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深受劉備器重。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為前鋒。同年秋天,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 令魏延斷後。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與楊儀、姜維等人密謀,恐將來難以駕馭魏延,設計將魏延處死。這就是《三國演義》一書對魏延的大概記載,這一記載矇蔽了很多人,使人們覺得魏延死的咎由自取,也使人們覺得諸葛亮神機妙算。

但是在正史中,魏延根本沒有殺過韓玄,諸葛亮也從來沒說過他有反骨要殺他。要不然,劉備怎麼可能捨棄張飛而任用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魏延無論是從武功還是才幹上都是相當優秀的。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魏延和諸葛亮真實的關係

在《三國志-楊儀傳》中一句話可以看出:“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長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這也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諸葛亮對他沒有偏頗也沒有不公平,是魏延和楊儀兩個人的關係不好,有點視同水火的意思。連諸葛亮也沒有辦法調和,只能一碗水端平。

然魏延此人自視甚高。也可能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才只招見了楊儀,姜維,費禕等籌劃死後退軍的安排。諸葛亮交代“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楊儀劇照

諸葛亮的“軍便自發”到底是什麼用意呢?其實是留了後路給魏延:一是幫助蜀國大軍斷後,退回成都;二是原地駐紮,整軍備馬,繼續北伐;三是直接投降曹魏或者東吳。諸葛亮給了魏延三條路,其實就是告訴魏延:“何去何從,君自便”。所以從頭到尾,諸葛亮都沒有過要殺魏延的心。諸葛亮完全沒有說要殺魏延,也沒有殺魏延的心思,反而是是重用於他,但是又怕魏延的傲氣上來不聽話,所以特地囑咐了幾句。

魏延客死異鄉

上文也說了,諸葛亮真的沒有針對魏延,那魏延為什麼還是被殺了,而且三族也被滅了?其實很大原因就是魏延的性格。

魏延對自己的士兵很好,人又勇猛,武功也是五虎將級別的,所以平日裡也有些傲氣,大家也都聽敬重他,唯獨楊儀和他針鋒相對,兩人經常意見不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唱反調的。楊儀合格人一直小肚雞腸的,這次可抓住了機會。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在撤兵回蜀的路上,上書朝廷,說魏延有謀反之意,謀反這可是死罪啊,現在諸葛亮沒在了,根本不會有人來調節其中的矛盾。何況撤兵時魏延確實放火燒棧道,底下的士兵也覺得魏延這麼做是不對的,最後魏延見大勢已去,帶著兒子和親信逃往漢中。

楊儀派馬岱將前去追擊魏延,注意了,正史裡記載的是楊儀。最終將魏延其斬首,馬岱將魏延的人頭交給楊怡,楊怡起身用腳踩著魏延的人頭罵其奴才,還誅殺了魏延的三族。其實楊儀心裡也清楚,魏延不是謀反,只是兩個人的私人恩怨而已。魏延死了,還要侮辱他的屍體,殺人家三族,只能說明楊儀是個人品堪憂的雞腸小度之人。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馬岱劇照

魏延可能不知道,只有諸葛亮在,他才是最安全的,也只有在諸葛亮這棵大樹的保護之下才能容得下魏延的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諸葛亮一直在包容保護魏延,可惜的是魏延何曾理解過諸葛亮一片苦心那。真是諸葛亮對他才華武功的欣賞才有了他的安全局面,當諸葛亮離開了這個世界,那他所面對的環境可就太惡劣了。魏延之死不得不說是蜀漢的一大損失。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身後事

魏延死後,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收屍,就地葬在今漢中城北兩公里的石馬坡的荒野之中。墓前有兩個下跪石馬,指害死魏延的兩個人,楊儀和馬岱。馬石鄉因此得名,現在當地的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魏大將軍。

馬岱動手斬殺魏延是諸葛亮密令?別被演義掩蓋了真相

在馬岱誅殺魏延的第二年,馬代便被派去鎮守漢中,當時,他在蜀軍中的地位很高,一度在王平、張嶷等人之上, 因其被魏國大將牛金擊敗,遭到劉禪斥責,其左將軍的職務也被剝奪,並降為刺史,後到牂牁做官,於延熙年間去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