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前幾天,去爸媽那吃飯。

閒聊起來,老媽說,小區內有個女的跳樓了。家本來是住在三樓,卻跑到了七樓從樓梯過道窗戶口跳了下去,當場死亡。

我隨口問:“什麼原因。”

“不知道。”老媽是典型的吃瓜群眾似回答。

人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在知乎上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在每個人眾多的信念中,都有一些核心信念,它代表著我們的身份,或者說,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當這些信念因為某些原因坍塌時,我們就會感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被毀滅掉了,如果這部分是我們特別看重的,當時我們的注意力又全部集中於此而無暇它顧,就可能因為無法面對失去而選擇輕生!”

今天,我們不聊自殺的問題,我想聊一個比較複雜但卻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是怎樣從一個嗷嗷待哺的無知嬰兒變成了如今有眾多想法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信念從何而來?


信念是如何建立的?

我們漫長的成長過程,就是建造一座“信念金字塔”的過程。

出生伊始,我們一無所知,但因為生物學上的先天設定,我們對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每一天,我們的周圍或主動,或被動,發生著無數的事情,這些事情組成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於是,“信念金字塔”的第一層慢慢的堆砌而成,它被建造在未知的現實世界之上。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信念金字塔的第一層

一個名叫曼弗雷德·齊默爾曼的神經學家預估我們接受信息的腦容量在每秒鐘1100萬字節,但我們能有意識地接收到的只有每秒40字節。

所以,即使每時每刻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有很多,但能進入到我們有意識的大腦中,並對我們造成影響的卻微乎其微,而且不盡相同。

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是同卵的雙胞胎,即使成長環境完全相同,最終也會形成有差異的性格。

因為我們每時每刻的注意力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同樣的一部電視劇,有人看到的是“愛情”,有人看到的卻是“親情”。

同樣的一句話,哥哥正在堆積木,沒有聽到;弟弟正無聊的玩手指,不僅聽到了,而且這可能是對他以後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一句話。

於是,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之上,注意力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從中選出對我們有影響的經驗,形成了獨有的個人經驗,“信念金字塔”就又多了一層。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信念金字塔的第二層

我們人類是很擅長歸納推理的,基於個人經驗,我們往往會推導出一些理論,並且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會對理論進行判斷。

例如小時候,我們無意中碰到了滾燙的爐壁,我們手上被燙起了一個泡,並且感覺到了疼痛,於是,我們形成了一個理論:滾燙的東西不能碰。

下一次,我們不小心又被開水燙了一下,接著,我們對這次的經驗進行判斷,發現它和爐壁燙傷手是一個理論,於是,“滾燙的東西不能碰”在我們的推導判斷之後就成為了我們的信念。

就這樣,基於個人經驗的推導和判斷,就形成了我們最終的信念。

當然,你也可以把別人的經驗,把學到的知識變成你自己的經驗,再通過理論和判斷,這樣也可以形成信念。

而且,每一次的推導和判斷,都會在無形中加強我們的信念。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信念金字塔的建成

就這樣,金字塔模型又多了三層,上述就是我們信念形成的整個過程,要注意,這裡的信念指的是所有你認為你知道的事情的集合。


信念是一種模型,我們用自身信念認知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建造自己的“信念金字塔”呢?

1.因為站在塔頂,未知的世界就變成了已知。它就像是一張地圖,是我們導航世界的工具。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塔頂的小人就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

例如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大學,這樣才會過上好的生活,我們也進行了理論和判斷,最終形成“知識就是生產力”這樣的信念,這個信念會一直驅動著我們不斷的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從而在極速變化的世界中不至迷失。

信念是有效的,也是必須的,它在一定意義上簡化了複雜的世界,使我們能更好地生活,我們不必什麼事情都要重新感知、重新推導和判斷,這大大加強了我們的效率。


2.同時,信念可以使我們共享他人的世界,建立起生存必須的社交關係。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我們的信念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又會影響到他人;他人通過解讀我們的行為從而窺得我們的信念,如此,有相似信念的人能更好地相處。

例如,我們對流浪狗的愛護就可能吸引來同樣愛護小動物的一類人,這樣就組成了我們的社交圈層。

又比如,只有我們對親情有著相似的信念,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關係。


3.核心信念形成了身份認同,多個身份組成了現在的我們。

我們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呢?

通過自己和他人的評價。

“我是一個勤奮能吃苦的人”、“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你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工作能力不強”等等。

每一種評價,都是一種身份的認同,許多不同的身份,就構成了真實的我們。

無論是哪種評價,我們對自身的,或者他人對我們的,都是源於我們的信念,或者我們因信念導致的行為。

所以,我們就是所有信念的集合。


信念是有盲點的,我們只是“摸象人”

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呢?真正地認清這個世界,認清真實的你

信念有著諸多的好處,但,它不是萬能的。

整個世界就是一頭“巨象”,而我們,都是“摸象人”。

就像一雙手無法觸摸世間萬物,一雙眼睛也不能看盡人生百態;我們能抓住事實的碎片,但我們無法得知真相的全部。

站在“信念金字塔”的頂部,我們以為,世界已經從未知變成了已知,但,我們是錯的。

從信念的建造過程可以看出,信念的形成只是無數次推導和判斷的累積,多數情況它更是基於我們個人主觀經驗,它不代表事實,也不代表真實的世界。

所以,雖然信念是必要的,沒有它,我們無法生存;但我們不能什麼事都依賴信念,否則,我們終將被自己的信念所困。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幸福通透,然而,世界的複雜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生而為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地認清真實的世界。

但從未知世界到已知世界,是我們建立信念的過程,我們信念的“質量”,決定著我們對世界認知的程度。

所以,請慎重對待你的信念,也請明智的建立信念。

#技能改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