山。因此,年紀輕輕的辛棄疾,早就下定決心要推翻金人的統治,恢復宋人的統治。當時,宋朝經歷了著名的靖康之恥,但是淪落為二線偏安國家。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力量與金人一決高下,就算是有,皇帝似乎也沒有勇氣這樣做。因此,只有依靠金代的起義,才有可能恢復宋代的江山。出人意料的是,辛棄疾二十一歲的時候參加了起義軍。不管怎麼樣也是一位官三代,至少在金州也不會餓死,但辛棄疾的夢想以及目標不限於吃飽穿暖。他希望恢復宋朝,所以他捐獻了全部的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危難。他召見了二千多人參加了強大的耿京叛亂。原本盤算隨著耿京幹一場大的,沒想到耿京被賊人張安國給殺了,辛棄疾氣得直蹦腳。他用五十人去追張安國的五萬名士兵。結果,他抓獲了張安國,成功地脫離了危險。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這場戰爭可能是自己的頂峰,正是因為這些,他的決定讓自己的人生不一樣,只因他投靠錯了。辛棄疾帶著叛徒張安世來到南宋。那時候的宋高宗感覺異常驚詫,看來除了岳飛之外,世上還有這樣兇猛的人。岳飛曾經被宋高宗給殺了,這位初次出來做事的小夥子,宋高宗想要使用,但願給後代子孫們留下一點希望。宋高宗對辛棄疾的評估是異常高的,年僅二十五歲的辛棄疾,被宋高宗任命為江陰籤判。此時,辛棄疾的戰鬥精神很高,他相信遇見了高明的主子,北伐的希望因此增加了很多。隨著南宋的力量,再加上他自己的鬥志以及能力,辛棄疾認為,沒有緣由去北伐。但是,這次的現實打了辛棄疾一個真正的耳光。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辛棄疾上奏給皇帝,並且堅持了十多年的時間。其中的內容是對北伐的想法。他頭腦敏銳,一眼就能看出北伐的利弊。當時,朝裡有許多有見識的人都認為辛棄疾是一項重大責任,但皇帝對此並不十分感興趣。這一次,他沒有打算北伐,所以暫時擱置辛棄疾。宋孝宗時期,北伐戰爭雖然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已經付諸實施。但北伐快速就失敗了。因此之後他再也沒有提到北伐。官職越做越大,但越來越多的夢想遠離。辛棄疾的夢想是成功北伐,恢復了北宋的江山。然而,南宋皇帝卻沒有這樣的計劃。二十五歲時,他成為南宋的一名官員。他一輩子都沒和金人打過仗。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他在南宋時期的官職地位高高在上。但他總是被隔離在權力層之外。所有管理者都知道辛棄疾的夢想,為了穩定整個南宋時期,辛棄疾這個夢只能留在他的夢裡面。因此南宋的統治者,以辛棄疾一直沒有怎麼感興趣,但來不及躲避。正如我們在歌曲破陣子中看到,辛棄疾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晚年時期。他總能夢見自己在沙灘上的時光,回憶起五十人與五萬人對抗的情景。幫助皇帝修復江山和多麼血腥的經歷啊。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早已經白髮蒼蒼,野心還只是野心。等到韓侂冑上臺後,他決定北伐,有必要讓一些名人的支持北伐。在這些人中,辛棄疾當然是最赫赫有名的。他寫的關於北伐的詩歌,已經流傳許久,是真實的支持者。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然則韓侂冑使用辛棄疾時,辛棄疾已經六十三歲。他的生活只是匆匆的六十八年,從他去世還有五年的時間。韓侂冑真想讓辛棄疾掌握權力嗎?肯定不是啊,北伐是辛棄疾的理想,而韓侂冑就是想要藉著北伐的力量,取得更多的地位以及權力。在相反的方向,辛棄疾再次被壓抑。即使他親自來到前線,也失去了與敵人對抗的激情。所以在這個時候,辛棄疾其實早就不想要夢想了。南宋宮廷知道辛棄疾是有才能的,為什麼放棄它而不使用呢?宋朝是朝廷的將軍,以建立奪取政權,所以宋朝的皇帝對將軍很是防備,對此非常重視。所以軍隊最高統帥,始終是讀書者。文人帶兵的優勢在於很難反叛。畢竟,他們在軍隊中的威望絕對不如軍事將軍。而辛棄疾是一位很好的文人,他的詩歌足以震撼現在。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南宋朝廷為何仍不使用辛棄疾?主要原因:辛棄疾既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又是一位優秀的將軍。2.面對有才能的辛棄疾,朝廷中的皇帝是不敢亂使用的。他們認為辛棄疾帶領士兵的話,在軍中的支持者肯定要比岳飛出眾,這對領導者是一件危險的事情。3.​不論是哪位皇帝,都不想讓辛棄疾出場。他們都覺得把這個人留給了後代,不敢輕易任命他。結果,經過這麼多年的雪藏,辛棄疾被直接隱藏起來。年輕時的野心是最雄偉的。當然,辛棄疾也不例外。他是一個曾經與金人搏鬥過的人。因此,辛棄疾瞭解戰爭的殘酷和恢復山河的重要性。但是,經歷了三十來年的囚禁,要求辛棄疾的雄心報國,有事業心去北伐,是不是太過分了?可以說,超過三十年,是辛棄疾的人生,在這些年的金國,只不過是辛棄疾的想象罷了。

辛棄疾一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但生生被撲滅了,最終糊塗過一生

結果:臨死前大喊大叫說有責任表,辛棄疾的生活其實是悲劇的重演。岳飛被殺的原因絕不是因為他一直在高呼歡迎二聖,這只是未來幾代人的隨機猜測罷了。岳飛真正被殺死的緣故,是皇帝的懦弱。宋高宗不想跟金人成為敵人,因此只能放棄岳飛。因此,南宋失敗了,其實不是失敗在文臣上,主要是皇帝的失敗。辛棄疾就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岳飛。他所有的能力,包括民事和軍事能力。在困難時期,這樣的人很可能取得偉大的事業。但是慘劇發生後,仍然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糊弄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