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婺城召開“兩會” 春風送暖正當時

浙江之聲4月21日訊(浙江之聲記者藍柳丹,通訊員孫武斌、月映紅報道,攝影田雙雙)

4月18日至22日,婺城區“兩會”召開。這次“兩會”,正值婺城區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開展“保先爭優、善作善成”大討論,對如何讓婺城更加開放、如何讓婺城發展更加高質量、如何讓婺城更加智慧、如何讓婺城更加創新等11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之際。

金華婺城召開“兩會” 春風送暖正當時

  對改革發展的最大敬意,就是創造新的更大成績。一年來,圍繞推進“雙城”戰略高質量發展,婺城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負重拼搏、擔當作為,以“我將無我”的情懷和境界,以時不我待的拼勁和幹勁,交出了一份“高質量、走前列、答高分”的優秀答卷。

  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花落婺城

4月15日,全省建設平安浙江工作會議公佈了我省2019年度平安市、平安縣(市、區),婺城區連續15年獲評平安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一星平安金鼎”。自此,婺城區成為全省首批榮膺“一星平安金鼎”的縣(市、區)。“平安婺城·幸福城”建設再添金名片。

  近年來,婺城區深入推進“基層基礎提升年”“矛盾糾紛和積案化解攻堅年”等活動,全面推廣“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民情民訪代辦等做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上升,平安指數一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各項指標在全市也一直位列前茅,縣域治理現代化的“婺城答卷”徐徐展開。

  婺城區全力推進“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家庭”等15項系統平安創建活動,確保平安建設工作常態化、系統化,形成了“四聯三防”“陸地融合”“情指行一體化運作”等先進經驗,鋪就了一張多點防控、多維度監督、全方位保障的牢固安全網。

  去年以來,婺城區高標準建成18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完善基層治理四平臺流轉,深化全科網格建設,實現“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高效運轉。據統計,婺城區自三級綜治中心建成啟用以來,共收到上報事件20餘萬件,解決了19.9萬餘件,解決率達99.5%,努力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婺城區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通過以黨建帶群建促社建的方式,讓81名社區民警全部兼任村(居)黨支部副書記或主任助理,指導平安類組織建設365批次,同時將鄉鎮(街道)、社區幹部以及網格員、平安志願者吸收到平安類社會組織,共計24個組織8700多人次參與,其中黨員1200餘名,成為發動群眾、帶領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現代化體系。

  在城西街道,“和姐”宋園春與“陽光節潔幫”工作室民警徐節潔組成的“黃金搭檔”,是當地民情民訪代辦的金名片。兩人所在的城西街道民情民訪代辦站,為許多居民解決了疑慮,並培養了一大批民情民訪代辦員。一群群“婺城大媽”“婺城大叔”,戴著紅袖套,拿著小喇叭,走街串巷開展平安巡防、糾紛調解、文明勸導。截至目前,婺城共建立了各類群防群治隊伍1000餘支,人數近兩萬人,從護航G20到護航十九大再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一刻不鬆懈、時刻在行動,踏著堅實的腳步,守護著婺城的平安。

  平安區的創建進一步優化了婺城的發展環境,提升了婺城的美譽度。“五水共治”再奪全省“大禹鼎”,讓婺城的好山好水更加清秀。去年召開的首屆婺城發展大會,近500多位鄉賢和各界人才聞著花香回故鄉,唱響《親愛的婺城,親愛的你》,婺城千年古韻和現代風貌也亮相《中國推介》,一座美好生活幸福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城市重點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暖心鍵”

  4月8日,婺城區城西街道西郊村96歲的老人高阿香在子女的陪伴下順利完成了安置房抽取。當天,城西街道西郊村70歲以上的老人迎來了拆遷安置。

  西郊城中村改造是婺城區高鐵新城開發建設的重點工作。去年5月份,婺城區啟動了西郊4個老村和兩個“新村”的徵收工作,短短42天就完成了4個老村和兩個“新村”共569戶的簽約。

  今年3月,西郊兩個“新村”全面進入騰空拆除階段,但是老年人安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整體推進速度。為打消村民對拆遷後老人安置問題的顧慮,高鐵新城西郊徵遷指揮部充分考慮村民需求,決定對老年人先實施安置政策。在安置分配現場,今年74歲的陳春鳳充滿了期待:“政府為我們老人著想,等安置好了,我也能安享晚年。”

  據悉,目前高鐵新城西郊城中村改造涉及的4個老村已經拆除完成,另外兩個“新村”預計將在4月底完成騰空,5月底完成拆除。這是婺城區黨員幹部深化“三服務·婺城家服務”,夜以繼日、拼爭搶創,將心比心、以情換情,全速推進項目建設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

  同樣,作為婺城區另一項城市重點項目,位於三江交匯之地的城東街道上浮橋區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裡逐漸沒落為髒亂差的遺忘之地,與全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及“一城一區”發展格格不入,成為最需要拆、最難拆的區塊。

  婺城區政府作為房屋徵收責任主體,對上浮橋區塊(復興街以西)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徵收,涉及被徵收戶1092戶,被徵收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國有土地佔地面積約87畝。此次徵收也是市本級範圍內單體區塊戶數最多,涉及歷史遺留、疑難、複雜問題最多的一次徵收。

  去年9月中旬啟動,在10天內完成入戶調查,13天完成房屋評估,17天完成第一批公示被徵收戶的簽約。目前,整個區塊進入全力拆除階段。這是婺城區黨員幹部雙線作戰,築牢“黨建+徵遷”堡壘,打造“支部+項目”樣板展示的新作為。

  婺城區圍繞“城市新客廳、產業新平臺、文化新地標、未來新社區”定位打造的高鐵新城開發全面提速,城北區塊建設穩步推進,婺城新城區發展取得新突破,“南山國際慢城”推進連片打造,一個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充滿時尚的創新之城正在崛起。

金華婺城召開“兩會” 春風送暖正當時

  全面奏響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春分時節,萬物生長。婺城的綠水青山在千里沃野交織成一曲絢麗的樂章。在婺城區蔣堂鎮柿樹壟村,今年種植了770畝早稻的種糧大戶盛桂有,專門聘請了兩名技術人員操控無人機噴灑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這兩臺無人機一臺可裝載農藥20升,另一臺裝載16升,10分鐘就可噴灑農田15畝。

  從單一的種糧大戶向現代智慧農業轉型的盛桂有,正是婺城區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的一個縮影。去年5月,婺城區啟動農業“標準地”改革。至當年底,全區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87萬餘畝,初步認定存量農業標準地項目79個,面積1.75萬餘畝;增量農業標準地項目16個,面積9200餘畝。這個獲人民日報點讚的農業“標準地”改革的“婺城模式”,為婺城奏響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奮進曲”,贏得了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飛揚智能製造小鎮也因此應運而生。去年3月,飛揚智能製造小鎮掛牌設立,破土而生;當年5月,飛揚智能製造小鎮入圍省級創建類特色小鎮。今年3月,飛揚智能製造小鎮已經機聲隆隆,逆勢飛揚。短短一年間,飛揚智能製造小鎮邊建設邊招商邊落地,在林立的塔吊、非凡的速度中嶄露頭角,以其日新月異的蓬勃生機,展現了婺城工業經濟的新增長。

  4月16日,在萬里揚在飛揚智能製造小鎮的1號廠房裡,工人和機器一片忙碌。因研發的進口件替代技術降低了15%的生產成本,萬里揚的汽車零部件供不應求,今年一季度,萬里揚在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下,再次逆勢增長,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不僅僅是飛揚小鎮,近年來,婺城區為了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落實上級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更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共建金義都市區中,借勢借力推動婺城崛起。去年,婺城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均增長8.8%。全區11個小微企業園通過省級認定。深入實施“尖峰行動”,完成企業股改7家、上市掛牌16家。大力推進智能製造、“兩化融合”,入選市級“兩化融合”重點項目8個。

  新徵程,新使命,新作為。校準“重要窗口”婺城座標,牢牢把握“重要窗口”建設的新目標新定位,婺城區將以“六個聚焦六個現代化”為舉措,即聚焦疫情長效防控,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都市能級提升,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經濟治理現代化;聚焦農業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聚焦環境質量改善,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聚焦服務保障提質,推進民生治理現代化,奮力推動“雙城”戰略落地成景,以“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狀態,繪就“擔當趕超、婺城圖強”的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