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工作日的早上8點,停在虹橋路996弄的一輛移動餐車

忙碌起來。早早趕來的鄒兵打開車廂,升起車窗,一邊消毒整車,準備好料理臺,一邊等待正在周邊站點準備預製品的店長孫燕青。在疫情期間,這輛移動餐車每天為三個社區助餐點的老人供餐,也解決了周邊園區白領的用餐難。


從商務樓裡的智能餐廳到街頭的移動餐車,一場疫情拓寬了熙香公司的思路。共享經濟時代下,移動廚房有著更多應用空間,而立足無接觸經濟,無人廚房也將投入試運營。危機下的機遇,遇到了有準備的人。


“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01

移動餐車就位

保障老人剛需


昨天上午10點,海岸君趕到虹橋路996弄時,店長孫燕青和助理鄒兵正在做供餐前的最後準備。當天的套餐選擇有三種,椒鹽排條、雞汁百葉包和泡椒紅湯魚,除了雜糧米飯和蔬菜,還有一份銀耳羹和水果。


“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11點不到,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就來打包套餐了。原來在疫情發生之前,熙香就在為虹橋街道社區助餐點的老人們提供餐食服務,但疫情之後,堂食暫時關閉,至今也沒有恢復。有吃飯“剛需”的老人們怎麼辦?熙香董事長劉蘊熙想到了公司儲備的“秘密武器”——移動餐車


“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2月27日開始,這輛裝載著智能蒸烤箱、操作檯、微波爐、洗手池等功能的小型廂式貨車正式出餐。雖然只能容納兩人在裡面工作,卻能為社區老人和園區白領提供數百份以上的午餐。


鄒兵給海岸君演示了一下:把預製好的菜餚分裝在錫紙盒中,然後一份份放進蒸烤箱,一鍵點擊“椒鹽排條”或“泡椒紅湯魚”等程序。時間一到,取出盒子,蓋上蓋子,再和另外幾樣餐點一起打包。每天上午,送餐員都會把一份份餐點送到老人的家中,提前在APP或小程序上預定或團購的白領,則能在自己選定的時間段取餐。


“2月10日以後,周邊園區的企業陸續復工,但附近的餐廳卻基本都是關閉狀態。”熙香區域經理衛靜雯告訴海岸君,園區負責人見到了移動餐車,主動提出團購餐點,也讓其供餐能力進一步釋放。隨後另一輛餐車被開到了長寧區臨時集中留驗點每天為防疫工作人員和旅客提供三餐加夜宵


02

抓住“無接觸”機遇

無人餐廳有了“樣板間”


作為一家“互聯網+餐飲+人工智能”的企業,在疫情之前,熙香大多把餐廳開在商務樓裡,用全自動智能烹飪設備提供餐食。疫情期間,企業推遲復工,再加上遠程辦公,用餐的人自然少了。但隨著3月以後各企業復工率升高,再加上創新送餐模式,熙香的銷售數據開始直線往上,目前已經恢復到了非疫情期間的80%。


劉蘊熙也從被疫情改變的消費習慣中看到機遇,移動餐車就是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之一。“去年我們開始研發餐車,疫情加速了這一模式的落地,充分發揮其靈活性高的特點。今後在醫院、火車站、展會、大型活動等需要快速、大量供餐的場所,移動餐車就快速趕到,發揮應急作用。”


“移動廚房”來了,解決白領和社區助餐點老人用餐


此外,熙香研發的無人餐廳也在近期完成了“樣板間”的打造。不但在取餐、收銀環節做到了無人化,就連後廚也是2.0版的全自動廚房,實現機械臂自動化烹飪,中餐的八大菜系和炒、煎、蒸、煮、炸等操作都能模擬。


“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用餐方式,食品安全衛生無疑是最重要的需求。我們的智能餐飲數字化能對食材、供應鏈、生產、物流運輸、配送全環節都進行了數據化、標準化管理,用無接觸的方式完成全套出餐流程。”劉蘊熙表示,疫情讓“在線新經濟”的前景更加明朗,企業有信心從危機中挖掘出新機遇。而面對添加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模式,熙香所在的長寧區職能部門也在探索全新的監管模式,幫助新業態健康有序地走上發展快車道。目前,移動餐車已經拿到了“上海市食品攤販臨時經營公示卡”,持證上崗更有制度保障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張鈺芸

攝 影 | 張鈺芸

編 輯 | 梁 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