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馀,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译:陆游在《花间集·跋》中说道:“晚唐五代,诗作越来越卑下,然而词作却简朴古雅,生动可爱。能够作好词而不能作好诗,没法用道理去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驳斥陆游说:“这好比能够举起七十斤的人,举一百斤就会摔倒,举五十斤就运转自如。”这些话讲得很明白,作诗难于作词。但是说作词一定比作诗容易,我不敢相信。还是陈子龙说得好:“宋人不知诗而勉强作诗,所以整个宋代没有好诗。但是他们欢欣愉悦、忧愁苦恨的情绪,在心中涌动而无法抑制,大部分通过词来抒发,所以他们作的词特别工巧。”五代词所以特别突出,也是因为这个缘由。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十三则评析:

此则通过诗、词的盛衰变化,简要点明文体的演变。先通过陆游之口诉说诗的衰落和词的兴起是无理由可言,再通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着重表达作诗难于作词,最后借明末诗人陈子龙之口表明自己(王国维)的观点。王国维认为:诗在晚唐以后,尤其是五代和宋,之所以衰落是因为诗人们不知诗而强作诗,写诗太过理性或虚情(套路化、世俗化);而词在晚唐至宋,之所以走向繁盛,恰恰是因为在词这种新文体下诗人们能够突破以往旧形式的束缚,将发自内心的感情真诚地表达或寄托,这样词就有了新鲜、活泼的生机,有了近似于古人作品中简古可爱的风韵。

至于文体盛衰的原因有很多,暂时留到下则再妄测。王国维通过文体的盛衰比较,重点还是为了强调写好诗、词,感情真挚、自然是基础。而这也是他一再强调的“境界说”的理论基础。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译: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久了,作者就越来越多,自然会形成大家习以为常的套路。豪杰之士,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再有新的创意,所以避开它而创作其它的文体,以此求得自我解脱,一切文体之所以开始走向盛大而最终走向衰落,原因都在这里。因此说文学作品后来的比不上先前的,我不敢相信;但是就单一文体而言,那么这一说法确实无法改变。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十四则评析:

此则王国维简要诉说了诗歌文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他重点强调了两种变化:一种主要是单句字数变化,一种是古体、格律体以及词体的变化。两种变化其实是一种变化——形式的变化。在王国维看来,之所以发生以上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一文体写得多了和久了,该写的都写了,写作趋同化、套路化,而

为了出新首先就要突破形式束缚或给形式增加新的要求。

但这里四言诗、《楚辞》、五言诗、七言诗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的替代关系,例如四言诗(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礼仪文化)和《楚辞》(南方灵巫文化)更多的是地域性上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文体差异,而不是替代关系。后面两种文化和文体交融后,产生了更多新的可能,作为后起的五、七言诗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而产生。

王国维还认为文体之间优劣不分时间前后,只有同一文体优劣才分时间前后。这话整体上没有错,不仅同一文体如此,大抵世间的万事万物皆如此。因为盛衰变化都逃不脱萌芽、发展、繁盛、衰退的规律。然而就拿同一文体而言,宏观上的规律固然不可改变,但微观上因为天才人物的出现,让本已衰败的文体土壤中长出奇葩或硕果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人认为影响文体变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上面讲的客观规律外,国家的重视与否、社会风气的好恶、人口整体文化素养的高低、思想或技术的革新、客观环境的变化等等都深刻影响着文体的变化。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译:《诗经》三百篇,《古诗十九首》,五代、北宋词,都没有题目。不是没有题目,是诗词中的意思不能够通过题目尽述。自从《花庵词选》、《草堂诗余》每调设立题目,连古人没有题目的词也为它们拟出题目,如同赏观一幅好的山水画,却一定要说画的是某山某河,合适吗?诗有了题目而诗衰亡,词有了题目而词衰亡。但是中等才能的人,很少能知道这个道理而自觉地奋起脱离这一习惯。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五十五则评析:

王国维此则论述了诗、词的有题与无题,着重强调了诗、词不可强立题目,否则会因题害意,因为题目往往不能尽作者之意旨,这样不仅让欣赏者对作者的本意容易误解,而且也会将欣赏者局限在片面的所得。王国维这个观点可以在部分情况下成立:一是一首诗歌中有多重意思或意旨不明确;二是一首诗歌是因一时兴感所发,不加修饰和过多思索,自然而成,情深或意远。很显然,王国维主要是想讲第二种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体现的是真景物、真感情的有我或无我“境界”

不少诗论家和诗人讲究诗歌要点题,这是另一种创作思路。诗人们由实际或想象生发诗情和诗意,并由所感所思提炼诗情、诗意,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技巧,组织篇章,炼句炼字,最后修正定稿。这样出来的作品精美处巧夺天工,并不逊于一些似无人为痕迹的自然灵动之作。前一种中的上品可以视为人造美或极致美,后一种中的上品可以视为自然美或神韵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妄评(五三至五五则)文体及题目评述

不过也要注意一些本属于自然美或神韵美的作品,作者出于特殊考虑加入题目,咏物作品就是典型。

可见诗歌有题或无题并不绝对对立的关系,依据作者的创作和审美需要可有题也可无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可妄作题目。另王国维所举无题的例子不尽然正确,例如北宋不少大诗人作词都是有题存在的,像欧阳修、苏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