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三〕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於詩,餘未敢信。善乎陳臥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苦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譯:陸游在《花間集·跋》中說道:“晚唐五代,詩作越來越卑下,然而詞作卻簡樸古雅,生動可愛。能夠作好詞而不能作好詩,沒法用道理去推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駁斥陸游說:“這好比能夠舉起七十斤的人,舉一百斤就會摔倒,舉五十斤就運轉自如。”這些話講得很明白,作詩難於作詞。但是說作詞一定比作詩容易,我不敢相信。還是陳子龍說得好:“宋人不知詩而勉強作詩,所以整個宋代沒有好詩。但是他們歡欣愉悅、憂愁苦恨的情緒,在心中湧動而無法抑制,大部分通過詞來抒發,所以他們作的詞特別工巧。”五代詞所以特別突出,也是因為這個緣由。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十三則評析:

此則通過詩、詞的盛衰變化,簡要點明文體的演變。先通過陸游之口訴說詩的衰落和詞的興起是無理由可言,再通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重表達作詩難於作詞,最後借明末詩人陳子龍之口表明自己(王國維)的觀點。王國維認為:詩在晚唐以後,尤其是五代和宋,之所以衰落是因為詩人們不知詩而強作詩,寫詩太過理性或虛情(套路化、世俗化);而詞在晚唐至宋,之所以走向繁盛,恰恰是因為在詞這種新文體下詩人們能夠突破以往舊形式的束縛,將發自內心的感情真誠地表達或寄託,這樣詞就有了新鮮、活潑的生機,有了近似於古人作品中簡古可愛的風韻。

至於文體盛衰的原因有很多,暫時留到下則再妄測。王國維通過文體的盛衰比較,重點還是為了強調寫好詩、詞,感情真摯、自然是基礎。而這也是他一再強調的“境界說”的理論基礎。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譯:四言詩衰落後出現了《楚辭》,《楚辭》衰落後出現了五言詩,五言詩衰落後出現了七言詩,古詩衰落後出現了律詩絕句,律詩絕句衰落後出現了詞。這是因為一種文體通行久了,作者就越來越多,自然會形成大家習以為常的套路。豪傑之士,也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再有新的創意,所以避開它而創作其它的文體,以此求得自我解脫,一切文體之所以開始走向盛大而最終走向衰落,原因都在這裡。因此說文學作品後來的比不上先前的,我不敢相信;但是就單一文體而言,那麼這一說法確實無法改變。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十四則評析:

此則王國維簡要訴說了詩歌文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變化。他重點強調了兩種變化:一種主要是單句字數變化,一種是古體、格律體以及詞體的變化。兩種變化其實是一種變化——形式的變化。在王國維看來,之所以發生以上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一文體寫得多了和久了,該寫的都寫了,寫作趨同化、套路化,而

為了出新首先就要突破形式束縛或給形式增加新的要求。

但這裡四言詩、《楚辭》、五言詩、七言詩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的替代關係,例如四言詩(以《詩經》為代表的中原禮儀文化)和《楚辭》(南方靈巫文化)更多的是地域性上的文化差異導致的文體差異,而不是替代關係。後面兩種文化和文體交融後,產生了更多新的可能,作為後起的五、七言詩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響而產生。

王國維還認為文體之間優劣不分時間前後,只有同一文體優劣才分時間前後。這話整體上沒有錯,不僅同一文體如此,大抵世間的萬事萬物皆如此。因為盛衰變化都逃不脫萌芽、發展、繁盛、衰退的規律。然而就拿同一文體而言,宏觀上的規律固然不可改變,但微觀上因為天才人物的出現,讓本已衰敗的文體土壤中長出奇葩或碩果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人認為影響文體變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上面講的客觀規律外,國家的重視與否、社會風氣的好惡、人口整體文化素養的高低、思想或技術的革新、客觀環境的變化等等都深刻影響著文體的變化。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五〕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立題,並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譯:《詩經》三百篇,《古詩十九首》,五代、北宋詞,都沒有題目。不是沒有題目,是詩詞中的意思不能夠通過題目盡述。自從《花菴詞選》、《草堂詩餘》每調設立題目,連古人沒有題目的詞也為它們擬出題目,如同賞觀一幅好的山水畫,卻一定要說畫的是某山某河,合適嗎?詩有了題目而詩衰亡,詞有了題目而詞衰亡。但是中等才能的人,很少能知道這個道理而自覺地奮起脫離這一習慣。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五十五則評析:

王國維此則論述了詩、詞的有題與無題,著重強調了詩、詞不可強立題目,否則會因題害意,因為題目往往不能盡作者之意旨,這樣不僅讓欣賞者對作者的本意容易誤解,而且也會將欣賞者侷限在片面的所得。王國維這個觀點可以在部分情況下成立:一是一首詩歌中有多重意思或意旨不明確;二是一首詩歌是因一時興感所發,不加修飾和過多思索,自然而成,情深或意遠。很顯然,王國維主要是想講第二種情況,因為這種情況下體現的是真景物、真感情的有我或無我“境界”

不少詩論家和詩人講究詩歌要點題,這是另一種創作思路。詩人們由實際或想象生髮詩情和詩意,並由所感所思提煉詩情、詩意,然後根據一定的規則和技巧,組織篇章,煉句煉字,最後修正定稿。這樣出來的作品精美處巧奪天工,並不遜於一些似無人為痕跡的自然靈動之作。前一種中的上品可以視為人造美或極致美,後一種中的上品可以視為自然美或神韻美。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三至五五則)文體及題目評述

不過也要注意一些本屬於自然美或神韻美的作品,作者出於特殊考慮加入題目,詠物作品就是典型。

可見詩歌有題或無題並不絕對對立的關係,依據作者的創作和審美需要可有題也可無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可妄作題目。另王國維所舉無題的例子不盡然正確,例如北宋不少大詩人作詞都是有題存在的,像歐陽修、蘇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