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電力醫生”馬飛越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安逸,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這是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設備狀態評價中心狀態檢測室主管馬飛越最欣賞的一句話。參加工作10年來,他一直用這句話來勉勵和鞭策自己。

(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電力醫生”馬飛越

馬飛越正在進行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

  對於人而言,定期體檢可以提前預防和治療疾病。在電力系統,同樣有“電力醫生”,他們的工作就是定期對電力設備進行體檢,以提前發現缺陷,做到防患於未然,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馬飛越從事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2010年8月,馬飛越到電科院高壓室報到的第一天,正趕上國家西北電網750kV聯網工程建設關鍵期,也是寧夏電網黃河750kV變電站、銀川東±660kV換流變電站設備投運前試驗階段。初來乍到的他當時還想著會有個適應期,結果第二天就被安排前往黃河變電站試驗現場。在大學天天和自動控制方面的軟、硬件打交道,突然從書本、實驗到實戰,從幾伏的電路板跳躍到750千伏的變電設備,電壓等級提升到萬倍以上,這讓他一時無所適從。“記得第一次上高空陡臂車接線,兩條腿直打顫。”回憶起當時的狼狽樣兒,馬飛越直搖頭。

(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電力醫生”馬飛越

馬飛越和同事討論檢測方案。

  “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幹出個樣兒來!”要強的馬飛越給自己打氣。他白天跟著師傅進行現場試驗,晚上加班惡補高壓試驗基礎理論,《高電壓技術》《高電壓試驗》《電磁場理論》等業務理論書籍他一本都不放過。“記得當時參與了新疆烏北750kV變電站一個月的全站試驗,從變壓器、斷路器、互感器,到避雷器、地網試驗……各種試驗接觸了個遍,也就是在那時,我開始迷戀上了高壓專業。”馬飛越說。

(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電力醫生”馬飛越

馬飛越演示他研發的GIS設備內部檢查機器人。

  “我們平時出差多,每次行車途中都能看到小馬哥要麼抱著一本書‘啃’,要麼在翻閱一堆技術資料。”說起馬飛越的學習精神,他的同事陳磊自愧不如。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和韌勁,馬飛越的專業素質有了很大提升,並迅速成長為帶電檢測技術領域的行家裡手。作為一名“電力醫生”,馬飛越開創了寧夏電網帶電檢測工作多個第一:第一次超聲局放檢測並解體檢查驗證220kV GIS內部金屬碎屑顆粒;第一次多局放手段聯合定位35kV開關櫃內互感器熔斷器懸浮電位缺陷;第一次成功定位750kV電抗器內部螺栓鬆動缺陷……

(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電力醫生”馬飛越

馬飛越在實驗室工作。

  一路走來,馬飛越已經成長為行業帶電檢測技術高級專家。他建立了寧夏電網變電設備缺陷及故障模擬實驗室,以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高壓醫術。同時,通過組建電氣設備智能檢測技術攻關團隊,開展科技項目研究20餘項,負責研發的GIS設備內部檢查機器人、X射線成像輔助裝置、基於雲平臺的帶電檢測車、電氣設備間歇性缺陷檢測裝置、GIS設備聲振聯合檢測系統等成果均在電網發揮實效,一系列的創新成果直接節約成本及避免損失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千萬元。馬飛越先後獲得“寧夏青年科技託舉人才”“國家電網公司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近日,他被授予2020年寧夏 “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

  “只要你腳踏實地去幹,遇到挫折不放棄,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馬飛越說。從普通職工到業內專家,馬飛越十年如一日,長年奮戰在高壓一線,足跡遍佈寧夏電網二百餘座110kV及以上變電站,用初心和使命保障寧夏電力設備健康、安全運行。(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