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幫扶 攜手脫貧——廣東省審計廳、遼寧省審計廳合作幫扶紀實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廣東省審計廳與遼寧省審計廳通力合作,攜手愛心企業,為下屯村貧困戶就業創業爭取啟動資金,共同為抗美援朝老兵遺孀的安享晚年提供保障,為貧困戶脫貧奔康的奮鬥之路添磚加瓦,奉獻審計力量。

真情幫扶 攜手脫貧——廣東省審計廳、遼寧省審計廳合作幫扶紀實

下屯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阮嘯仙先烈的故里,也是廣東省審計廳2016年起定點幫扶的省定貧困村。5年來,廣東省審計廳用心用情用力幫扶,長期貧困的先烈故鄉如今村容整潔、產業興旺、生活和諧,實現了“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殘有所護”的美麗蝶變。

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阮丁榮與84歲的祖母潘三妹相依為命。正當壯年卻只偶爾打些零工,工作隊便常常“家訪”,鼓勵他找份工作。今年4月間的一次入戶談心中,講起祖輩們艱苦奮鬥的故事,阮丁榮拿出了珍藏的祖父家書和軍裝照。原來他的祖父阮利權曾是抗美援朝老班長,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戰爭勝利後在遼寧本溪參加工作,1956年3月復員,一直工作到60年代初,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精簡退職回鄉安家落戶。

這樣一位“無聞英雄”,曾為保家衛國,奮不顧身毅然選擇扛槍上戰場;也為國家發展,無怨無悔選擇退職回鄉種田。這是踐行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將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義舉,也是為國為民、默默奉獻,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2008年,阮利權因病去世,由於子女或已離世或遠嫁外地,潘三妹老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好在經過工作隊的一次次談心和鼓勵,阮丁榮漸漸有了就業的打算,家裡多一份收入,便能給英雄遺孀安享晚年提供更多保障。“只要肯幹,我們都盡力支持。”駐村工作隊決心想辦法為丁榮的就業創造條件,在認真落實現有政策之外,也萌生了向愛心企業尋求幫助的想法。

今年5月,在遼寧省審計廳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下,廣東省審計廳駐村工作隊與阮丁榮祖父生前的工作單位——原本溪鋼鐵公司、現本鋼集團取得了聯繫。儘管相距2000多公里,但在審計人的合作與堅持下,最初權當“試一試”的想法正一步步變成現實。經遼寧省審計廳同仁建議,廣東省審計廳駐村工作隊向本鋼集團審計部致信詳述了阮利權的經歷,說明了他去世後家屬的生活困難,懇請本鋼集團對其老戰士遺孀及老員工後人提供更多社會關懷。經多方數次耐心溝通後,本鋼審計部表示深受觸動,發動黨員同志積極捐款,為潘三妹老人進行了困難救助,捐贈資金也將用於幫助阮丁榮就業脫貧。月前,在駐村工作隊建議和鼓勵下,阮丁榮與幾位貧困戶共同成立了“下屯鄉味”電商合作社,依託下屯村紅色旅遊的發展推廣優質農產品,並用部分捐款購買了電動快遞車,為不便去鎮上的村民收發快遞,開啟了作為下屯“快遞小哥”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廣東省審計廳、遼寧省審計廳的這次跨省協作,是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生動縮影,也是審計人紮根一線、傾力幫扶的真實寫照,更是審計人銘記、感恩抗美援朝英雄的鏗鏘心聲。

70年前,數百萬中國軍人用熱血和生命捍衛正義與和平,值得永遠銘記和懷念。70年後,“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是即將兌現的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這是對英雄最好的告慰和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內容來源:廣東省審計廳

責任編輯:澤慧、思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