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

1

先說兩個小故事:

有一次,帶著兒子從公園回家。

經過小區的中心花壇,有一位媽媽帶著一個3歲左右的男孩也走了過來。

小男孩在邊上走著,可是媽媽一直保持著距離,滿臉怒氣。

嘴裡還大聲罵著孩子:“沒有人會喜歡你,你這樣的孩子,我都不想要了。”

孩子卻若無其事地瞧了媽一眼。

這時媽媽更急了,“你到底有沒有聽見我說話,下次還這樣就不要回家了。”

小小的孩子應該是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指責,一直沒有什麼反應。

其實,我們能指望一個這麼小的孩子給一個什麼反應呢?

要他不斷地點頭,而且乖巧地說媽媽,我錯了,下次不敢了嗎。

懂事的女孩可能還會這樣。

或者電視上會有這樣的鏡頭。

現實的情況是:要一個愣愣的小男孩也這般點頭認錯,那真的不可能。

當媽的還是多理解一下,換種方式溝通,管好自己的嘴。

很多媽媽說孩子不聽話,必須吼一通或者打幾下才管用。

真的如此嗎?

為人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

我以前租住的屋子對面,有一家快遞點。

老闆娘為人豪爽,做事雷厲風行,是一個獨當一面的能人。

加之嗓門又大,所以一訓孩子,對面6樓的人都會伸出脖子看是怎麼回事。

她經常拿著掃把抽4歲孩子的屁股。

還叉著腰站在門口,對前來勸說的人說:“這是個不聽話的種,就要靠打,說了沒用。”

孩子皮,打打屁股警告可以理解。

但她還會用手指指著孩子的鼻尖,不準孩子哭。

只准自己的情緒發洩,不準孩子哭喊。

真的不知是什麼樣的心態。

也許她覺得這是愛。

自己生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打不成器。

可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終會成長為一個社會人。

也會組建一個自己的家庭

將來也會當爸爸,當媽媽。

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所以,為人父母,首先要管好自己的那張嘴

管好一張嘴真不容易。

因為重點在於嘴後邊的內在情緒,以及溝通的方式。


2

喜歡利用自己的威嚴,高高在上地命令孩子的父母,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們會經常聽到“因為這是我說的,你必須聽!”

可越是如此,孩子的內心就越有對抗情緒。

“我”就是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句話“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把我吃掉”。

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強勢的父母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想法。

在電影《追風箏的人》裡,有一句臺詞非常打動人:

“孩子又不是畫圖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他不像你,我的朋友。永遠也不會像你。不過看著吧,他以後會變得很出色。“

這是懂得孩子的人才會說的話。

我發現每一個能夠輕鬆搞定孩子的父母都是溝通高手,他們總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所以溝通的時候會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而不是用威嚴去恐嚇威逼孩子屈服。

所以,不要做那個不允許孩子哭,只准孩子笑的父母。

有的父母見不得孩子哭鬧,特別是自己本身帶著情緒在教育孩子時。

好像孩子一哭就是逃避,是不同意自己的話。

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孩子的一種心理保護,一種情緒的表達。

當你指著孩子的鼻子大聲喝止,“不準哭”。

孩子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

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後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孩子的情緒是變化多端的,會有好的情緒,也有壞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低落或者暴躁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引導,告訴孩子如何面對及管理情緒。

感同身受地蹲下來抱著哭泣的孩子,遠比暴躁地命令孩子不要哭效果要好的多,特別是在公共場合,眾目睽睽,孩子感覺多麼糟糕呀!這個時候多麼需要一個溫柔的擁抱,一個懂得自己的眼神。

慢慢地,孩子的情緒會越來越穩定,內心越來越安定。


3

有許多的父母,甚至是老師,都喜歡給孩子貼標籤。

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是班上的副班長,我的任務就是每週一的時候把班上的小紅花發給老師評價優秀的孩子,然後把淘氣頑皮的孩子名單抄寫在教室後邊的黑板上。

儘管這樣做,我也沒有發現哪個上了“黑名單“的孩子變好。

反而更加的調皮搗蛋呢!

有一個跟我玩的不錯的夥伴偷偷告訴我:“其實我很喜歡老師把我的名字寫黑板上呢!如果我認真讀書,也不會有人注意我的。“

如今想來,真的唏噓不已。

我們對待孩子何嘗不是如此?

發現孩子犯了錯就貼標籤。

最後孩子越來越變成標籤描述的樣子。

在繪本《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這本書裡。

小男孩愛德華就是被標籤影響著成長的男孩。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特別是負面的標籤,因為如果你說孩子淘氣,不聽話, 他就真的會“淘氣, 不聽話”。

給孩子正面,向上的評語,會讓孩子按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還有一種總是念叨著別人家孩子好的父母

也常常用一張嘴傷害著孩子。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為什麼總是能考高分,哪裡像你啊!”

不如換一個方式:

“別灰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加油,我相信你。”

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的爸媽,一定要改改了!你拿人家的優點比自己的缺點,不一定就能讓你改變缺點,有時候你反而覺得自己就是要這樣,特別是對於叛逆的孩子們來說,你的負面暗示只會把他們推得更遠。


4

說的再多,也不如去做。

言傳身教也是一種語言,只是這種語言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而已。

教養孩子,最怕的就是“說到做不到的父母”

規矩樹立一大堆,說教不斷篇,可是做起來就不是那個味。

常常聽見雷聲轟鳴,甚至點電光閃閃。

可就是沒下一滴雨。

比如讓孩子有規矩意識。

給孩子樹立的規則,有些是不能打破的,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去滿足他們,否則很容易被孩子用哭鬧控制住你。

比如兒子3歲多的時候,路過小賣部,會跟我說,“爸爸,我很久沒有吃冰淇淋了”。

我會跟他說,“我知道呀!可這個季節還不是時候呀!

他就會在原地搖擺,嘴裡哼哼哼,我知道他想要吃。

我會告訴他,我知道冰淇淋好吃,但沒到吃的季節,你要知道,現在我不會買的,不管你哭還是不哭。

然後我們就在那站著,不打不罵,就陪著。

讓他冷靜地想一想。

哪怕我心裡很急,家裡的活一堆,但一定不能先鬆手。

此後,就會明白,不是爸爸不給買,是還不合適。

並且明白哭鬧也不能控制大人,以達到得逞的目的。

而你如果堅持了原則,並且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養成守規矩的意識。

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律,你就不會那麼焦慮暴躁了。

記得要常常蹲下來,

讓自己的心跟孩子靠近一點,

要管好自己的嘴,少說,多做!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關注喲~每日分享更多教育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