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阿里創始人馬雲曾說:員工離職,原因無非兩條:

1、錢沒有給夠

2、過得不開心

其它理由,都是假的,給公司留點面子而已。

馬上私信關鍵字“績效”,發送100分鐘內部薪酬績效管理視頻

阿里巴巴也是如此,但在早期,由於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其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後來,馬雲痛定思痛,決定從源頭進行徹底的改革!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一、人才流失的源頭是招聘

人力資源選用育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而選人就是根源。

我們問過很多中小企業老闆,極少有人會親自面試每一個入職員工,很多老闆過早就把這一權力交給人事或者部門主管。

這會存在什麼樣的隱患呢?

人事是不太清楚這個崗位的具體職責和任職要求,那招來的人往往只是合他眼緣,並不一定適合崗位

員工由於擔心自身地位受到威脅,傾向於招聘一些比自己弱的人才,而老闆則不會

真正優秀的人才往往是因為老闆的吸引力才會願意去一家公司,如果變成其他人則容易錯失一些人才

阿里巴巴在公司發展到 400-500 人的時候,任何人加入公司,包括前臺,包括保安,馬雲都會親自面試。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誕生出一些傳奇性的人物,很勵志的人物,沒什麼好稀奇的。

在公司的初創階段,老闆一定要把招聘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招的人行,他們才能替你幹事,招的人不行,你就要去替他們去幹他們該乾的事。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二、跨級選拔人才

阿里的招聘沒有去過北大、清華,很多人也對此產生疑問。

後來,馬雲給出瞭解釋:平凡人做平凡事!

為什麼會這樣?比如,我要招一個可以拿10000月薪的人,如果去8000-10000裡面的人中挑,是很容易的,但對這類人來說,我既然能掙8000,拿10000是很正常的,並且這樣的機會太多了,也不值得珍惜,因此這類人才也是比較容易流失的。

那我們跨級怎麼跨?

就是我要招一個10000月薪的人,去3000-5000的人裡面挑。有人說不可能,這其實就像在二本學校挑一個可以媲美211、985的人,難嗎?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絕對是有的。

這樣的人會覺得我受到了重視,對公司就更加忠誠了,你後期再把他培養出來,他就會成為你的核心骨幹。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三、構建激勵性的薪酬體系

馬雲說到,薪酬的設計,要遵循幾個原則: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本質就是建立合理的薪酬機制,提高人效。

馬雲始終認為,企業必須要學會給員工加工資,但不是無條件的加薪。

而是當員工做出加過,做出價值的時候,公司必須要懂得給員工加薪,以讓員工能夠更有狀態的投入工作,提高積極性!

但這個績效思維,為何很多企業卻執行不了?

有一家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有5名員工,員工拿的都是固定薪酬,每人3000 元月薪,一共15000元部門月薪。

老闆按照這個績效思維,做了一下的調整:

1、辭退或轉崗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每人加薪1000元,月薪提升到 4000元/月,相當於3個人拿原來4個人的月薪總額!

3、公司節省了3000元,即節省了1個人的工資費用!

從設計上來看,沒什麼問題,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下降了!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問題開始出現:

在改革的前3個月,員工的狀態也確實提升了,在老闆開始內心暗自歡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剩下的3名員工開始抱怨工作太累,3個人根本完成不了5個人的活。緊接著企業也開始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如客戶的退貨量增加了,客戶投訴增加了,產品的出貨經常延期。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完成不了現在的工作量,於是開始增加人手。

但因為現在的員工已經是4000月薪,再增加人的時候,也只能按照4000月薪的標準增加。

此時4個人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了16000元,比原來5個人已經多出了1000元的成本!

更鬱悶的是,4個人工作一段時間,依然反饋工作量太大,企業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老闆最終還是再配置1個人。

最終部門的人數還是回到了原來的5個人,但此時部門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20000元,比改革之前增加了5000 元的成本!

結果是:

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但企業的工資成本卻稀裡糊塗的被增加了!老闆開始懵了!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馬雲的這個績效思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

老闆沒有理解透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

”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拿工資,

而是如何把“活“做好!這才是關鍵!

所謂的”活“——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當員工的工作量提高了,那麼他的收入就提高,實現多勞多得的效果!

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的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

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企業要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定編定崗定薪酬的傳統思維!

而應該要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舉例說明

會計的薪酬設計思路

在企業,會計一般都是固定工資,加工資基本上不可能。而且到了加薪的時候,到底加多少才合理,也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對於會計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多。對於老闆來說,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加多了會增加公司的成本,內部的薪酬平衡也必須有所考量。所以會計崗位看上去穩定,實際在企業流動性非常大。

馬雲:阿里早期人才流失率一度高達120%,原因無非這兩點

點評

說明會計的職業能力、職業規劃必須與薪酬相關聯。當這個會計能夠做更多有價值的事,並且做出好的結果,就可以加工資。這個價值和結果一定是公司要的,並且能幫助公司實現更有效的經營,同時員工也加工資。

把會計的工資和結果掛鉤,產出高了,結果高了,會計自然就不會流失了

馬上私信關鍵字“績效”,發送100分鐘內部薪酬績效管理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