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超市門口的搖搖車,傳來歡快的兒歌聲,搖搖車上的小朋友隨著音樂上下左右的搖擺,他的媽媽在一旁微笑地看著他。他還太小,不懂什麼是捉泥鰍。

泥鰍素有“水中之參”的美稱,主要因為它有滋陰祛溼,補腎壯陽,強健筋骨的功效。泥鰍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含量也較高,它還是高鐵食物,所以吃泥鰍可以改善貧血、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最最重要的是,它低脂肪,低膽固醇……

因為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它適合所有人群食用。

在我們鄉下,每年插秧過後一個半月左右,是捉泥鰍的最佳季節,這時候,麥子收上來,秧苗插下去,農忙的人們可以喘口氣。

秧苗也從剛栽下去七歪八扭的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紮根後,棵棵挺直了腰桿。秧田裡的水也清澈了,有個魚蝦田螺,泥鰍黃鱔什麼的,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

這時候,大家都各顯神通捉泥鰍,捉泥鰍的方法也各式各樣。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我們小孩子也自有一套捉泥鰍的本領。最是在那大河漲水小河滿的暴雨後,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提籃挎簍,大呼小叫衝到田野裡捉泥鰍。

有一年夏天,雨後,我拿著柳條籃子,弟弟帶著自己用鐵絲和舊蚊帳做成的網兜,一起出門捉泥鰍。

田野裡空氣異常清新,南邊幾公里外的大河埂清晰如在眼前,牛在低頭吃草,有蜻蜓停在牛背上,青蛙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呱呱呱地唱歌,歌聲此起彼伏……滿田遍野都是稀哩哩,嘩啦啦的流水聲,給人一種到處都有魚蝦泥鰍的錯覺。

我們光著腳,踩著軟軟的泥巴,腳底癢癢的,涼涼的,很舒服。走到窪地或有水的小坑,就下去用手摸,有時候是一條小鯽魚,有時候是一條白絲,有時候又是兩條汪丫魚,還有時候是一兩個田螺,反正有水的坑裡總不會讓我們失望,我們也不嫌棄是魚是蝦是田螺,統統都會帶回家,田螺用磚頭砸碎了餵鴨,小魚放鍋裡蒸蒸喂貓,都有用,都不會浪費。

泥鰍們只在落差大而水流細的地方才好捉,在水裡很難捉得住它們,它們的身體又短又滑,很容易就從我們的小手裡溜走。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那次,我們在水田和小河交接處,發現一處又長又細的水流,從上到下排滿了泥鰍,它們一條接著一條,張著嘴,昂著頭,隨著自上而下的水輕快地擺動著尾巴。那麼多泥鰍彷彿是被水流串起來,穩穩地掛在那裡。

我們又驚又喜,弟弟拿著他自制的小網兜,輕手輕腳地繞到水流的最下端,連鼻涕流出來都不敢吸一下,等他放好網兜,輕舒一口氣,泥鰍們就被驚散了,一條接一條地摔進網兜裡。

那天,我們收穫很大,很輕鬆地捉到二三十條泥鰍。晚上,我在鍋底下燒柴火,和奶奶一起給家人做了一大鍋泥鰍面。

先將泥鰍除去內臟洗淨,鍋燒熱後,放一半菜籽油一半豬油,泥鰍下鍋翻炒,同時放蔥、姜、以及自制的黃豆醬一起爆香。等泥鰍顏色微微發白時加水煮開後,放手工掛麵,燒開後煮三分鐘燜兩分鐘,起鍋前撒上蔥花即可。因為手工麵條是鹹的,黃豆醬也是鹹的,所以不用再放鹽了。

做好的泥鰍面十分美味,麵條和泥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為一體,麵條的鮮香味甚至都超過了泥鰍。因此,我們孩子們只吃麵條,不吃泥鰍,吃泥鰍要吐刺。我們的嘴巴已經被美味誘惑的只想進不想出了。

小孩子捉泥鰍的樂趣,都是過程大於結果。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我小姨只比我大幾歲,當時算來,她也還是個孩子,可是她卻有兩種高明的捉泥鰍的方法,她比我們捉泥鰍的技術要高許多。

她將大頭針放在火上烤熱後做成魚鉤狀,再用納鞋底的棉線,一頭拴在一根短棍上,一頭繫住魚鉤,把挖來的蚯蚓套魚鉤上,釣泥鰍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等到天快黑,把纏好的棍子插水溝裡,第二天一早去起棍子,貪吃的泥鰍就像咬鉤的魚一樣,歡蹦亂跳地被釣上來了。基本根根棍子不落空,有時候一根棍子系兩條線,還會來個一箭雙鵰。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我小姨還有另一個捉泥鰍的方法,說到這個方法,我不得不佩服我小姨的智慧。她將用過的舊牙刷背面在爐火上烤軟,然後把大頭針嵌在上面,再把牙刷用鐵絲牢牢綁在一根長棍上,一把“摑”泥鰍的神器就做好了。

小姨真的很聰明,選用的材料都是鄉下常見又易得的,“泥鰍摑”竟是變廢為寶呢。

到了晚上,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自制的“泥鰍摑子”,照見泥鰍直直地躺在淺淺的秧田水中睡覺,一“摑子”下去,就能“摑”到一條泥鰍。一個晚上能有七八斤的收穫。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從前,雞鴨豬肉吃的少,吃泥鰍成了改善生活的主要方式。

我爸捉泥鰍的方法就更先進了。他有一副趕魚的網,也不知道他從什麼時候學會了趕魚的手藝,看他那麼熟練,大概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學會了吧。

漁網也是爸爸自制的,月牙形的網,兩端分別有兩根竹竿。爸爸趕魚時,在水塘邊選一個合適的地方站穩後,用力將網撒出去,然後,用竹竿在看不見的水底,將魚往漁網裡趕,當兩根竹竿碰到一起的時候,猛地將漁網提起,這時候漁網漸漸起出水面,大魚小魚,泥鰍黃鱔,蝦子老鱉,有的沉在網底,有的躍起來拍著網,十分喜人。

每次爸爸趕魚,都有許多小孩跟在旁邊看,我揹著篾片做的魚簍跟在後面,十分自豪。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趕回來的魚蝦,蝦子做蝦糊吃,魚用鹽醃一下曬曬做小菜,泥鰍養起來,等買來掛麵煮泥鰍面吃。小時候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也並不算苦,倒是很有樂趣。

吃泥鰍最鮮美的季節是春天,人們經過轟轟烈烈的春節,吃了許多葷菜,腸胃、心理和視覺上都很膩,這時候,葷而不膩的泥鰍就很受歡迎。1998年春天,是我今生最後一次吃媽媽做的泥鰍面。

春節後,我從廈門回家,那是一個下雨的上午,天氣還很冷,父親在窗下看書,母親坐在床上納鞋底,屋子裡很安靜,只有母親手中的針穿過鞋底時,一節一節扯線的聲音,我敲門,父親來開門,見到是我,趕忙轉過頭驚喜地告訴母親“大姐回來了”,母親也高興的不得了。我事先並沒有告訴他們我要回來,為的也是給父母親一個驚喜,那時我們姐弟四人都已經離開家,不在他們身邊,偶爾有哪個孩子打個電話回家,父母親都開心的不得了。

現在想想,我們給父母寄錢,不如抽空回家跟他們見面,他們會更快樂!

媽媽當時身體已不大好,見我回來,精神特別的好,穿衣起床。那天中午,我媽給我做了一碗春天裡,最好吃的泥鰍煮掛麵……

捉幾條泥鰍煮掛麵

現在,想吃泥鰍面,隨時可以買到,不過,泥鰍大多是養殖的,不如野生的鮮美,麵條是機器做的,缺少一點勁道,嚼勁。想吃正宗的泥鰍煮掛麵不太容易。

懷念媽媽做菜的味道,尤其懷念那年春天中午吃的泥鰍面,如今想吃一碗媽媽做的泥鰍面,今生已是不可能了。

我從神遊狀態回到現實,搖搖車上不知換了幾個小朋友,也不再“捉泥鰍”,而是“我有一個好爸爸,好爸爸,好爸爸……”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