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電影《大贏家》在西瓜視頻免費上映,引發了影迷們的熱議,藉著前不久翻拍片《誤殺》的熱度,不少影迷對這部翻拍片同樣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夠打破國產翻拍必爛的魔咒,不過現在看可能有點難度。《大贏家》目前豆瓣6.8分(119737人評分),和它翻自同一部電影的韓國片《率性而活》則在豆瓣有8.3分(49891人評分)。

兩部影片都翻拍自日本電影《永不結束的遊戲》,豆瓣8.3分(154人評分)。

劇本題材大意是講述一個老實人把原本是大家都認為走走過場就可以的“搶銀行”無比認真的對待,弄的警察束手無策,盡失顏面,最終由老實人獲得了搶銀行勝利的果實。所有人最終都敗給了一臉嚴肅、略顯誇張的老實人,警察、官員、銀行職員、“罪犯家屬”、圍觀群眾等等組成的一幅眾生相,揭露出一幕幕人性和社會現實的真相,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掩面長思。可以說,兩部電影都是優秀的黑色幽默社會諷刺喜劇。

那麼,對於豆瓣評分來說,對於中韓兩部電影是否在打分上是否真實體現了兩部電影的差距?筆者就從五個方面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兩部電影的不同,看看最後我們的答案是否一樣?

  • 影片的敘事結構和懸念設計
  • 不同職業人物設置帶來的新鮮感
  • 鏡頭語言與場面調度的優劣
  • “細節”打造的是否精準,能否讓觀眾共情
  • 影片立意的高下,文化內涵的表達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大贏家》海報

一、敘事結構與懸念設計

《率性而為》在影片結構上是正常的線性的敘事結構,關於人物給了很多的線索,為劇情的合理化發展添加了更多的元素,比如說鄭度滿被“貶”去做交警,碰到了新上任的警署署長,署長故意安排他去搶銀行,這樣就給了人物一個立得住的動機。在懸念設計上也一樣,從開始研究怎麼搶到付諸實踐,對警方行動的預測等等,到最後的順利脫身,結構完整引人入勝。

而對於《大贏家》來說,電影敘事採取了單線時空交叉結構。整個結構非常緊湊,介紹了人物性格背景之後,直接進入搶劫場景,毫不拖沓,笑料密集,導演一直吊著觀眾的胃口,不知道主人公嚴謹是否能夠成功的搶劫銀行,在影片前段主人公的搶劫計劃A流產,當時的接應嚴謹的妹妹獨自離開,直到影片的中後段才揭開了另有同謀一起參與搶劫的活動,包括結尾處逃跑的懸念設計,也較為精巧。

因為《率性而活》是2007年的電影,《大贏家》2020年上映,如果說《大贏家》在影片結構和故事懸念上完全沒有照搬韓版電影,那就是自欺欺人,但是在珠玉在前的情況下,《大贏家》的改編頗有新意又符合人物性格特點,算是給國產翻拍片挽回了一點顏面吧。

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個人認為《率性而活》稍勝一籌。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二、人物是影片的靈魂

《率性而活》中男主人公鄭度滿是一名落魄的警察,因為對上司的揭發被髮配成為一名交警,因為攔截了闖紅燈的警署署長,被設計去搶銀行。而人物性格亦可從這個小衝突給出觀眾線索,鄭度滿的執著,對待權力的正直和不妥協,還有他對警察辦案流程的熟悉和犯罪分子的心理動機的瞭解,讓整個故事更加可信,包括與後面警察特工的對戰,讓觀眾對他能成功搶劫這一事件深信不疑。

影片中警署署長的闖紅燈,好大喜功,對鄭度滿的公報私仇,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對談判專家,媒體記者,甚至是鄭度滿家人的刻畫,都很真實。

《大贏家》的主人公嚴謹則是一個處事嚴謹認真的銀行職員。陰差陽錯奉命搶銀行,由於他性格上的嚴謹認真,對搶銀行這一任務也務必認真,通過他的認真和眾人的玩笑對比,帶出了很多的“笑果”,影片將他的成功搶銀行歸根為他認真的學習演練和嚴謹的態度,倒也可以讓人接受。

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眾多的配角一樣出彩,嚴謹的父母、妹妹,都是可愛的人兒,不知道這樣的家庭怎麼樣就培養出這麼“嚴謹”不世故的兒子?中槍警察和銀行眾職員一樣讓人驚豔,還有警察局長和被困人員,孕婦,爺孫,都有自己的故事,無論是憨厚的保安,中性搞笑的大堂經理還是氣急敗壞的銀行上司,人物都塑造的搞笑又接地氣。

所以,在這一環節上,我認為《大贏家》雖然在主人公職業設置上稍有遜色,但可以靠人物群像獲勝。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三、鏡頭語言與場面調度

鏡頭是電影敘事最基本的單位,在這一方面,兩部電影都做到了比較優秀。整個故事敘事完整,劇情銜接流暢,構思和創意十足。在場面調度上因為搶銀行的環境所限,影片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銀行的辦事大堂中進行的,對大堂中攝像頭,辦事櫃檯,等候區等等,通過鏡頭和人物事件衝突的逐步推進,給了較好的交代,影片涉及的各種道具,也給出了巧妙的解釋,包括最後的對決,警方的妥協,槍戰,在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方面,我認為雙方打平。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四、影片的細節帶來的真實感

接下來不得不說的是兩部影片在細節上的深究了。

《率性而為》中在主人公的刻畫上下了較多的筆墨,他的行為習慣,性格特徵,辦事方法,對搶劫銀行細節的認證程度,都是影片對人物刻畫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他讓我們相信這一事件的真實可能。包括談判專家找來他的媽媽說服他放棄搶銀行,他媽媽問他的竟然是他的印章在哪,人物生活場景真實再現。還有他的槍走火之後,眾人才開始認真對待他的搶劫,包括最後的逃脫,朋友的放行,在碼頭上的訣別,可以說導演還是很用心的。

而《大贏家》中的細節值得一說的就更多了:

首先是銀行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設置,機靈的問答,微笑的服務,包括最後手拿機槍掃射,承包了筆者近期的笑點;

還有嚴謹沒有開始動手就先被“朝陽群眾”發現了,嚴謹爸爸接到警察電話,拜託警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特意叮囑他“沒有困難要給警察製造困難”,嚴謹媽媽則是談判現場給兒子徵婚;

包括銀行領導最開始對嚴謹的“恨鐵不成鋼”,還有同事的“讓領導先走”,還有前後呼應的為什麼嚴謹不合群,於海嬌願意和他合作搶銀行;

孕婦老公的臨陣逃跑,糾結自己的孩子跟誰姓,祖孫倆感的情的轉變,警察的態度轉變等等很多的細節,可以說單純做為一部喜劇片《大贏家》的笑料還是很有誠意的。

所以這部分我把分給《大贏家》。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五、滿足於“一笑而過”永遠無法成就經典

但是,一部好的電影可能有完整敘事,搞笑的情節就可以了。想成就一部經典電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僅僅靠這些可不行。

不想當影帝的搶劫犯,不是好職工。韓版電影更多的指向了對現實的諷刺,《大贏家》則更注重對人物內心的探究。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太多的人過的都過於“浮躁”了,很多時候都得過且過,所以,像鄭度滿和嚴謹這樣認真到有點“軸”的人,並不討喜。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成了電影中的笑料,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衝突和麻煩的來源。

但往往是這種“軸”,這種不輕易向生活、向現實妥協的人,才成就了我們的現世安穩。無論是韓劇中對官僚思想、對媒體大眾的諷刺,還是國產喜劇中對人物內心轉變的刻畫,影片都沒有就此止步。

正是因為“奉命搶銀行”這一近乎荒誕的情節設置,由於人物的偏執和認真,才暴露出整個社會在遇到同樣的真實情景時會多麼的脆弱和不抗打擊,銀行和警方看似萬全的設置經不起重重的考驗,暴露出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關鍵時刻才能救人性命。

正如一直讓全球頭疼的冠狀病毒事件。某國的演習最後起到了什麼作用?就像這次搶銀行的演習一樣,人們是否就覺得走走過場也就罷了,那我們又何苦勞心勞力的設置它?這種無用功帶來的可不止是錢財的浪費,現在看來,是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呀!

說回電影的立意。

《率性而活》的結尾有一段自白:

我從來都不是為了贏,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我在您的囑咐下搶銀行。殺了八個人,這並不是我原本的計劃。現在還在和警察僵持,我有槍,在現在的情況下強盜沒有選擇,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之後他只能殺了人質之後自殺。一整天的對峙下來,警察完敗。這是對現實世界最大的諷刺!

而《大贏家》也有一段做為劫匪的獨白,應該就是導演給的題眼:有的人為什麼走上成為惡人的道路,因為他的慾望超過了他的能力,而走上了歧途。所以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啊,朋友們!

影片的最後警察局長雖然知道了嚴謹的逃跑計劃,卻仍舊大方承認了警方的失敗。算是嚴謹帶著同夥成功逃走了。在國產電影中,這一步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了。

綜合下來,筆者認為《率性而活》的立意更深遠一點點。

《大贏家》VS《率性而活》,同樣是翻拍,咋就韓國一定贏?

寫在最後:

盤點下來,在影片的結構設置、情節懸念、人物塑造、場景調度、細節刻畫、整體立意多個方面,兩部電影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整體打平。

如果要給《大贏家》挑點毛病,給中國翻拍電影挑點毛病,個人覺得有時候大家都太浮躁了,又太拘謹了,這可能也不只是中國電影的問題。總之,我覺得豆瓣評分還是有點低了,很多觀眾說《大贏家》不如《率性而活》,大家也是恨鐵不成鋼吧,給的分低一點,希望進步的空間更大一些?

希望我們也能原創出更多優秀的電影。歡迎關注@1CM 的權力,帶給你不一樣的電影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