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不是基礎教育失敗的替罪羊。簡直比竇娥還冤!

說到教育,幾乎所有人都是義憤填膺。因為它實在是讓社會太失望了!

於是,誰應該為教育的失敗負責?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試教育成了背鍋俠。這讓應試教育百口莫辯,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儘管眾口鑠金,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真的是應試有罪,那我們來看看道理在哪?

所謂的應試,無非就是一個分數。但分數是幹嘛用的?是學生努力學習知識的方向。這種方向的指引,是有教育者所決定的。

所以,如果應試有問題,那有隻有一個可能。

方向指引可能不對。這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問題。

我們看看學習的課程內容。自然科學的內容是絕對可靠的,因為經得起客觀事實的檢驗。剩下的就是人文科學。它們都經得起客觀事實的檢驗嗎?人文科學的核心課程是語文,所以,人文科學有問題,那麼語文就絕對脫不了干係。所以教育的失敗,第一個要嚴格審查的學科就是語文。教育改革的核心也一定是語文,否則這樣的教育改革最後一定失敗。

第二,學習的知識類別輕重緩急有問題。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用官方的語言講,叫五講四美,社會主義新人。簡單一點說,就是做一個好人唄!什麼是一個好人啊?通情達理,遵紀守法。

所以教育是圍繞做人做事的道理灌輸展開的。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事是第二位的。因為做事是工作,工作的目的是賺錢,賺錢的目的是讓自己做一個體面的人。

所以工作的技能培養應該在應試中處於次要地位,做人的道理灌輸應該在應試中處於主導地位。技能的培養由自然科學完成,做人的道理由語文科學完成。

反觀我們現在的分數結構,並沒有體現出應有的輕重緩急,從分值來看,語文科目的分數顯然是偏低的,至少給學生的信號是,語文與數學英語等價。

對於這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因為分數結構是可以通過評分標準和試卷結構得到修補。而且在激烈競爭的學業壓力下,分分必爭,這個結構問題會得到一點的緩解,不會導致全面的教育失敗。

因此,教育的失敗一定是第一個問題造成的。也就是語文科學的教育內容存在嚴重的問題。

由此可見,分數只是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關鍵是在用工具的人把方向指錯了。只要方向指對了,中國的教育必定很快煥然一新。

古時候的科舉制度,一樣是考試,和現在的語文教學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大家看看,古代的文人才子數不勝數,今天為什麼寥寥可數?

有人說,分數高,不代表這個人的品德和才能高。確實如此,狀元郎裡也有陳世美,但屠狗之輩也有義薄雲天之人。

教育指負責把道理講給學習者聽,至於學習者聽進去多少,理解了多少,能夠運用多少,落實在行動上又有多少,取決於人的悟性等等若干因素。要不然孔子是聖人,他教出來的學生豈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所以,應試教育無罪,而是而是教育的內容有毒。只要除去教育內容的毒素,應試教育就會成為培養人才的絕對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