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何老爺子學哲學。

如果一個人要想變得有格局,有深度。必須要學習哲學。大家都喜歡周星馳的電影,覺得他的電影除了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給我們啟迪。為什麼小鮮肉的片子總看著沒意思,知道為什麼嗎?其實周星馳首先是一哲人,其次才是喜劇大師。周星馳的電影表面是喜劇,看看著覺得是悲劇。只就叫有深度。

下面學習何老爺子的哲學。


跟著何老爺子學哲學。


  【獨斷論與中國羊群】


  獨斷論的簡明通俗含義是:它是一種主觀武斷的絕對論思維方式。


  這種解釋基本不錯。但這僅是一種簡單的、也是庸俗化的理解。此外,這個解釋忽略了論斷的實證性意義。


  實際上,就哲學意義論,獨斷論具有遠為複雜、深刻的內容。


  獨斷論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起源於18世紀的康德哲學。


  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和認識論研究的一個轉折點。大體上在亞里士多德以後直到康德哲學出現,整個中世紀和近代的西方哲學都被康德和黑格爾歸類為是獨斷論哲學。獨斷論哲學熱衷於討論宇宙的本質和本原等超宏觀的、形而上的超大性哲學問題。


  康德哲學自稱是“批判哲學”,所謂批判,不是一般意義的抽象批判,就是指康德對人類的認知工具和認知能力的批判。


  康德認為,人類認知世界依靠思維。思維依靠三大認識工具:


  1、感知能力,2、抽象工具和思維工具,概括、分析與綜合,邏輯。抽象思維必須藉助語言符號的有序組織,語言是現代所謂“信息”工具(表達與溝通工具)。3、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可能性的預測和經驗分析的重新組織與更高的概括。此三種認知能力即:感性、智性(知性)、理性。


  但是康德指出,上述認知工具具有先天的、不可超越的侷限性。其中最不可靠、最不可信的是推理論說的理性能力(辯證法)。


  康德認為:人類認知工具致命的侷限性,使得人類無法超越有限的感知能力(經驗)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深入真正地認識宇宙。因此,人類永遠無法解決宇宙本體、本質、本原是什麼這類高度抽象的宏觀存在的終極性問題。人類也永遠無法知道超越人性的神(上帝)、靈魂等超感知者是否存在。


  康德認為,此前如萊布尼茨、沃爾夫等人的哲學體系認為人的思維活動、理性能力是全能的、可靠的,憑藉邏輯和語言工具就可以發現宇宙的真相,這種認知就只能導致固執己見和偏執片面的獨斷論。因為各種完全對立的理論體系都可以依據同樣的獨斷論思維方式構造成立,並且都無法以實證經驗檢證其是非。哲學已經因此而永遠陷入無休止而且無終極意義的論戰。


  為了消除使哲學長期陷入無意義的形而上學體系的論爭,康德的結論是:人類必須瞭解自己的認知、語言及邏輯工具都具有先天性的無法彌補的缺陷。上帝已經從工具上限定了人類的認知能力。人類只能把合理認知限制在可以實證、具有實用和實效性的領域。康德對避免獨斷論提出兩個標準:


  1、下判斷必須是得到實證支持的論斷


  2、超越實證不做武斷的主觀猜測和論斷


  黑格爾肯定康德的上述基本觀點。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中說:康德的批判哲學提供了近代哲學新的起點,具有無限意義的革命性。


  但是,黑格爾在以下意義上試圖超越康德,黑格爾認為:超越實證的理性工具並非人自身的創造,實證的世界本身也是虛幻不實的,理性演化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宇宙本身的存在形式。因此,理性的悖論並非僅僅是人的理性有限性所造成的侷限,而是存在理性本身不斷突破自身、發展、演化的必然程序。


  康德對人類認知工具的研究具有超越時代的超前性,中國哲學在歷史上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工具論和認識論的研究及思考,因此至今多數人無法理解康德,更不可能超越康德。中國人在思維方式和日常判斷上基本都是獨斷主義者和絕對主義者。


  例如,直到不久前中國的哲學教科書中仍然常見這樣的本體論命題:“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質的產物。”殊不知以下的相反命題也完全可以通過同樣合理的論證而成立:“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是精神的產物。”


  而這貌似相反的二種本體論都是完全無意義的獨斷論。(許多國人在暴力面前是奴隸,而當自己擁有暴力時就是絕對主義的暴君。這一特徵也體現在今天的互聯網的言論暴力上。類似“優勝劣敗”、“落後就該捱打”的獨斷論命題,被信奉為改革哲學。獨斷主義和絕對主義的思維方式,也是中國社會始終難以建立有序民主的哲學原因之一。)


  現代學術和科學的發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康德批判哲學的意義。19世紀末,數學在數理邏輯中發現無法避免的一系列悖論,導致數學基礎理論發生所謂“第三次數學危機”,至今也未解決。20世紀中期在量子力學、相對論物理學以及核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中都發現存在一系列無法擺脫的悖論(包括時間悖論、海森堡測不準定理以及所謂“薛定諤的貓”一類物理學悖論),都證明了康德所說當人類認知理性超越實證與經驗分析的範圍,就必然會陷入無法擺脫的兩難悖論(二律背反)的窘境。


  康德指出:物自身(“自在之物”)是不可認知的,我們所知的一切都只是現象與幻象。對於宇宙來說,人類不僅只是一種極其渺小的幼蟲而且只是一個可笑的猜謎者。這一點現代量子物理學和核物理學已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們所有的認知工具也只是物自身的一部分,參與並且改變認知過程本身--所以人類所見諸色皆非本色,所見諸相皆非實相。人類永遠無法認知真正的(獨立於人類主觀感知之外的)自在之物。


  因此,19世紀以來受過哲學訓練的西方多數科學家都謹慎地遠離獨斷論,而信奉對一切所謂科學結論持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價值觀的新康德主義。


  [測不準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由量子力學創始人海森堡 (Heisenberg)提出。該原理揭示了微觀粒子運動的基本規律:粒子在客觀上不能同時具有確定的座標位置及相應的動量。


  測不準原來來源於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所謂的測不準與測量儀器的精確度無關。測不準原理 現也通常被稱作量子不確定關係。


  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如果人們開始準確地瞭解到基本粒子動量的變化(通常指粒子速度的變化),那麼他就開始喪失對該粒子位置變化的認識。另一種使用相對性的陳述為測不準原理提供了這樣的解釋:如果人們準確地瞭解到基本粒子的能量,他就無法同時準確知道(即測量)它實際上是在何時擁有這一能量的。其間是某種得之於此而失之於彼的關係。換句話說:微觀量子世界是不可知的。]


  中國人在理論哲學思維方面極其素樸、原始、落後(如老子的思想,雖然深刻,全部都是獨斷論的自我陳述)。中國人的工具思維非常不發達,可以說多數精英從來不知道所謂思維工具究竟是何物。數千年曆來如此,習慣成自然,導致中國現代人的理論思維也極其混亂,獨斷論盛行。任何人持有一偏之見都以為自己就是手持真理的皇帝。


  另一方面,獨斷論必然導致盲從和迷信。所以中國人也歷來是一個盲目跟風、盲目從眾的羊群族眾。


  中國科學思維與理論科學的長期落後,與此種獨斷論的絕對主義思維方式有極大關係。


  [順便說一下,自王國維、藍公武以來中國文人及翻譯家喜談康德的很多。但真正比較理解康德三大批判之內涵的書,似乎只有齊良驥沒寫完的半部書(《康德的知識學》),順便推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