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歷年來,怒江州公眾因誤食野菜、野果不當,食物中毒頻頻發生。當前,正值野菜、野果成熟的季節,也是該類食物中毒發生的高峰期。

野菜因其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頗受人們青睞,有些野菜烹調時間過短,未去除有毒成分,會引起中毒。食用野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控制食用量,不要多食

1

多數野菜具有苦味。蒲公英、苣蕒菜等苦菜類野菜中的苦味是由生物鹼引起的,具有一定毒性。這類野菜如果適當食用具有保健作用,對身體有利。如果吃得較多,就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

食用野菜,要炒熟煮透

2

野菜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經過充分加熱可以減少或去除。野生黃花菜中的秋水仙鹼在溫度為60℃度時可被破壞。因此食用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撈出用水洗淨後再進行充分炒熟食用。

防止食用被重金屬、農藥汙染的野菜

3

生長在路邊的野菜易吸收汽車所排廢氣裡的有害物質。汞、鉛等重金屬含量較高,這些有害物質一旦積累在野菜上便不可能被完全清除。生長在菜園邊,田頭間野菜有時也會因農藥化肥汙染而導致不能食用。

避免食用不認識的野菜

4

山上的野菜種類很多,人們經常食用的只是其中的幾種。但是,有毒的野菜不在少數。野菜是否有毒,基本無法從外觀上判斷,所以建議人們在採摘、購買野菜時,對於不知名的野菜,儘量不要食用。

食用野菜後身體不適,儘快就醫

5

不同的野菜,中毒的表現也不一樣。一般野菜中毒症狀較輕,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為常見。也有出現如頭痛、頭暈等神經精神症狀。因此,一旦發現中毒,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隨著夏天的到來,很多野果都開始成熟了,桑葚也大量上市,很多人可能會選擇自己去採摘,但是,在野外採摘野果要特別擔心,不要把有毒野果馬桑果誤當成桑葚,不確定的野果不要吃,以免引起中毒。

馬桑果性狀特徵及中毒症狀

1

馬桑果:為桑科植物,生長於山坡或山溝中,我國南方各省多見。馬桑果豌豆大小,圓形多肉,未成熟時呈綠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鮮紅色,後漸變為紫黑色,味甜略澀,有劇毒,外形似桑葚,容易被當做桑葚誤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有毒

馬桑果

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中毒症狀:


馬桑果中毒於食用後30分鐘至3小時出現噁心、嘔吐、胸悶,頭疼等症狀,食用較多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驟停,上腹部隱痛等症狀,輕型患者表現頭昏、乏力、面色蒼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無抽搐,重型患者呈現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縮小或擴大,反覆抽搐,抽搐時口唇、肢端發紺。危重型患者呈現昏迷、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

提高警惕,注意辯別

2

桑葚是桑科桑屬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的果實,橢圓形,長1-3釐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時為綠色,逐漸成長變為白色,紅色,成熟後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酸甜。

無毒

桑葚


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到郊外遊玩時不要採食外形似桑葚的野果,避免誤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

馬桑果中毒一旦發生,必須立即催吐,並及時用小蘇打(碳酸氫鈉)10克溶於500克溫開水中灌胃,如無小蘇打,催吐時可飲用1%的溫鹽水,直至嘔吐物與飲用的溫鹽水一致,也可用蛋清灌胃,同時將中毒患者立即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有毒

馬桑果


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無毒

桑葚


來源:怒江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標題:怒江州疾控中心提醒大眾 --謹防野菜野果中毒!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吳薇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