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二年級了,做數學題還總粗心,讓她檢查又總是過一遍說沒問題,如何檢查才是對的?

桑榆非晚362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對同學們說,不要總說粗心,是掌握的不夠熟練,比如1+1,閉著眼也知道等於2,為什麼呢?因為太熟悉了,讓你想做錯都難。那麼其他題為什麼會錯呢?

首先,這道題可能口算不過關,所以算錯了數。這種情況就要多練習口算,我教了好多年小學數學,重視口算絕對有很大的好處,口算基礎不紮實,後面在這方面出錯多,所以在二年級加強口算,而且要計時,必須保證正確率。計算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哦。一定要打牢基礎。

其次,對於應用題也就是解決問題,孩子讀題一般就是一遍過,所以就容易出問題,可以讓他讀的時候用筆圈出裡面的數量,也要養成多讀一遍的習慣。如果是對題目不理解導致的出錯,那就需要針對相應的知識點來講解了,那就是不會做而不是所謂的粗心。還有一種就是孩子不確定用乘法還是除法。有些孩子比如這單元學習乘法,他就都用乘法,另個單元學除非,就都用除法,這就是說明不理解題目。

所以要分析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是所有的都是粗心引起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耶]


書墨佳人


對低學段孩子而言,找準方法改掉粗心的習慣其實並不難,但對他們整個學習生涯而言卻又很重要。還請各位家長儘早關注。

首先,解決問題的需先了解問題:孩子們的粗心無外乎表現為兩個方面:審題出錯、運算失誤。我們只需在這兩方面對其加以引導,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認真審題,規避陷阱,核驗數據

題目看錯,滿盤皆輸。數據抄錯,一樣白搭。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把檢查的第一個重點放在題目本身。看看自己辛苦算到的答案,與題目的設問一致嗎。其次便是看自己的抄寫的數據,是否是題目中的原數據。這是第一步,不能出錯。

二、用結果反推題幹條件,另換思
維檢驗對錯

檢查作業時,重複運算過程,稍不注意,可能會導致一個錯誤犯兩次。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換種思路,把運算結果當做已知條件,反推題幹數據。推出的數據一致,證明我們的答案是對的。反之,就需要再重新算一下了。


三、細節決定成敗,不可放過

考試中,九十多對成績很多,100分卻很少。也許並不是孩子哪個題不會,一個單位,一個答案要素,可能都會讓他與滿分失之交臂。所以在確保答案正確的情況下,一定回頭看一下自己的細節之處,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另外,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也還請各位家長督促孩子工整書寫。在方便自己檢查的同時,也能給予老師一個愉悅的審閱心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最後,希望這些文字可以為大家帶來些許幫助,讓孩子真正的養好學習習慣,愛上學習。


琳琅星火


孩子二年級了,做數學題總是馬虎,如何檢查才是對的?

其實,不是孩子的馬虎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我們孩子上一年級,剛開始也是總感覺會把簡單的題也做錯,過後,他知道自己做錯了,我也以為是馬虎,後來,老師告訴我,不是馬虎是問題,是能力的問題。

特別是口算題,計算能力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都是很重點的,孩子偶爾做錯幾個,真的不是馬虎,就得去練。

孩子老師要求20以內的的退位加減法50道計算題在五鍾以內完成才是屬於合格的,只要讓孩子去練,你就會發現,越練,孩子的正確率和速度都提升了。

孩子在一種專注的情況,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能力,不斷的練習,它會養成習慣,從開始的犯錯,到最後就是不會犯錯了。

培養孩子的習慣很重要,不只是考試了再這麼做,在平時就要讓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

很多馬虎都是因為不專注,分心造成的。

在孩子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計時,或者規定時間讓孩子完成,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不會犯錯了。

做題的習慣很重要

小學一二年級是養成正確學習的習慣的關鍵期,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教孩子如何的讀題和做題。比如遇到點數的題,一定要讓孩子有習慣數一個劃一個的習慣,那種列算式的題,要習慣地去劃掉無用的條件,找出有用的條件,這些都能保證孩子提高效率和正確率。

像一二年級的孩子,如果不夠專注,就是檢查他也是浮躁的,第一遍沒看出來,第二遍同樣也看不出來。

所以,要多去觀察孩子做題的習慣,有時間我們只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要去探索背後的真正原因。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噢。

遇見問題,遇見成長!

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歡迎為大家關注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