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立春二候 銀眼遍條


柳屬而其枝揚,故謂之楊,先葉有花,眼之才脫殼,陸離耀銀,點綴遍條。俗呼為狗兒柳。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銀芽柳屬性

楊柳科柳屬植物,落葉灌木,高2-3米。葉長橢圓形,長9-15釐米,緣具細鋸齒。早春葉前開放,盛開時花序密被銀白色絹毛。花期3月-4月。 原產自日本,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地有栽培。

銀芽柳喜光以及溼潤氣候,較耐寒。適應性強,在土層深厚、溼潤、肥沃的環境中生長良好。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立春二候,蟄蟲始振。振,動也。


所謂蟄蟲,便是冬天裡蟄伏在土地之下冬眠的昆蟲。如今立春陽氣生髮,春風化解冰凍的地面,暖意就隨著鬆動的土壤,流入了蟲兒們蟄伏的洞穴。

春江水暖鴨先知。而地脈的回暖,是蟲兒們先知了。

此時的蟲兒們感受到了春之暖意微生,卻也知氣候還不夠和暖,所以只在洞穴裡微微地翻了個身,並未著急破土而出。

因此物候裡,用了“始振”一詞,剛剛從冬眠中被驚醒而已。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中國人的哲學觀念裡,萬物皆有時,天地有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各司其職,皆有安排。我們與自然裡的生物都遵循著冥冥之中的“天道”而生,不可違棄。

就如這小小的蟄蟲,它們何時驚起,何時出穴,都是在依照天時地序的安排。此為“順地之理,承天之休。”

東風乍起,蟄蟲們“順於時,感於候”給出了一個“蠢蠢欲動”的回應。


與立春相關的詩

《立春》 作者:宋.王鎡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在上次立春節氣的文章中,我們有提到關於貴州石阡至今保留著“鞭春”的習俗,上面這首詩也是關於立春以及“鞭春”習俗。


“泥牛鞭散六街塵”:“泥牛”即春牛,舊時打春儀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蘆葦或紙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六街”指唐宋京都宮門外左右邊各三條的中心大街,後來泛指京城的大街和鬧市。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於芒神土牛前,在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吏民擊鼓,由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後交給屬吏與農民輪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在詩中,人們把一頭龐大的“泥牛”抽打成了瀰漫街道的塵土。這樣的鞭打也振奮人們的氣勢,結束春節的休整,準備開始新的一年的勞作。


“生菜挑來葉葉春”:古時習俗在立春日做春餅、生菜,稱之為“春盤”。吃著美食,春暖花開,枝條上的片片樹葉煥發著勃勃生機,春天真的來了,所以說“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春天來了,冰雪融化,風兒也不在夾雜著烈列寒氣,而是變得溫柔起來。


“梅花合讓柳條新”:有諺語說“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樹早早能感受到春天氣息,在春日裡靜靜的抽出嫩芽。而“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慢慢開始凋零,退出春日舞臺,把這生機盎然的春天讓給綠意盈盈的柳樹。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後記:

陽氣生髮,蟄蟲始振,蟄藏的蟲兒們踢踢腿、伸伸腰,即將走出沉睡一冬的巢穴;務農的人們通過“鞭春”振奮陽氣,即將投入到新年的農忙之中。


今天,面對瘟疫,我們除了調整好作息,好好吃好好睡,更要好好運動振奮自身的陽氣。

在董洪濤老師的微博中他提到“養正”是關鍵,養正、隔離、艾灸、藥囊、藥浴、取嚏、粉身、燒煙、飲酒(雄黃酒、艾葉酒等藥酒)、消毒都是防疫的方法。其中養正是關鍵。


“法於陰陽,順於四時,與天地的節奏同步,讓自己的精神內守,抵抗外邪氣。”


還有好多不能回家的人兒,他們在疫情的第一線,在隔離的病房中,更在家人期盼的雙眼裡、記掛的心裡。願他們早日回家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願我們早日回到春暖花開的大地,徜徉在陽光中、春風中,盡情的奔跑跳躍、自在玩耍。



人類的活動順應大自然的規律,
在大自然中找到規律,尊重規律;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產生對自然的敬畏,因為對自然的敬畏,對世間萬物也就有了敬畏。順應自然規律,萬物皆生長歡迎添加下面二維碼做交流分享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行承72候植物觀察~立春二候銀芽柳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