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變綠肺!上海啟動最大土壤修復項目,直搗14米汙染層的“手術室”長啥樣?

汙染土壤修復工藝3.jpg

▲汙染土壤修復工藝

一提起桃浦,老上海人就會想起化學醫藥工業。這些企業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汙染。桃浦,成為一塊名副其實的“棕地”。

土壤修復檢測.jpg

▲土壤修復檢測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土壤治理,是桃浦地區首當其衝的任務。桃浦603地塊,曾是世界四大活性染料生產基地——染化八廠的所在地,土壤汙染,土地營養流失嚴重。數據顯示,該地塊9萬平方米,修復工作量包括21萬立方米汙染土、13萬立方米汙染水,最大汙染深度達14米,含有多種汙染物質。是目前上海地區汙染體量最大、治理難度最高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項目。

讓桃浦“綠”起來,必須迎難而上。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琸域環境公司承擔了603地塊的土壤修復任務,經過處理後的土壤,將變成宜居之地。

汙染土壤修復試驗.jpg

▲汙染土壤修復試驗

土壤是無言的病人,全靠土壤修復專家們使用特製的設備對它進行檢測、診斷,確定病的類型,對症下藥。

能直搗14米汙染層的“手術刀”,也絕非等閒之輩。大型高速異位土壤處理設備,是當前國內技術最先進、混合攪拌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一體化設備。由計算機控制,可實現固態和液態化學藥劑的自動添加,每小時最大處理量可達400噸汙染土壤。

現場快速檢測實驗室.JPG

▲現場快速檢測實驗室

在“手術室”土壤修復工廠,從地下開挖出來的汙染土壤,首先由土壤篩分機進行篩分,小於60毫米的土壤顆粒會被傳送帶進入自動連續型混合攪拌設備,之後進入土壤養護區的大棚內部繼續反應。長達一兩個月的時間,讓土壤和化學物質充分結合,最終通入大棚外的尾氣淨化裝置進行進一步處理。大石塊等雜質被淘汰,等待後續單獨處理。

經此一遭,修復後的土壤達一類居住用地標準。目前,該地塊已完成0-2米淺層汙染土的修復,即將全面展開2米以下深層高濃度汙染土的開挖和修復。

土壤修復工廠1.JPG

▲修復工廠一片忙碌

修復工廠專門接收桃浦工業區內多個地塊的汙染土壤,這種集中化修復治理模式,降低二次汙染風險,提升修復效率。接下來,項目部會根據實際需要,在重要點位建造多個修復工廠,實現汙染土壤就地消納和資源安全再利用。

智慧管理平臺2.JPG

▲“工地大腦”一屏統攬

土壤修復前中後期的生命體徵,全靠“工地大腦”來統管。這套全過程數字化智慧管控平臺集BIM技術、GIS系統、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為一體,可隨意放大、縮小的工地三維地圖,使地塊瞬間變得觸手可及。整合接入了環境信息、地下水修復、土壤外運監控、視頻監控等幾大專題應用,為全盤掌握工程進度增效賦能。

“工地大腦”不僅在功能上實現了“觀”和“管”,還要實現對風險預警研判、快速響應的“防”和“救”。現場環境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揮發性有機物、惡臭、揚塵、噪音、風速、溫度、溼度等指標,一旦超標立即自動進入多級預報警推送協同處理機制。這既有助於提高土壤修復效率、降低安全風險,又實現了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

作者:史博臻

圖:上海建工園林集團

編輯:周淵

責任編輯:張懿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