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退?會給中國造成多大的衝擊?

曾經一個美好的願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2020年,這個美好的願景,已經化為泡影,變成了,世界那麼大,在家看看更好,省錢,省時,省力,還安全。

世界就是這樣,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顛簸不破的,而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只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太快,讓世界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陷入到難以想象的世界當中。

2020年已經過去4個月,相信還有不少朋友依然處於失業當中或處在找工作的途中,就像一個短視頻說的那樣,打工打工,現在都4月份,找到工作,就要到7月,8月份領完工資交完前面幾個月房租,到9月份領工資交完生活費交友費,10月份要交路費錢,然後就過年了要賺發紅包的錢了。

日美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退?會給中國造成多大的衝擊?


也許現在還不是最糟糕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覺得世界很美好,中國更美好。

但是,別忘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這個疫情的終點站依然沒有到來。

世界正在悄悄發生鉅變,也就是在疫情發生之後,每個國家都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景象,就是到處都缺醫生和護士;到處都缺醫療物資和關鍵設施。

很多企業面臨停擺,不僅僅是因為本國疫情停止營業,而是突然發現過去的全球化貿易產生的生產鏈,一夜之間斷開了,大家突然發現連基本的物資生產都成問題,需要其它國家提供原材料等關鍵性物資,而現在特殊時期,各國都關上了貿易大門。

於是,不少國家開始反思一件事,就是怎麼將在國外的企業全部遷移到國內,這個連鎖反應已經開始顯現,最近兩個國家動作很大,也是在我國企業最多的國家。

日美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退?會給中國造成多大的衝擊?


第一個是美國,據“環球時報”綜合路透社、彭博社的報道,美國白宮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建議,通過“報銷全部費用”的方式,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

第二個是日本,疫情爆發後,日本不僅缺乏口罩等物資,汽車零部件供應也受到嚴重影響。這讓日本政府認識到,在產業鏈上過度依賴某一個國家是非常危險的。

為此,日本政府將拿出約2400億日元,幫助日本企業把在中國等國的工廠撤回日本國內,尤其要加大生產口罩、人工呼吸機、防護服等緊急物資企業回遷力度。工廠轉移所需費用,政府為中小企業負擔三分之二,為大企業負擔二分之一。生產特殊物資的企業,政府負擔的搬遷費用為中小企業四分之三,大企業為三分之二。

其實有這種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在危機之下,畢竟保護國民利益,成為了很多國家首要選擇。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情況,會對中國構成多大的衝擊?

首先,美國和日本不斷召回本國企業回國生產,其實近些年已經有所行動,然而效果並不明顯。我國擁有豐富龐大的產業鏈和大量性價比很高的勞動力,使得很多外資企業都很難輕易撤出,在其它國家是很難效仿來的。而這一次,只是疫情加速了這個進程,美日企業是否積極響應,也不是不可能,相比較而言不想將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做法,正在發酵。

日美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退?會給中國造成多大的衝擊?


但是,我們也要有這種思想準備,畢竟這一次美國和日本下的決心很大,即便不撤出中國,也要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這是很多外資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其次,美國和日本是發達國家的典範,這兩國此種做法勢必讓更多的發達國家進行效仿,尤其像歐盟、英國、韓國等國家。不能不說,將產業鏈集中地放在其它國家,在特殊時期,確實存在很大的風險,這幾乎是所有國家都在考慮的重大戰略問題。

這一次疫情,徹底讓人們對過去全球自由化和貿易化,更加開放,進行產業鏈分工有了全新的認識,全球貿易自由化不是萬能的,遇到全球健康危機,就出現宕機的風險,每個國家都經受不住。

最後,如果想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將企業遷回本國,重新開始生產銷售加工,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也讓我國失去了很多企業,就業機會,給我國帶來很大就業問題。畢竟,在我國外資企業數量不少,解決了不少就業。

總之,讓企業迴歸本土的做法,只是看起來很美,但是做起來未必就能成功。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消費市場,很多外資企業即便想響應國內號召,恐怕也不想丟掉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與此同時,我國也會採取相應的對策,防範大量外企撤資離開,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更多外資企業在中國搞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