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不是基础教育失败的替罪羊。简直比窦娥还冤!

说到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是义愤填膺。因为它实在是让社会太失望了!

于是,谁应该为教育的失败负责?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试教育成了背锅侠。这让应试教育百口莫辩,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尽管众口铄金,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真的是应试有罪,那我们来看看道理在哪?

所谓的应试,无非就是一个分数。但分数是干嘛用的?是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的方向。这种方向的指引,是有教育者所决定的。

所以,如果应试有问题,那有只有一个可能。

方向指引可能不对。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问题。

我们看看学习的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的内容是绝对可靠的,因为经得起客观事实的检验。剩下的就是人文科学。它们都经得起客观事实的检验吗?人文科学的核心课程是语文,所以,人文科学有问题,那么语文就绝对脱不了干系。所以教育的失败,第一个要严格审查的学科就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核心也一定是语文,否则这样的教育改革最后一定失败。

第二,学习的知识类别轻重缓急有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官方的语言讲,叫五讲四美,社会主义新人。简单一点说,就是做一个好人呗!什么是一个好人啊?通情达理,遵纪守法。

所以教育是围绕做人做事的道理灌输展开的。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事是第二位的。因为做事是工作,工作的目的是赚钱,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做一个体面的人。

所以工作的技能培养应该在应试中处于次要地位,做人的道理灌输应该在应试中处于主导地位。技能的培养由自然科学完成,做人的道理由语文科学完成。

反观我们现在的分数结构,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轻重缓急,从分值来看,语文科目的分数显然是偏低的,至少给学生的信号是,语文与数学英语等价。

对于这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分数结构是可以通过评分标准和试卷结构得到修补。而且在激烈竞争的学业压力下,分分必争,这个结构问题会得到一点的缓解,不会导致全面的教育失败。

因此,教育的失败一定是第一个问题造成的。也就是语文科学的教育内容存在严重的问题。

由此可见,分数只是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关键是在用工具的人把方向指错了。只要方向指对了,中国的教育必定很快焕然一新。

古时候的科举制度,一样是考试,和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家看看,古代的文人才子数不胜数,今天为什么寥寥可数?

有人说,分数高,不代表这个人的品德和才能高。确实如此,状元郎里也有陈世美,但屠狗之辈也有义薄云天之人。

教育指负责把道理讲给学习者听,至于学习者听进去多少,理解了多少,能够运用多少,落实在行动上又有多少,取决于人的悟性等等若干因素。要不然孔子是圣人,他教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所以,应试教育无罪,而是而是教育的内容有毒。只要除去教育内容的毒素,应试教育就会成为培养人才的绝对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